若干国家信息化教育的战备定位

来源 :中国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ang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1996年元旦,克林顿在连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呼吁,社会各方应联合起来确保美国每一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配上电脑、实用软件和训练有素的教师,所有电脑都连上信息高速公路。1997年9月,美国教育部提出了《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1],阐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七大优先事项,其中第五项目标为“到2002年止所有教室都连上互联网,并完成网络技术的脱盲”。具体指标是:1.接触高质量教育技术的学生将在核心学业课程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和较好的技术普及水平。2.到2001年止,学生与每台现代多媒体电脑之比为5∶1。3.连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公立学校教室由1996年的14%增至1998年的25%,以后比例逐年增高。4.到2001年止,至少50%的教师把高质量的教育技术、软件和信息高速公路与学校课程统一起来。5.到2001年止,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和残疾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可以接触到高级技术。6.到2001年止,至少60%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学校图书管理员完成电脑及上网操作的培训,以帮助学生学习电脑。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规划,联邦教育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利用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全球服务基金”所提供的优惠和“网络优惠价格日”给学校联网,以鼓励学校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技术。2.鼓励地方、州、联邦机构及私人部门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并通过“技术文化挑战基金”等项目向各州及各地区提供财政支持,以规划、购买和使用计算机及其他教育技术设施。3.以州和地方标准为指南,同私人部门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有吸引力的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以此作为信息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对教师进行培训,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
  2001年1月,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的教育报告中再次重申,政府始终坚信信息技术应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门有力工具,呼吁社区、私人企业、州级官员和个人一起行动起来,为实现21世纪美国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美国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将接受到必要的培训,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2.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都可以直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电脑。3.每一间教室都连上信息高速公路。4.开发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使其成为每所学校课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的“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
  
  日本的信息化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最初是在初级中学教育中采取了信息化教育措施,以后逐渐扩大到高等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更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将“信息化教育”确定为21世纪教育应有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1999年7月,日本政府提出“教育的信息化工程”报告,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所有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有电子计算机,并能够接通Internet”。同年12月19日,日本首相决定并公布了“新千年工程”,其中第一项便是“教育的信息化”,2000年,文部省又据此提出“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3]的報告。该计划到2005年的具体目标是:1.完善全国所有学校的电子计算机设备(硬件):为全国约8100所公立中小学铺设校内光缆,同时为所有的私立中小学(约2160所)配备电脑、连接互联网。2.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电脑环境的体制(软件):使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师(约90万人)掌握电脑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各个地区继续配备帮助平台;通过电脑取得支援系统,实现教师1人1台专用电脑。3.最终在提高所有孩子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日常在学校使用电脑,从根本上改变“授课”形式,快速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创造力、表现力。此外,通过信息化,改变学校、家庭、地区间的合作方式,乃至学校本身的运营方式。进而,在拉动全国约4万所学校及家庭的巨大内需的同时,面向包括孩子们在内的全体国民,继续开发硬件、软件技术,促进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提出了六项具体措施:1.建设校内光缆:对铺设校内光缆的公立小学、中学、高中进行补助。2.为私立学校配备电脑等:对配备电脑、连接互联网的私立高中进行补助。3.教师培训:通过开发校内培训课程与教材、培训使用互联网等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活用能力。4.完善支援体制等:以委托给企业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完善支援平台等的学校信息化支援体制。5.开发学校教育用课件:在开发学校教育专用课件的同时,继续开发社会各个领域内的教育用课件。6.完善教育信息国家中心的功能:研究开发教育信息,建设数据库,建设面向教师的电脑支援体制等。
  日本政府为实现该计划财政拨款150亿日元,其中为公立学校建设校内光缆耗资约90亿日元,占60%,开发学校教育用课件约33亿日元,占22%,为私立学校配备电脑等约10亿日元,占6.7%。此外,政府还规定了实施该工程的合作体制,由文部省、通产省、邮政省及相关民间企业共同合作,加速日本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三、韩国的“网络韩国21世纪”
  
