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观摩了云南省曲靖市语文学科教学竞赛,收获颇丰。
我认真聆听了十余节课,每一堂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和打磨的,从教学环节到语言把握都极为精致。每一堂课都像是一首优美的歌,难怪几位评委都用“一场视听盛宴”来形容。我无意于点评孰好孰坏,只是想从这样的高水平课堂里汲取总结教学经验。
一、真正的师生互动是以课堂提问设置的合理性为起点的
新课程改革究竟给一线教育带来了什么?就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它给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更多的老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为了课堂能调动学生主动性而绞尽脑汁。单凭这一点,课堂就多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心灵的碰撞。可是,问题接踵而至,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合理的?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以这次课赛为例,看似每堂课都有提问环节,可是并非所有的问题设置都合理。有的问题太笼统,宽泛,例如有位老师在上《归去来兮辞》时提问:陶渊明找到了人生乐趣,面对社会现实,我们如何选择?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思考方向,很容易导致答非所问,这样的课堂时间就是浪费;再如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时提问:本词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学生很难理解诗词怎么划分层次,最后由于引导不到问题的根本,只能以出示参考答案作罢,草草收场。有的问题太形式化,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会思考。所以,问题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有人质疑,课堂既然要回归本真,那为什么还要设置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我的看法是回归本真并不代表无所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代表老师袖手旁观。课堂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从老师这里得到怎样更准确、更高效的解读文本的方法,然后“举一反多”,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合理的问题设置,学生容易跑偏,课堂就会浪费。所以,课堂提问是否合理应该是评判一节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如果每一堂课的提问都能有明确的意图,启发学生的真的思考,那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来源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较难的篇目由老师精心设计后提问,帮助学生完成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在难点上又突破;另一种是较易的篇目由学生自读后提问,然后筛选出有效问题进行讨论。两种方式交叉进行,既不失灵活又不容易失控。
问题设置合理后,最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的真实对话并非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有疑惑然后去解。更不能将提问变成让学生做题,那样的课堂总是会有隔膜,师生都无法真正融入课堂。另外,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能单一的肯或否,而要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解析当中的生成和问题。这是对老师文本理解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的极大考验。好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种更真实,敢出错,更自然的方式。我反思自己的课堂不禁淌汗,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自己没能察觉的一种浅薄。
二、真正的课堂精彩是以文本解读的层次为标志的
任玲老师在对这次课赛做点评时专门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语言文字是语文唯一正确的通道。”课堂设计是否有意义,判断的标准应该是它是否语文。这跟热闹与否无关,真语文的设计也可以很热闹,但热闹的不一定是真语文。所以,课堂的精彩一定是来自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和浅出。同样是讨论,同样是延伸,一个问题的指向应该在哪里?最后发现,问题仍是停留在根本上,对文本有怎样的解读才会有怎样品质的课堂。而好的文本解读来源于老师有好的语文功底和发展的语文眼光。
功底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懂得再多的理论和技巧都只是浮在表面的,总会有黔驴技穷的一天,真正支撑一个语文老师的是内在的底蕴,所以阅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终身坚持的习惯。以前那些大家们无一不是用深厚学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但当下很多老师被繁忙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身,无暇也无力来阅读,一届又一届地循环中,太容易陷入匠气十足的状态,这是所有作为语文老师都应该警惕的问题。
有了好的功底,具备一种发展的语文眼光也很重要。学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之后,除了考试一无所获,我们做老师的情何以堪?高考是重要的,但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东西。这次课赛中有几位老师提这个课文的高考考点是什么等问题,我不是否定高考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别扭,课堂为什么总要与高考联系?每篇课文都要渗透高考吗?有些时候应该干脆些,讲高考就目标清晰的讲考点做练习,如果要给学生文字的熏陶,那就暂时放下那根准绳,让学生只单纯的享受文字的美。
文本解读不必故作高深地每篇文章都追求新奇,只要是真实阅读得到的感受就是难得的。回顾自己的课堂,有时因为时间的仓促拿着别人现成的东西在课堂上充当传声筒,久了就发现自己跟文本之间的隔膜,越不读就越读不懂,就更怕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偶尔有自己小得意的篇章,回头一想,无一例外都是自己真实的从文本里读出了自己的认识,读出了真的感悟。所以,返璞归真用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是指回归文本,只要对文本的解读是对的,用什么方式都会是对的。这样,课堂就有根可循。
时常想起一句教学名言:“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样的坚定和豪迈背后,一定是辛勤的付出和追求,我希望自己不负于一名语文老师的身份,将课堂演奏成旋律优美、流畅自然的歌。
