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新思路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在探索实践以“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发展新形式,提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使农村社区经济圈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街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 农村社区经济圈 城乡二元结构 山东寒亭
  
  相对于现代城市社区和传统行政村而言,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①
  2008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理念,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拓展社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功能,提出了着力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工作思路,使农村社区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使农村社区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也为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寒亭区农村社区化发展概述
  为适应乡镇(街道)规模调整后的新形式,2007年9月份,寒亭区在全区5处镇街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规划了49处为社区村民提供文体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救助、计划生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的农村社区。②通过明确职能定位、科学规划社区布局、统一服务中心内部设置、为社区运行提供人员经费保障等做法,有效分流了机关富余人员,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加快了农村精神文明进程。
  然而,职能体现相对单一、仅限于为农民群众提供一般性社会服务的传统形式,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闲置及浪费,偏离农村发展工作重心,也违背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初衷。为此,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依托农村社区的地域空间、管理服务、人员技术等优势条件,寒亭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全力打造社区经济圈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农村社区完善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的同时,突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全力打造出以产业特色化、发展一体化、服务便捷化、分工协作化和强村富民双赢化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区经济圈。
  农村社区经济圈实践
  农村社区经济圈,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辖区村庄和群众为主体,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建立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形成联动经济发展模式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促进发展’原则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③
  两年来,寒亭区通过整合组织资源,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采取四大步骤扎实推进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坚持多样性选择。在制定各农村社區的经济发展思路及经济圈建设类型之前,寒亭区组织专门力量,本着“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开展了针对全区农村产业结构、社区资源等情况的深入调查,对不同的区位、产业及资源等条件进行逐一研究分析。同时,社区服务中心所辖村也在社区经济圈发展框架下,根据本村实际经济文化情况,制定具体发展思路,为社区内总体经济发展思路顺利落实到村提供必要保证。从之前的一两千亩,发展为涉及十多个村3.2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量2.3亿个、产值近五亿元的“潍县萝卜”便是特色农业型社区经济圈的典型。
  二是多管齐下,完善服务平台。经济圈建设主战场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寒亭区按照建设规划,在服务大厅建立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设立了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病虫预防、就业推介、市场协调等生产经营服务窗口;把辖区内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整合到社区办公,并配套建成了26个百货超市、49个农资超市、32个集贸市场,统一进行种子采购、化肥农药供应及产品推广买卖,确保农产品质量,便利了物资和产品流通;利用社区多媒体教室,定期向农民群众推广成熟的种植经验并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同时,寒亭区设立农资供应监管员,配合质监、工商等部门对农资供应来源及农资质量进行检查,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按照自愿报名与组织遴选相结合的原则,从区直部门单位和镇街站所挑选87名懂农业技术、熟悉市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推介、就业指导、市场协调等5支志愿者服务队,根据社区窗口汇总的农民求助信息,深入一线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及市场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各社区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6万多件,各志愿者服务队共组织下乡5000多人次,帮助解决问题3200多件。④
  三是培强增优,提升组织设置。寒亭区不断挖掘社区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既有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引领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17家,注册了潍县萝卜、志军西瓜、日禾蔬菜等12个商标;同时组建了47个不同类型的协会、7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将农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等服务深入日常生活。
  为整合组织资源,保障社区经济圈健康发展,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快社区经济圈建设”的原则,区里采取单独组建、挂靠联建等方式,形成了以农村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企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党支部相辅助的农村社区经济圈党建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社区建设的人才、项目、资金和技术等发展难题,形成了多头参与社区经济建设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共形成农村社区党总支49个,下设58个产业党组织、34个驻区单位党组织、357个村党组织,建立了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例会等制度,在汇意见、谋思路、解问题中不断改善组织设置。⑤
  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创新与启示
  2007年开始的农村社区化建设对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国民生产总值只提高了1.4%,然而自2008年实施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战略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77.7亿元,攀升至2010年的123.3亿元,增幅达到58.7%,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功能日益显现,总结其原因如下:
  一是农村社区工作活力的增强得益于新的着力点。近年来,全国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农村社区,给农民群众提供城市化服务,但传统的农村社区工作不注重生产经营服务,仅停留在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层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制约了效能最大化的发挥。寒亭区把服务农村生产经营功能延伸到农村社区,特别是生产经营服务窗口、农资超市、百货超市和集贸市场设立后,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发家致富的愿望,提高了农村社区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而且更好地发挥了农村社区的效能。⑥
