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考生数量下降,高职院校生源日趋不足。为了满足办学需求,各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招生方式,导致生源结构多元化,不同类型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分析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双班主任制 技能竞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近两年高考生源逐年下降,高职院校只能通过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等招生途径保证办学规模,由此生源质量下降,生源多元化,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目前江苏省内学生报考高职院校途径包括几类:3 2分段培养、普通统招、普高单独招生、中职对口单招、普高注册招生、中职注册招生等,为了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一、高职学生现状调查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校生一万一千余人,我们以该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共602名学生为样本,将学生分为三大类,高考统招(3 2分段培养、普通统招、艺术统招)、自主招生(普高单独招生、中职对口单招、3 3分段培养)、注册入学(普高注册招生、中职注册招生)。经统计高考统招的有179人,自主招生的有211人,注册入学的有212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类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省内、省外学生高考成绩不好比较,且有部分学生是没有高考分数的,所以我们不调查成绩,主要从学生的社交生活、自律性等方面进行。
1.社交生活调查。
对于学生社交生活主要从大学生活目标、人与人交流原则两方面进行调查。
由表1可知,将大学生活目标定为学习的学生占比太少,多数学生都选择玩乐,尤其注册入学的中只有7%的选择学习,67%的学生选择玩乐,说明大部分注册学生的生活目标不明确。在人与人交流原则调查中,选择以他人为主的占比较少,大部分学生以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学生较自私,且不善于与人交流,更谈不上拥有团队精神。
2.自律性调查。
对于学生自律性主要从大学生活目标、人与人交流原则两方面进行调查,为了更加直观地查看相关数据,下面以图形形式进行展示。
从表2数据可知高考统招的学生自律性较好,但是注册入学的学生中近一半都缺乏制度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习动力不足。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自我认为学习能力弱,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同时从调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三年高职生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甚至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游戏、休闲娱乐等方面,终日无所事事、十分迷茫。
2.学习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由于之前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缺乏高中阶段严格的管理,没有学习压力,不知道如何学习,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加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习上往往随心所欲,缺乏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考试仅仅满足于“六十分万岁”。有些班级学生上课迟到、打瞌睡、玩手机,学风不浓,班风存在问题。
3.自我意识比较强。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世界形势、国家大事不关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打算,对班集体活动欠主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三、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培养策略
1.制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源多样化现状,嵌入ICT国际化认证,优化各专业课程体系,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增加实践课时比例。目前该院有两大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专业群、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两大专业群均建立起“平台课程共享、专业课程分方向”的“多方向、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的设置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有难有易,有重逻辑思维有重形象思维,进一步调整优化“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适当压缩专业方向,理顺平台课程和衔接课程。大一经过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大一期末时进行模拟考试、面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就业意向,重新组建班级,大二开始进行分方向培养。
试行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特长等个体差异,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层,即提高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即基本层。对于基礎较好的学生,可以按照原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同时鼓励这部分学生找出自己的特长,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与职业技能比赛,参加转本(接本)考试等,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修改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课难度,以避免学生听不懂,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课程目标分层
首先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区别在基本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层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2)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理论知识,并拓展有关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基础层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适当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增加实践课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特点,将以前的期末考核方式转变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自学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过程考核测试等。 2.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组织开展项目化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以超星、爱课程等在线课程平台为基础,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前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根据学习任务观看微课,完成预习测试。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课程平台的交流讨论区完成交流探讨。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
(2)教师可以依据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数据,准确地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并确定课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活动开展方式。
(3)根据学生自身能力选择性地完成学习平台上的拓展练习部分,实施过程性考核方式,慢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3.试行“双班主任制度”,加强学生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实行的都是辅导员管理制度,随着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制度带来的生源多元化,单一的辅导员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职业化成长的过程,早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引进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熏陶,适应企业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推行“双班主任制度”,即:学校和企业各挑选一名人员担任班主任,共同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同时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两位班主任根据各自工作性质,侧重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工作。我们将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联想订单班、云计算订单班、中邮建订单班、网盈订单班、嘉环订单班、华苏订单班、华三特色班、华为认证班)作为实施试点,践行双班主任制度。校内班主任和企业指导班主任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双班主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育人水平。
自订单班试行双班主任制度以来,初步达到了以下几点效果。
(1)缩短了学生融入企业的适应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对企业缺乏了解,以学校教师、班主任教育管理为主导,企业指导为辅助,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早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可以尽早适应企业要求,缩短工作适应期。
(2)企业认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进入企业的订单班,就意味着成为企业的“准职工”,就具备了一种企业员工认同感,企业指导班主任进校后,为了赢得企业的好评,学生在无形之中注意自己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自觉加强学习,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规范行为,自觉提高技能。
4.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实施“校内 校外”系列化的学生技能竞赛体系,成立竞赛教师团队,形成学生竞赛梯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技能竞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校内技能竞赛月活动。每学期组织和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共组件多个赛项,技能竞赛做到专业全覆盖,老师参与竞赛辅导,鼓励学生多参与。
(2)校外技能竞赛。从校内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参加举办的省市、全国性校外技能竞赛。这样校内技能竞赛与校外技能竞赛相结合,立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满足行业企业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
以参加技能竞赛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将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扩大到每一位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学生参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激发老师的进取心,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老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職院校面对生源多元化的现状要不断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高职教学改革进程;实施双班主任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搭建“校内 校外”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文贤.生源多元化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策略和路径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8(1).
[2]庒怀军.注册入学背景下的学生差异化教育管理探究[J].亚太教育,2015(6).