我认真聆听了十余节课,每一堂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和打磨的,从教学环节到语言把握都极为精致。每一堂课都像是一首优美的歌,难怪几位评委都用“一场视听盛宴”来形容。我无意于点评孰好孰坏,只是想从这样的高水平课堂里汲取总结教学经验。
一、真正的师生互动是以课堂提问设置的合理性为起点的
新课程改革究竟给一线教育带来了什么?就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它给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更多的老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为了课堂能调动学生主动性而绞尽脑汁。单凭这一点,课堂就多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心灵的碰撞。可是,问题接踵而至,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合理的?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以这次课赛为例,看似每堂课都有提问环节,可是并非所有的问题设置都合理。有的问题太笼统,宽泛,例如有位老师在上《归去来兮辞》时提问:陶渊明找到了人生乐趣,面对社会现实,我们如何选择?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思考方向,很容易导致答非所问,这样的课堂时间就是浪费;再如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时提问:本词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学生很难理解诗词怎么划分层次,最后由于引导不到问题的根本,只能以出示参考答案作罢,草草收场。有的问题太形式化,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会思考。所以,问题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有人质疑,课堂既然要回归本真,那为什么还要设置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我的看法是回归本真并不代表无所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代表老师袖手旁观。课堂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从老师这里得到怎样更准确、更高效的解读文本的方法,然后“举一反多”,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合理的问题设置,学生容易跑偏,课堂就会浪费。所以,课堂提问是否合理应该是评判一节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如果每一堂课的提问都能有明确的意图,启发学生的真的思考,那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来源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较难的篇目由老师精心设计后提问,帮助学生完成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在难点上又突破;另一种是较易的篇目由学生自读后提问,然后筛选出有效问题进行讨论。两种方式交叉进行,既不失灵活又不容易失控。
问题设置合理后,最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的真实对话并非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有疑惑然后去解。更不能将提问变成让学生做题,那样的课堂总是会有隔膜,师生都无法真正融入课堂。另外,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能单一的肯或否,而要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解析当中的生成和问题。这是对老师文本理解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的极大考验。好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种更真实,敢出错,更自然的方式。我反思自己的课堂不禁淌汗,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自己没能察觉的一种浅薄。
二、真正的课堂精彩是以文本解读的层次为标志的
任玲老师在对这次课赛做点评时专门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语言文字是语文唯一正确的通道。”课堂设计是否有意义,判断的标准应该是它是否语文。这跟热闹与否无关,真语文的设计也可以很热闹,但热闹的不一定是真语文。所以,课堂的精彩一定是来自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和浅出。同样是讨论,同样是延伸,一个问题的指向应该在哪里?最后发现,问题仍是停留在根本上,对文本有怎样的解读才会有怎样品质的课堂。而好的文本解读来源于老师有好的语文功底和发展的语文眼光。
功底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懂得再多的理论和技巧都只是浮在表面的,总会有黔驴技穷的一天,真正支撑一个语文老师的是内在的底蕴,所以阅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终身坚持的习惯。以前那些大家们无一不是用深厚学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但当下很多老师被繁忙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身,无暇也无力来阅读,一届又一届地循环中,太容易陷入匠气十足的状态,这是所有作为语文老师都应该警惕的问题。
有了好的功底,具备一种发展的语文眼光也很重要。学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之后,除了考试一无所获,我们做老师的情何以堪?高考是重要的,但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东西。这次课赛中有几位老师提这个课文的高考考点是什么等问题,我不是否定高考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别扭,课堂为什么总要与高考联系?每篇课文都要渗透高考吗?有些时候应该干脆些,讲高考就目标清晰的讲考点做练习,如果要给学生文字的熏陶,那就暂时放下那根准绳,让学生只单纯的享受文字的美。
文本解读不必故作高深地每篇文章都追求新奇,只要是真实阅读得到的感受就是难得的。回顾自己的课堂,有时因为时间的仓促拿着别人现成的东西在课堂上充当传声筒,久了就发现自己跟文本之间的隔膜,越不读就越读不懂,就更怕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偶尔有自己小得意的篇章,回头一想,无一例外都是自己真实的从文本里读出了自己的认识,读出了真的感悟。所以,返璞归真用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是指回归文本,只要对文本的解读是对的,用什么方式都会是对的。这样,课堂就有根可循。
时常想起一句教学名言:“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样的坚定和豪迈背后,一定是辛勤的付出和追求,我希望自己不负于一名语文老师的身份,将课堂演奏成旋律优美、流畅自然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