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神奇口袋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结束后,再请她带米粒和宝贝们“回家”,这个对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要求颇高的“善后”环节,也是她十分享受的。
  和厅长的最近一次旅行,出乎意料地顺利,而秘诀就在我的神奇口袋里——厅长的“外出玩物”,它们能在飞机上、车上甚至朋友家里使用,既能打发无聊的时光,又能帮助孩子们外出保持举止得体。
  而且,这些玩物轻巧,携带方便,玩法丰富,最重要的也是孩子平时便感兴趣的。在此,我就一一来揭秘这些“囊中之物”,兴许你们都能派上用场。
  需要注意,用来制作这些玩物的材料中,包括一些细小物件;厅长两岁,口欲期表现并不强烈,基本不用担心吞食风险。如果是更小的宝宝,请慎重参考,玩耍时最好有成人陪同。
  一小袋乐高
  厅长好乐高,每日必玩,自然也是最佳旅伴。但她的乐高都是大颗粒,不便多带,我根据她平时偏好的一些搭建和游戏方式,选择少量组件,包括:不同形状的基础款及少数不规则色块,方便自由搭配、组合;几个人仔和动物仔,“滑梯”、“小床”等场景组件,供她玩角色扮演。
  数量少了,可在花样上用心,不妨增加些难度与乐趣:融入简单的识数和词汇教学,出几道“题目 ”给她,请她依照图示(颜色和形状)来拼搭。她初玩新鲜,总能兴致盎然地反复挑战上好一阵子,“学习”目标也润物细无声地达成了。
  百变通心粉
  串珠游戏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极好的旅行玩物。我用通心粉和硬质吸管代替既笨重又易四处撒落的串珠材料,厅长兴致不减。通心粉的玩法不一而足,最易操作的是搭配橡皮泥:将吸管插进去,利用泥巴的黏性固定在小桌板上,便成了“套塔”;再教她动手做些新奇玩意,一只“小刺猬”,一个“烛台”,一朵“蘑菇”或一个“小人”,她醉心于将通心粉戳进彩泥这再有趣不过的感官体验,一段时间内简直欲罢不能,顺带又学会两个新词:“硬梆梆”、“软绵绵”;再用吸管变几支彩色棒棒糖来取悦下小吃货,或者来一个冰淇淋:你要几个球?
  几样早教小游戏
  在家时,我常利用手边物和厅长玩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出门也拣几样轻简的现成家伙随行,比如,木夹子,冰棍棒,纽扣,回形针,纸杯蛋糕托,等等。玩得最多的,是色彩和形状,近来又加入数字。
  几样早教小游戏
  在家时,我常利用手边物和厅长玩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出门也拣几样轻简的现成家伙随行,比如,木夹子,冰棍棒,纽扣,回形针,纸杯蛋糕托,等等。玩得最多的,是色彩和形状,近来又加入数字。
  色彩游戏
  找朋友。简单的配对对于25个月的厅长已经不吸引了,于是我增加了将夹子稳稳夹住木棒的环节——称为“手拉手”。她完成起来尚有些吃力,正好许我一旁偷闲一阵,直至她恼羞成怒来求援。
  纽扣回家。这游戏她早烂熟于心,已不屑再瞧一眼。倒是那些色泽惹眼的扣子,都被她用来“做菜”了。
  形状游戏
  图形拼图。制作方法是用蜡笔在木色冰棍棒上手绘图案。首先辨识出一分为二的图形,再将其精准贴合。对图形识别能力和精细动作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记忆连连看。从前是普通的形状配对游戏,我在她轻松完成配对后,又设置新关卡:每对留一只作参照组,一字排开,请她仔细看过,将反面朝上;她需要依记忆中的排列顺序,将另一只置于相应图形下方,最后揭秘,看是否配对成功。她至多能挑战三对,却越挫越勇,每每抢着揭晓答案,“连”上那刻总快活得笑出声来。
  数字游戏
  对号入座。数数盘子上的圆点,将标识有数字的木夹夹在对应位置。她通常数到五或六便不耐烦,自顾自把玩起她口中的“糖果夹子”。
  数字糖葫芦。用彩色回形针DIY一串糖葫芦,坚持下去能得到更多葫芦哦。
  我的美丽“衣橱”
  “小熊换装”是厅长最中意的一套拼图,她在家日日为三只熊费心装扮。我用彩色不织布剪裁出各类服饰,让她在外也能过足小小服装师的瘾。她可以依照卡纸上描出的轮廓,为“模特”找到相应服装来穿搭。我又为她准备了一条“晾衣绳”和几只“晾衣夹”:将细麻绳两端系扣固定在前排座位背后,让她练习用木夹将“衣服”固定在绳子上。她平日见大人晾衣便跃跃欲试,因此爱极了这个点子,一边忙活一边连夸自己“好棒”。她甚至用乐高搭了个“洗衣机”,把心爱的“衣物”统统丢进去清洗。