  二是发展新模式助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长期以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农村经济工作一直缺乏实效性,要么管得太多、统得太死,制约了生产活力和生产主动性的发挥;要么缺乏有效引导,让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导致发展速度迟缓,规模化、区域化经营阻碍重重,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带动下,近年来寒亭区先后流转土地7.2万亩,促成农产品基地8万亩,各类参与社区经济发展的资源不断整合,辖区内各村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推动了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三是工作力量下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将187名机关干部分流到农村社区等倾斜政策的实施,使绝大多数机关干部被充实到农村工作前线,机关干部下地头、跑农户取代了之前下计划、下指标的乡镇工作模式。在农民群众有需求时,机关干部及时出现,面对面给农民群众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帮助其增收致富。机关干部与群众彼此间的距离因此拉近,增强了亲近感,地方党委、政府成了农村群众致富的主心骨,机关干部成了农村群众致富的贴心人。⑦
  在各地掀起一轮轮农村社区化改革的进程中,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抓住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工作中寻找新思路,全力攻坚经济发展瓶颈,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及新形式下基层党组织工作打造了结实的经济基础,使农村社区经济圈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街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①罗云华等:“新型农村建设刍议”,《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②③中共寒亭区委:《关于全力打造社区经济圈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08年7月。
  ④陈平:“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乡镇企业》,2009年第8期。
  ⑤崔伟:“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为新农村假设提供动力支持”,《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⑥宋鸣凤:“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着力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潍坊市寒亭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的样本意义”,《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2期。
  ⑦陈平:“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乡镇企业》,2009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要】价值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是当前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价值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主体劳动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的一个特殊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出其理论框架,试图对主体劳动价值规律做些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体劳动 价值规律 主体劳动价值论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
2006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实施。对于构建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央进行了一系列详细部署。总体预案要求: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且须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相关消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指挥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壁垒,阻碍了社会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改革势在必行。在制定新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公开透明、广泛征求意见,以确保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顺利和成功。  [关键词]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对策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现状    早在1992年我国就启动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摘要】小额人身保险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合理设计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运营与理赔模式,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是促进小额人身保险更好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三农 保障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高效理赔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障问题备受关注。2008年上半年,保监会选取了中西部8个省区的43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5%的
【摘要】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不断发展,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内涵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
以“虚假意识”指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的“虚假意识”理论的严重误读。虚假性并非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而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历史的而非永恒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对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有颇多议论。其中,一些议论已超出一般的学术探讨,而直接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自称是
【摘要】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尚处初始阶段。由于对该制度功能和定位的模糊认识,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新余市渝水区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陪审员工作,必须注重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做好人民陪审员任职期间的培训,同时要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规程。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 现状 思考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部分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到清末明初
[摘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路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
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所谓“盛唐之音”和“文学的自觉”是令人注目的大事。一般来说,人们是把这两件事情分开来说,分开来看的。但如果从宏观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上看,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世族文人的社会地位独立为基础的文学自觉,盛唐时期以文人为核心的文化繁荣是根本无从谈起的。文学自觉的前提是文人的人格独立,其主要内涵就是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在经济政治力量发达的基础上
【摘要】欠发达的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推行农业保险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因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是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主要形式。但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必然包括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等多元化形式。    2004年,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政策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西南民族地区的四川省成为全国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之一。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无论是西南民族地区唯一的试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