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管理工作中“疏”与“堵”的关系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是一门管理特殊人群的艺术。
  “鲧”和“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对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很有启发。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味地依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缺乏必要的疏导,就会像“鲧”治理洪水一样,不但未能堵住洪水,反而弄得到处洪水泛滥、顾此失彼。最终,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是学生的埋怨和对立。实践证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分的“堵”是难以奏效的。 教师育人离不开引导,及时疏导和沟通是教师管理工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治水主要依靠的是疏导,但不是单一的疏导。有“疏”有“堵”,“堵” 与“疏”相结合,才能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从近几年来学生违规违纪情况来看,我们有些教师在“疏”与“堵”的关系上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有的老师认为“严师出高徒”。这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缺乏情感上的疏导和沟通,光靠“严”是行不通的。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会使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教师动辄就以扣罚学生操行成绩相威胁,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严”而有余,而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一些学生缺乏对制度的认同。有的学生为避免扣罚操行成绩而采取表面的服从行为,也有的学生对此毫不在乎任由老师的惩罚。因此,学生的不良行为单靠“堵”、“压”是行不通的。当学生还没有从心理上真正对老师服气,没有把遵守规章制度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严”,学生刚开始可能不敢直接和老师产生对立,却有可能在暗中与老师较劲。如:破坏公物、鼓动部分学生和老师对立、打击遵章守纪好的学生等。当教师“压”到一定的度时,一部分学生与老师对立情绪就会越来越大。学生不听老师的,还时常会为难老师。这时作为班主任老师往往会陷入非常尴尬被动的境地,甚至造成老师与学生针锋相对的局面。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沟通,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转变和班级工作的开展。教师施教之术应在于攻心。对学生采取和风细雨方式的疏导远比压服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误区二: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逐年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疏”有余而“堵”不足,过于强调人性化管理,而忽视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也有的教师 “疏”而不“堵”,放任自流。结果是老师苦口婆心,却成为过耳东风。究其原因,有的老师认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会造成生源流失,所以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姑息迁就。也有的是老好人主义思想作祟,怕得罪学生。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制胜的法宝,没有铁的纪律作保障,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样作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作保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教学秩序,学校的形象就会受损。因此对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就必须辅之以制度来约束,使之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尤其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更需要具备照章办事的良好职业素质。在“疏” 与“堵”中,只要努力做到严而有度、法中有情,管理就会有情、有度、有效。
  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搞好学生管理的原则,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做到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正确处理“疏”与“堵”的关系上,我们应当努力做到:
  一、严爱有度。严格管理,是治学的基本要求,以深厚的感情关心爱护学生,是对学生应有的根本态度。在管理工作上,如果“严”之失度,就容易重管轻教,以罚代管,出现简单粗暴、打骂体罚等问题;如果“爱”之失度,就容易造成放任自流、管理松懈的不良后果。因此,严要严得科学合理,爱要爱得真诚负责,把握好“严”与“爱”的度,真正做到严与爱相统一,其标准就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当代教育已不再是惩罚教育,也不是冲动教育,更不是惩罚管理,而是一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寓教于管的教育。人们都明白“惩罚不是目的”,惩罚只是实施教育过程的一种手段,当学生言行出现不良问题时,必要时教师应该借助“惩罚”这一教育手段,使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感悟、反思、觉醒、修正与改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只有爱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但爱是有原则的,爱不是放纵,也不是包庇。好的方面我们要大加褒赞,不好的习惯我们要严肃批评、正确引导、耐心说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严爱有度的教育艺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把握,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首要的,是“严”的基础 。
  二、堵疏结合。“堵”,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些行为要用严格的纪律去约束。严“堵”教学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出现的漏洞,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抓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已发现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现象要严肃处理。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软肋,发现违纪事件不依规章制度解决,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疏”,并非对学生违规违纪事件网开一面,而是采取有效针对措施,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疏导,使学生有辨别和预防能力。对于那些容易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的东西及违反纪律的现象,该管住的必须严格管住,采取必要的措施坚决加以制止。然而,只“堵”不“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把“堵” 与“疏”结合起来,即堵住有害的东西,把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比如,学生犯了错误不能简单地处罚了事,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根源,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要鼓励学生勇于改正错误。这样,学生在接受处罚时才不至于在心理上结上疙瘩或产生抵触情绪。
  三、情理相融。人们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都存在着情和理,因此也都要从情理入手。如果方法恰当,就会达到预想的效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在教学管理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热情、激情、感情。有了“情”就能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理”是相对于“情”而言的,可以理解为是理性、理智、知识,能使情感具有正确的指向。 “理”是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的核心。学生管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当做到情理统一。一是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去说服学生、激励学生。坚持灌输科学理论与传播科学知识相统一,用科学的道理启发学生、武装学生。二是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情通则理易达,无情则理难通。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相互之间才能够实现思想上、情感上的沟通,教师讲的道理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否则,情不通,意不合,就是再好的道理,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扉。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统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其他文献
1.小朋友,你發现阿木神探说的那两个证据了吗?把它们圈出来吧。  2.鸡太太、狗太太和鸭小姐一起去踏青,互相拍照留念。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知道它们分别是谁拍的吗?