  寻宝瓶
  我和厅长在家常用动力沙玩“沙漠寻宝”游戏。这次出门,我答应她带上一小片“沙漠”。考虑到沙子不易清理,我用大米代替,装进矿泉水瓶—半瓶左右即可——又将小石子、彩色珠子、纽扣、回形针等“宝贝”混入其中,制成好携带的“寻宝瓶”。借用机上盛放餐食的托盘,便可继续我们的寻宝游戏。我和她约定规则,不可将材料洒到托盘之外;若不慎洒出,由她负责清理。找到的“宝贝”,可以收集起来,在手工纸上制作一幅展示画。游戏结束后,再请她带米粒和宝贝们“回家”,这个对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要求颇高的“善后”环节,也是她十分享受的。
  球球不见了
  这个令厅长痴迷不已的管道游戏,我们称之为“球球捉迷藏”。只需一只带盖塑料空瓶、一个用完的卫生纸筒、一把毛毡球,加一点小心思,便能随时随地玩起来:
  “看,球球从烟囱里跳进去,溜进房子里了。”我又想到一个场景。长在石屎森林里的厅长不解“烟囱”为何物,“球球在滑滑梯!”她只顾激动地嚷嚷,“要一个一个来!”她不厌其烦一遍遍让球球们排着隊玩“滑梯”。
  也可换个玩法,用透明胶带将纸筒固定在前排座位背后,塑料瓶置于下方地面,让球球们来一场刺激的“蹦极”。她需要注意控制手部力道,好使球球们安全“降落”在塑料瓶中。
  剪剪贴贴
  纸类手工材料轻巧便携,又好打发时间。只需带上一小摞彩色手工纸,一把安全剪刀加一只胶棒,便可重温我们在家进行的大部分游戏。厅长最近操作剪刀较早期熟练灵活了许多,将长纸条剪成小段这种New Hire的玩法很快便令她兴味索然;于是我在纸上画出虚线,请她尝试沿虚线裁剪——也可拿来练习折纸。使用胶棒粘图案的过程仍最教她享受:除了在白纸上制作“粘贴画”,也可以玩点别的,譬如剪个小人,由她装扮。
  自制动物拼图
  婴儿时期的识物卡,早闲置了许久。我从中挑几张图案简单、线条鲜明的动物卡,用来自制拼图,算是旧物改造。做法很容易:先裁去多余边角,再按剪成条形,粘贴在冰棒棍上——冰棍棒真是DIY旅行玩物的绝佳材料。还有比这更“便携”的拼图吗?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完全不占地方,简直是最理想的随行玩具,更别提厅长有多宝贝它们!旅途中日日带着,交通工具上、排队入场或在餐厅等餐时,从包里掏出来便可以玩。回家后她仍爱不释手,我打算利用剩余卡片,做更多给她。如果你家中也有“拼图控”,又觉得不断购入拼图是个大坑的(同乐高一样),不妨一试。
  一小袋橡皮泥
  如果只能带一件玩具出门,我一定会选择橡皮泥。它实在灵活,不仅自带七十二般变化,可“变”出丰富的过家家素材,更能和其他东西搭配着玩——譬如前面提到的通心粉和吸管;要是懒得准备那么多早教小游戏,一小袋彩泥足够:无论是颜色、形状或数字游戏,都能用它轻松DIY材料和道具。我将几种色的泥巴各取适量,搓成一个个圆球,装进塑料封装袋,收纳和取用都方便。
  这些橡皮泥特别适合厅长的“厨房游戏”,最近她又迷上制作“面条”、“面包”和“香肠”和“披萨”等物。大部分造型工作仍需我从旁协助,但亲手“搓面条”(她给加了个煎蛋)或“切披萨”等简单过程她已觉乐趣无穷。我教她用泥巴捏出字母、数字和汉字笔划,再与纸上描摹出的内容进行匹配(临摹);这一任务不仅锻炼观察力和手指灵活性,也令她有“哇,看我会写字了”的小小成就感。我们甚至将旅途所见统统“捏”出来:火车、长颈鹿还有城堡。
  作者简介:陌上依依,传媒硕士,互联网从业者,热爱育儿与写作。
其他文献
无论事大事小,因为做不好而沮丧,是大人孩子都会有的心情。  我下班回到家,游兴奋地迎上来,说:“妈妈,我跟外公学会裁纸啦!”  不用剪刀却能流畅地把纸沿着折痕撕开,这是游一直向往的技能。她兴冲冲地要向大家展示。  她拿了一张漂亮的橘色纸,先开始折折痕。  爸爸在一旁看着,说:“折得太轻了,得使劲一点。要不然会撕坏的。”  “哼!”游不以为然,继续按照自己步骤来:折好,打开,压住一边,拉着另一边,用
米米腆着大肚子,略略踮起脚跟,手抓着他的围兜,低着脑袋撒尿——目光放在了胸前的饭兜里,那里面有他掉落的面条。  “够了吧,够了够了别吃了。”    姥姥说着就要收米米的碗。米米死死摁住:“还吃还吃!”他眼睛搜寻着餐桌,手一指:“再来点那个!”  “吃够多的了,可以了可以了。”姥姥狠心拒绝。  ……  几乎每一顿都是这样,在“可以了吧,行了行了,够多了下来吧”这样劝诫声中,米米被抱下餐椅。  “绝对
  
