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拓展了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广度,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语文教育模式由此向纵深发展,在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1.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此时的抽象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阅读教学集听说读写于一身,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阅读教学类型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的声效和图像,高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语言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中段的学生正处于转折期。因此,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最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又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双基”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是集体授课,受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并且计算机上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化解课文教学难点,降低认知坡度。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如教学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如果单纯使用苍白的语言讲解,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设相关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和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5.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我问学生:“这样美的春天我们都能感受到,为什么文中用了‘触摸’这个词?”学生出于好奇心,很快地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
  6.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火烧云》一课,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7.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慧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OL].
  [2]麦湘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OL].
  [3]铜陵在线.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OL].
其他文献
提出了数值求解一维双曲型方程无条件稳定的差分格式,其空间和时间都具有二阶精度.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牧草种子的收获时期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牧草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早,种子成熟的不好,会影响发芽率和千粒重,使品质不佳;收获过晚,则会因牧草易于脱落,而使饱满的种子大量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40多首古诗,语言凝练、寓意深邃、脍炙人口,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载体。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也指出
纪实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短新闻那样每天大量出现在报纸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家报刊有不同的周期,有的每周一篇,有的每两周一篇,有的一两个月才登出一篇。数量虽少,但纪
摘 要: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及养成良好习惯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阅读天地,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更多地积累,进而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朱熹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
会议
本试验,对7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表观收获指数与亲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2群体表观收获指数平均值与双亲平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3),与双亲差值显著负相关(r=-0.6978);F2分离出高表观收获指数的个
该文主要论述在厅堂建筑的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仿真,构筑其建筑声学模型,对不同频率下的建声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用以评判该项工程建声设计的可行性程序,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