  韩国政府早在1996年6月就制定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决定在2010年前分3个阶段推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更加认识到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宣誓就职后反复强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无限竞争的时代”,要想在这个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发展信息产业尤为重要,并提出了“在2002年成为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之一”的目标。在其政府公布的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展望2002:创造新学校文化》中,将“加强应用电脑的信息化教育”列为改革要点之一,另外在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要“改革出题形式,扩大主观式出题,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电脑使用能力)”。1999年,随着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新的发展模式,韩国修改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发表了“网络韩国21世纪”的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在2005年完成宽带网的建设,以全面实现信息化。
  韩国十分注重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将其视为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信息通信部于1999年8月发表了电脑普及教育计划,打算在2002年前为中小学配备30万台教学电脑,普遍建立电脑实习室和短距离通信网,并在全国100多个邮电局开设“网络广场”[4],向普通民众提供免费电脑教育,使人人都能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技能。2001年4月20日,韩国完成了全国中小学宽带网的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连接所有中小学互联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向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提供免费互联网服务的国家。为此,政府投资2634亿韩元,在全国1万余所个学校铺设了校内光缆,与互联网相连;投资9226亿韩元,在23.5万个教室里设置了电脑;投资2536亿韩元,给34万名教师每人配置了一台电脑等[5]
  韩国政府制定了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在2004年前,新建1099所各级IT学校,并培养出22万名合格的教师,计划在2005年培养出20万IT人才,以促进IT产业的更大发展。为此,除了对从事或准备从事IT专门教育的民间、公共教育机构、大学和外国教育机构韩国分院进行审核并颁发“IT专门教育机构”资格证书外,还指定10余家民间IT专门教育机构为“数字专门培训中心”,为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向每个中心提供2亿韩元的支援,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IT专门教育机构。此外,韩国于2001年开设了9所网络大学,其中7所普通大学,2所专科大学,每所大学每届可培养出900名IT业急需的人才。网络大学无须入学考试,只要具有高中学历即可,但有名额限制,最多900人,最少120人。学生不用去学校,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课程设置主要以成人为主,以实用为中心。网络大学作为经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知识经济时代诞生的新型学校,它建立了知识密集型体制,利用通信技术,超越时间和空间,以分散在各地的人们作为教育对象,向学生进行个别的、特性化的教学,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双向沟通,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资源。
  在知识信息化时代,向弱势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提供更多的接受信息化教育的机会,是普及网络教育的基础。为此,韩国政府还计划拨出447亿韩元的特殊基金,用以帮助约400万人接受IT教育,这些人包括农民、残疾人、老人、家庭主妇、工人、军人、中学生以及失足青少年[6]。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向5万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电脑,允许他们在一定期间内免费上网,对50万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电脑教育。韩国还通过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主妇电脑教室"活动,使200万名家庭主妇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能够在网上购物、发送电子邮件和检索生活信息等。这是韩国大力开展“百万人信息化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提高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使人们超越健康状况、年龄和经济因素、地域的制约,共同迈入信息化社会。
  
  四、俄罗斯的信息化教育规划
  
  2001年9月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规划[7],要求到2005年在俄境内建成统一的信息化教育体系。该规划将分3个阶段实施:2001年俄政府将为所有乡村学校配备电脑、软件等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2002-2003年编写多媒体教材,进行实验性教学;2004-2005年为各类学校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批量发行多媒体教材,建设公开的远程教育体系。据悉,俄政府已责成教育部制定统一标准,通过评比选购信息化教学设备。俄教育部长表示,实施上述规划需耗资约20亿美元,俄联邦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将分别支付50%的资金。据报道,俄总统普京已指示,必须尽一切可能落实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此,俄将从教育基金中额外划拨1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以启动该规划。如有必要,俄还将向世界银行借款以推广信息化教育。
  
  五、中国信息化教育的总体步骤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重点。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步骤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并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用较低的成本将课程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点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主要目标有两个。
  目标1: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到2001年底,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目标2: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至10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使东部地区县以上、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都能上网,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学会使用网上资源,学习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普遍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系列的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这些地区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六、结论
  
