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新路径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不断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时代要求下,找到适合宣传的新路径,对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可读性、普及性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党报 理论宣传 大众化
  在不断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时代要求下,找到适合宣传的新路径,对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可读性、普及性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为此,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坚持“三贴近”原则,贯彻“走转改”精神,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让理论宣传走向大众化。
  理论评论联动
  抓住热点引导舆论
  党报的理论宣传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如果将理论与评论联动,抓住热点引导舆论,将理论转化为评论的视角,让评论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可读性、时效性,会大大提升理论宣传的效果。
  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注重围绕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做文章,使之从新闻价值上升到理论学术价值。如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理论版紧紧跟上形势,以最快的时效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栏,并配发编者按,多角度引导,从不同侧面进行宣传,联系历史和现实开掘理论宣传的深度,及时刊发了《十八大报告四大特点提振人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四大特色》、《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等一系列理论文章,全面解读十八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同时,发挥评论“轻骑兵”的优势,围绕十八大刊发了《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必由之路》、《深化改革:真正的中国好声音》等时评文章,呼应理论宣传;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给读者在理论宣传上造成强势,使党的十八大理论内涵转化为评论观点,又迅速摘编出《十八大精彩语录集锦》,方便读者品评和研究;除此以外,改变以往理论版面就理论宣传理论的方式,把研讨十八大精神的理论文章选取结合实际的观点刊出,如对本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发言一组10篇文章,结合蚌埠的发展进行摘要选评,言简意赅,并题为《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配发编者按,达到议论风生的效果。
  为贯彻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革除陋习,做文明有礼蚌埠人”》宣传报道要求,自2013年1月24日起,本报在时评版开设“讲文明树新风”栏目,首期刊发了《争做“先行兵”,不做“观看者”》,并配发编者按,随后又陆续发表《努力培养亲社会行为》、《弘扬正能量》、《过个文明年》、《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做一个有“双量”的人》、《文明有礼要表里如一》、《文明有礼要有机制支撑》等系列评论。评论结合本市存在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触景生情,议论风生,从不同侧面表达了“革除陋习,做文明有礼蚌埠人”的现实呼唤,系列评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短小精悍,鞭辟入里,有力地引导了社会正能量。
  由此可见,编辑只要立足新的实践,分析新的热点,发挥主动性,创造灵活性,就会找到理论与评论同频共振的最佳点。理论只有与评论联动,才会增强时效,更加贴近群众;理论只有与评论结合,才会突出热点,更加展现宣传魅力。
  理论模式创新
  改變面孔深入浅出
  2012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强调,新闻战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以好的文风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各类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提高。
  作为报纸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的理论宣传,也必须改进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近年来,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冀望理论模式再新一些,尽量满足多种层次读者的需要,尽量运用大众化的方式和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理论、解读中央政策,让理论文章好看,看了管用,以解群众理论需求之渴。
  为此,在选取理论稿件的时候,明确告知作者要创新理论模式,打破一成不变的“八股文风”老面孔,让理论文章有条理、有思想、有文采,使情感抒发和理性表述有机结合。同时,理论版的版面每年要有所变化,形式上有所出新。首先,多设置新的栏头,开办新的栏目,丰富版面。诸如设置的《时政学习》、《理论探讨》、《思想论坛》、《热点话题》、《大家谈》等栏目,经常交替出现,让读者有一种新鲜感;其次,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增强理论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把理论宣传同传授某种知识结合起来,运用知识讲道理,使读者在阅读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有所收获;第三,理论文章做到短小精悍,说理透彻,观点鲜明。为了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理论版新开了《新论摘编》和《党政新论》栏目,专门集纳好看和新鲜的理论信息,如刊发的《让有德者有得》、《促进消费,涨工资不如涨福利》以及《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学习型组织不只是“学习”》等等,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兴趣话题”,虽是短评论,却言近旨远,让读者开阔眼界,值得回味;第四,做到图文并茂,理论版适时搭配一些符合理论宣传内容的艺术图片,适当发些哲理漫画、篆刻等,以使版面得到点缀,变得清新而不呆板。
  同时,理论模式创新还在于对专栏的刻意设置。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蚌埠要“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后,本报理论版乘势而为,先后设置专栏,刊发10多篇理论文章,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2013年6月5日,本报理论版又及时摘登了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论文征集中的3篇获奖论文,并配发编者按推出,加大了“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宣传力度,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和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为我市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可见,只要理论宣传讲究策略,创新理论模式,就会变得好看和贴近生活,就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拓展空间。就党报理论宣传而言,由于版面有限,更需要细化选题,深入挖掘理论的内蕴,让表达通俗化、论述具象化、版面美观化,提高将“官方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的能力,提高将“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旨趣”的水平,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邃的理论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理论宣传就会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
  理论策划多样
  开门办报丰富版面
  大凡有特色、有亮点的理论版,都有策划的智慧闪烁其中,如果理论宣传不策划,只能显得平庸和紊乱,更谈不上做到开门办报,丰富版面,吸引众多读者广泛参与。
  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把善于策划作为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有力抓手,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题或一段时间内一个核心主题,经常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用老百姓身边的事和话进行宣传,到生活源头去提炼理论视角,吸引新颖而有见地的理论文章,让理论版充满活力。
  如为贯彻蚌埠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蚌埠日报理论版结合蚌埠发展现状,曾策划开设了“蚌埠要崛起,我该怎么办?”大讨论专栏征文,凝聚加快发展的共识,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跨越赶超的氛围,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行动集中到推进蚌埠新一轮大发展上来,打造皖北振兴核心增长极,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而奋斗。征文群众参与度高,又易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振奋了人心,提升了信心。