摘要:我国中小学志愿服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日益加快前进步伐。但由于比国外志愿服务起步晚、专业研究慢,出现志愿服务理念模糊、主体和人员偏少、形式单一、效果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县(区),中小学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梳理问题,明晰志愿理念;完善志愿服务的协调机制;结合社会需求丰富活动形式等有效途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生;志愿服务;策略  志愿服
到基层去,到低端岗位去,自己就一定会贬值吗?  每到就业季,就会有声音说:大学生不要光盯着高大上的岗位,非大公司、大单位、大平台不去。为什么就不能开出租、卖豆腐?老把自己当“天之骄子”,端着,还嚷就业难,这是就业观的扭曲。  然而,反对这种看法的会说,高考,是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寒门子弟纷纷挤上这根独木桥,求的就是实现阶层的跃迁。如果选择这些低端岗位,干吗要上大学呢?不上学都能干的事,本科毕业甚至
其实,快乐与不快乐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快乐的人习惯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忧愁的人习惯和人攀比,总是去寻找自己的悲哀,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教师,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国家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希望,是令许多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很多一线教师都在超负荷地工作,喜怒哀乐起伏大、焦虑等已成为教师们最主要的身心健康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呢?  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从点滴的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快乐
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净化师生思想,促使师生努力学习,建功立业,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西华二高本学期开展了以“做一个有志气的二高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此加强对全校师生励志教育,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讨论阶段。广泛利用报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会、广播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发动,使全校师生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共开设了四个专题,其中两个专题都是对中国古诗词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经典作品。  作为教研员,我曾对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情况做了调查:首先,该专业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大多学的是非汉语文学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次,古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行,其中数学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科之一。面对数学新课程,老师们有很多困惑,新的数学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等等。面对新的课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在数学基础教学中的体会,联系当今实际,就初中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谈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浅显看法。  初中数学新课
在顺德西山小学,有一门特殊的种子课程。这门课程除了讲授种子知识,还特别注意培养人文底蕴,包括对自然的好奇,对探索的热情,对美好事物的分享,等等。  校园里有个种子旅行馆,里面陈列着上千种各色种子。放假的时候,这些种子会被学生带回家乡“旅行”。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外乡人”,顺德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很多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对真正的故乡几乎没有印象。通过种子的移植,可以让他们想起故乡的亲人,想起在遥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世界观。  我国外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重点论述外语教学过程中
台湾政治大学前几天召开2014届陆籍新生入学欢迎会。会上一名高年级研究生向新人介绍校史时,登台张嘴就说:“各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大家好!”这样“见外”的言论,包括笔者在内所有陆生都觉得非常刺耳。而绿营媒体《自由时报》第二天的报道,更是用心险恶。报道称:“有中国学生对就读台湾史研究所的政大学生比中指,理由是他称中国为‘中国’。”  这位来自台湾历史研究所的学生当面称呼陆生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