  美国、日本、韩国、俄国以及我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都相继提出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战略,各国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这是各国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的共同之处。同时,各国又各具特点:1.美国重视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州、私人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合作,并利用“全球服务基金”、“技术文化挑战基金”等项目予以财政支持。2.日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信息化教育提高到“立国”的高度,而且明确提出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在拉动全国约4万所学校及家庭的巨大内需的同时,以包括孩子们在内的全体国民为对象,继续开发硬件、软件技术,促进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推进教育的信息化進程来拉动对国内信息化产业的内需,从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教育被明确地定位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3.韩国是信息化教育普及速度最快、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在成功地实现了全国所有中小学的网络连接之后,信息化教育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倾斜,成为其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4.俄国的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提出的时间较晚,基础也较薄弱,特点之一是对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尚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5.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设定的目标年度(2010年)最晚,而且在战略步骤上是优先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将如同其他问题一样,在信息化教育问题上客观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政府及时地将信息化教育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但就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基础而言,1999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平均121人1台,2001年有所提高,但也仅仅是51人1台。从这一角度来看,在整体的经济实力尚不强大、人口众多且素质不均的情况下,推行信息化教育需要走很长的路。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美国教育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外国教育研究,2001(6)
  2. 胡庆芳.美国信息技术普及的目标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1(19)
  3. 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b-menu/houdou/11/08/990807f.htm
  4. 高浩荣.综述:韩国致力于跻身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新华社,2000-5-15
  5.6 朴泰洙,朴成日.20世纪末韩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和21世纪课题.东疆学刊,2001(4)
  7. 新华社,2001-9-2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其他文献
日前,本刊记者在一次信息化大会上拜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先南,并借此机会请他就我国2004年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应用情况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下面就是倪光南院士接受采访时的谈话纪要。    记者:您对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发展作何评价?    倪光南: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有了很快的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按47号文件规划目标,我国到 2005年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是能够实现的
期刊
本刊讯第七届世界计算机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计算机产品北京展览交易会COMDEX/China 2003于2003年4月1日至4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COMDEX/China 200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品展览交易会,可为中国IT产业供需双方提供最有价值的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会上,全国各地的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
期刊
Windows XP的安全措施    微软在Windows XP的安全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增加了许多新的安全功能。微软Windows XP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1.完善的用户管理功能  Windows XP采用Windows 2000/NT的内核,在用户管理上非常安全。凡是增加的用户都可以在登录的时候看到,不像Windows 2000那样,被黑客增加了一个管理员组的用户都发现不了。使用NTFS
期刊
1998年9月斯坦福大学两位博士生Larry Page与Sergey Brin设计了Google(www.google.com)搜索引擎,1999年Google Inc.创立。迄今,Google已经获得30多项业界大奖。Google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功能和独到的特点,目前,各大引擎竞相模仿Google的功能和特色,如网页快照,偏好设置等。Google成为众多搜索引擎的领头羊。Google非中国本
期刊
Web挖掘是数据挖掘在Web上的应用,它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与WWW相关的资源和行为中抽取感兴趣的、有用的模式和隐含信息,涉及Web技术、数据挖掘、计算机语言学、信息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项综合技术。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企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互联网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Web挖掘作为一种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有力工具,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工作中,可
期刊
虚拟专用网(VPN)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公众网络上建立的属于自己的私有数据网络。虚拟专用网可以使每个企业临时从公用网中获得一部分资源供自己专用。VPN网络中结点间的连接是通过专用的网络加密和通讯协议在公共网络上临时建立起一条加密通道,为用户提供专用的安全通信网络。由于结点间并没有真正建立端到端的物理链路,所以称为虚拟专用网。VPN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1.要保护主机的明文信息(即未加密的信息)安全地
期刊
编者按: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计62项(详见下表)。这62项是按照“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原则,从112个受理申请的项目中通过评审产生的。     背景链接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简称“出版基金委”)管理下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以下简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是1997年国家财政拨
期刊
本刊讯2003年1月6日,科技部在京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2年科技工作及13年来的基本经验,研究如何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明确2003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是新世纪科技界举行的一次团结、务实的大会,也是“十五”计划进入攻坚
期刊
一、企业需要优化网络    当前,企业对IT新技术的投资在减少,而把更多资金用于改进现有IT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运行效果,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企业正计划采用便于扩展的技术来构建他们的网络,并根据企业的需要优化网络。网络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网络的先进功能和支持新型的Web应用,进一步提升生产率。优化和简化网络管理可以避免由于各种问题而导致操作成本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中使用现行技术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员工
期刊
国内互联网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原有的网络容量早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广电、网通、长宽等一些新兴的运营商开始盯上接入这块市场。多家运营商的介入,直接引发了一轮宽带“圈地运动”,大众用户已经有了多种选择。目前,是ADSL唱主角,但未来前景如何,殊难预料。    一、宽带市场主角之争    1.ADSL成为主角  2001年,中国电信在广州一共发展了6万多ADSL用户,而整个广东市场的用户超过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