  为了加强理论评论的作者队伍,遵循理论宣传大众化的办报宗旨,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总是围绕中心和大局精心策划组织稿件,为此,创建了蚌埠日报理论评论QQ群,现已有本地或外地50多位骨干作者入群,并经常举办理论评论作者座谈会等,拓宽约稿渠道。如为了策划好以前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创先争优理论宣传不断档,既保持声势,又注意节奏,特约请党建专家和普通作者为“创先争优”专栏撰稿,先后刊发了《坚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努力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和《创先争优活动要抓好“三个结合”》等系列文章,让群众从中汲取学习经验,在基层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由于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能做到坚持策划先行、开门办报、集中宣传和正面引导,从当前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捕捉理论聚焦的选题,从而阐述党的方针政策,解疑释惑,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追求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小文章讲大道理”的风格展现,使得理论版面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丰富了版面,也使得理论宣传真正变得易懂易读,在全市各个时期的舆论宣传上形成了强势,发挥了主流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力量将会无穷。今天的理论大众化应该是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被大眾关注而形成的,实用的理论才是老百姓需要的理论,这也是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大众化理论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引领主流价值观及思维认知,还在于其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影响之中,构建与培育出这个社会更加健康、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系。因此,推进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根本方法,也是“走转改”和“三贴近”的时代呼唤,必须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党报理论宣传的大众化力度越大,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越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就越顺利,党报理论宣传存在的价值也就越高。以上列举的做法只是蚌埠日报理论评论部努力追求的基本要义,还有许多理论创新的方式有待探寻。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新路径,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就一定会深入人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蚌埠日报社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受到了众多网民的青睐,其迅速融入并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引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博客视为一个场域,运用传播学中的符号与话语理论分析博客场域的内部规则与博客场域内部各种资本对话语权的争夺。  【关键词】博客 场域 符号 话语权    随着网络的普及,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传媒形态,得到了相当数量网民的青睐。博客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人们的
【摘要】本文尝试以斯蒂芬·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即按照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政府危机传播模式,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危机传播 危机处理 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在传统媒体赶赴现场之前,微博、校内等各种社交媒体便会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以链接、转载、分享等方式迅速蔓延开来,对政府形成舆论
【摘要】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展现了各种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乃至普通百姓的风采,弘扬了社会正气,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本文提出了人物通讯写作中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并结合实例加以阐释。  【关键词】人物通讯 写作 细节    人物通讯,是指以反映新闻人物为目的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
【摘要】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的理论源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整个传播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对我国贺岁片的商品性和艺术性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这两者间做到平衡。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批判 贺岁片 商品性 艺术性    法兰克福学派,是对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最大影响的学派,尤其是该学派提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其矛头直指资
欣闻“人民来信”免费寄   据报道,湖南省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已正式开通。该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向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同志和同级信访工作机构反映问题和诉求,并注有“人民来信”字样的平信,一律免费邮递。   一张邮票,花不了几个钱,但对人民来信免费邮递,由政府来“埋单”,体现了政府重视民意的诚意,“免”到了点子上,意义深刻。    “商业秘密”岂能成“免死金
《求是》:《从爱国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秋石的文章,题目是《从爱国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章指出,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爱国主义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一面旗帜。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追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寻求国家出路、探索救国真理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把爱国主义的理想追求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结,走
一个打工仔经艰辛创业成为叱咤商场、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满身是血的尸体却出现在2006年4月11日中午1时35分的南方航空公司CZ6403航班B-2316号沈阳至昆明经重庆的万米高空的飞机三舱左侧L4卫生间里!  空中飞机内死亡者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发家致富当上百万富翁的、他在万米高空的客机不幸死亡是他杀还是自杀?种种疑问通过警方现场勘察、尸体检验和笔者细致的调查走访,终于使万米
【摘 要】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晚报副刊如何吸引读者?新民晚报《夜光杯》的实践给出了回答,立足于报纸的定位,在这个大框架中谋划,在故事中彰显思想性,在多样中体现趣味性,在服务中坚持社会性。同时,处理好旧内容与新需求关系、旧内容与新视角关系、旧材料与新由头关系,坚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编辑方针,《夜光杯》吸引了一批批读者。  【关键词】副刊 夜光杯 视角  中国晚报泰斗赵超构先生创造的“飞入寻常
【摘 要】在当今这个“娱乐化”的时代,各种电视娱乐类节目层出不穷。这些电视娱乐节目有的经久不衰,有的如昙花一现。只有将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化并且以媒介品牌营销的理念去经营,才能使节目在“永葆青春”的同时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成为强有力的媒介品牌。本文以电视娱乐节目《一站到底》为例,具体分析电视娱乐节目如何进行媒介品牌营销。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 《一站到底》 品牌营销  由于传媒经济属于商品经济
【摘要】本文以湖南卫视2009年举办的娱乐节目《快乐女声》为例,借用相关媒介理论,试对该娱乐节目作一些文本与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娱乐节目 文本符号 意义    在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中,凡是那些有助于人们生产出关于自身、社会和信念意义的客体都可以被视为文本。媒介文本是指那些带有明显的吸引受众意图的客体。事实上,媒介文本总是处于持续生产的状态之中。例如,一本书的下一个版本,一部肥皂剧的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