正方  发言人:王先生  职业:公务员   女儿:晨乐 6岁    教孩子做家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替父母减少一些工作量,主要是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这些是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础。  发言人:蒋女士  职业:心理医生   儿子:飞飞 4岁  学龄前是引导孩子做家务的好时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任何事情都想试试。只要大人让做的事,孩子都会积极去干。 
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是组织集中学习、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会员开展学习、活动等提供良好场所,民进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基层委员会积极争取即墨区委区政府支持,在区中心位置,协调安排一處面积约160余平方米的房屋,用于建设民进“会员之家”活动室,解决基层组织没有场地的现状。  基层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下设7个支部,
看过电影《美丽心灵》的人都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曾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眼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幻觉形象,用这些“看不见的朋友”,来填补自己被意志压抑的心灵空间。生活中,不少3~6岁的孩子,往往也会给自己塑造出“看不见的朋友”。这使有的家长感到担忧,害怕这会是精神类疾病的先兆,有的家长更会感到不解: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一个“看不见的朋友”?    镜头一:  苗苗原来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沈苑苑/绘画
期刊
有个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跨栏,连续学了几天都不会,她特别有心理压力,每天早晨都跟妈妈念叨:我害怕跨栏,我不想去上学。  一开始,妈妈想在家里帮孩子“补课”,可她却站在栏杆前不动,一直坚持说自己不会;过一会儿就拉着妈妈帮她做手工,成功地逃避了跨栏练习。  妈妈为此很苦恼。不练吧,孩子不会跨栏,到了学校也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甚至因此不肯去上学;练习吧,孩子的畏难情绪又那么重,强迫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她。
正是“恐惧基因”使得人类本能地远离危险,延长了寿命。因此才有专家指出:越恐惧的孩子,越容易生存。  育儿之路,最令家长头痛的,就是孩子哭着闹着跟你说“不”!  “我不要刷牙!”  “我不要睡觉!”  “我不要上幼儿园!”  孩子每一次抗拒,都是有原因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不习惯、不适应,还可能是因为“恐惧”。而他们的恐惧于来源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能是衣柜、床底或者其他我们想不到的地方。从孩子的恐惧事件
近年来,网络订餐配送行业强力整合,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形成了跨区域、规模化的经营业态,且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控制能力日益提高。全国年均外卖订单量已超过100亿单,足以保证这些平台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强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