[3]杨建.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
[4]房广梅.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
[5]王晓雪.生源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11.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双班主任制 技能竞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近两年高考生源逐年下降,高职院校只能通过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等招生途径保证办学规模,由此生源质量下降,生源多元化,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目前江苏省内学生报考高职院校途径包括几类:3 2分段培养、普通统招、普高单独招生、中职对口单招、普高注册招生、中职注册招生等,为了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一、高职学生现状调查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校生一万一千余人,我们以该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共602名学生为样本,将学生分为三大类,高考统招(3 2分段培养、普通统招、艺术统招)、自主招生(普高单独招生、中职对口单招、3 3分段培养)、注册入学(普高注册招生、中职注册招生)。经统计高考统招的有179人,自主招生的有211人,注册入学的有212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类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省内、省外学生高考成绩不好比较,且有部分学生是没有高考分数的,所以我们不调查成绩,主要从学生的社交生活、自律性等方面进行。
1.社交生活调查。
对于学生社交生活主要从大学生活目标、人与人交流原则两方面进行调查。
由表1可知,将大学生活目标定为学习的学生占比太少,多数学生都选择玩乐,尤其注册入学的中只有7%的选择学习,67%的学生选择玩乐,说明大部分注册学生的生活目标不明确。在人与人交流原则调查中,选择以他人为主的占比较少,大部分学生以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学生较自私,且不善于与人交流,更谈不上拥有团队精神。
2.自律性调查。
对于学生自律性主要从大学生活目标、人与人交流原则两方面进行调查,为了更加直观地查看相关数据,下面以图形形式进行展示。
从表2数据可知高考统招的学生自律性较好,但是注册入学的学生中近一半都缺乏制度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习动力不足。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自我认为学习能力弱,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同时从调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三年高职生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甚至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游戏、休闲娱乐等方面,终日无所事事、十分迷茫。
2.学习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由于之前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缺乏高中阶段严格的管理,没有学习压力,不知道如何学习,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加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习上往往随心所欲,缺乏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考试仅仅满足于“六十分万岁”。有些班级学生上课迟到、打瞌睡、玩手机,学风不浓,班风存在问题。
3.自我意识比较强。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世界形势、国家大事不关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打算,对班集体活动欠主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三、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培养策略
1.制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源多样化现状,嵌入ICT国际化认证,优化各专业课程体系,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增加实践课时比例。目前该院有两大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专业群、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两大专业群均建立起“平台课程共享、专业课程分方向”的“多方向、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的设置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有难有易,有重逻辑思维有重形象思维,进一步调整优化“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适当压缩专业方向,理顺平台课程和衔接课程。大一经过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大一期末时进行模拟考试、面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就业意向,重新组建班级,大二开始进行分方向培养。
试行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特长等个体差异,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层,即提高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即基本层。对于基礎较好的学生,可以按照原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同时鼓励这部分学生找出自己的特长,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与职业技能比赛,参加转本(接本)考试等,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修改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课难度,以避免学生听不懂,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课程目标分层
首先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区别在基本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层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2)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理论知识,并拓展有关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基础层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适当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增加实践课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特点,将以前的期末考核方式转变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自学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过程考核测试等。 2.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组织开展项目化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以超星、爱课程等在线课程平台为基础,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前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根据学习任务观看微课,完成预习测试。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课程平台的交流讨论区完成交流探讨。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
(2)教师可以依据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数据,准确地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并确定课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活动开展方式。
(3)根据学生自身能力选择性地完成学习平台上的拓展练习部分,实施过程性考核方式,慢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3.试行“双班主任制度”,加强学生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实行的都是辅导员管理制度,随着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制度带来的生源多元化,单一的辅导员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职业化成长的过程,早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引进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熏陶,适应企业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推行“双班主任制度”,即:学校和企业各挑选一名人员担任班主任,共同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同时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两位班主任根据各自工作性质,侧重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工作。我们将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联想订单班、云计算订单班、中邮建订单班、网盈订单班、嘉环订单班、华苏订单班、华三特色班、华为认证班)作为实施试点,践行双班主任制度。校内班主任和企业指导班主任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双班主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育人水平。
自订单班试行双班主任制度以来,初步达到了以下几点效果。
(1)缩短了学生融入企业的适应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对企业缺乏了解,以学校教师、班主任教育管理为主导,企业指导为辅助,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早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可以尽早适应企业要求,缩短工作适应期。
(2)企业认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进入企业的订单班,就意味着成为企业的“准职工”,就具备了一种企业员工认同感,企业指导班主任进校后,为了赢得企业的好评,学生在无形之中注意自己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自觉加强学习,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规范行为,自觉提高技能。
4.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实施“校内 校外”系列化的学生技能竞赛体系,成立竞赛教师团队,形成学生竞赛梯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技能竞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校内技能竞赛月活动。每学期组织和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共组件多个赛项,技能竞赛做到专业全覆盖,老师参与竞赛辅导,鼓励学生多参与。
(2)校外技能竞赛。从校内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参加举办的省市、全国性校外技能竞赛。这样校内技能竞赛与校外技能竞赛相结合,立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满足行业企业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
以参加技能竞赛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将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扩大到每一位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学生参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激发老师的进取心,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老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職院校面对生源多元化的现状要不断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高职教学改革进程;实施双班主任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搭建“校内 校外”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文贤.生源多元化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策略和路径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8(1).
[2]庒怀军.注册入学背景下的学生差异化教育管理探究[J].亚太教育,2015(6).
[3]杨建.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
[4]房广梅.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
[5]王晓雪.生源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