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相对偏远或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农林院校毕业生不愿从事涉农岗位,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较低,在就业流向上大多选择留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由此导致农业行业领域人才匮乏,出现严重的人员断层现象。面对这种困境,如何有效引导毕业生乐于并长期服务于涉农领域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林院校毕业生;涉农领域; 就业; 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包分配制度到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制度,加之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三农”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2010 年6 月6 日,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就明确指出人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制定了符合现代国情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及“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因此,广泛倡导和鼓励农林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其回归基层发挥专业之所长,对我国的农业建设及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规模
  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高职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力求获取到全面真实客观的就业信息。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1288人,调查共回收问卷1177份,答题率为91.4%(答题率=回收问卷数/毕业生总数),其中有效问卷1076份,有效答题率83.5%,(有效答题率=有效问卷数/毕业生总数)。共覆盖了22个高职专业。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农林院校毕业生涉农领域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现状满意度
  1、整体就业现状满意度与就职涉农企业就业现状满意度比较
  2013届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评价,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达(83%),其中“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其余为不满意范围(下同)。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涉农企业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6%),略低于整体就业现状满意度。
  2、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收入低(46%)和发展空间不够(35%),工作氛围不好(4%),工作能力不够造成压力大(6%),加班太多(4%),工作环境条件不好(5%)。受雇于涉农企业的毕业生不满意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工资低,达53%,高于整体不满意收入水平(46%),发展空间不够(29%)低于整体水平(35%),工作环境条件不好(12%)高于整体水平(5%)。
  (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去向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大部分受雇于非涉农企业,比例达75.7%,受雇于涉农企业比例为18.1%,无工作继续寻找比例为2.6%,无工作其他原因比例为1.0%。
  (三)薪资分析
  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区间分布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2501-3000元区间段。有32.4%的毕业生集中在此期间的段,涉农企业毕业生中有31.9%集中此区间段。受雇于涉农企业的毕业生收入水平相对偏低。
  (四)专业相关度分析
  1、专业相关度
  2013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完全相关”和“比较相关”称为“相关”(下同)占43.3%,不到毕业生总数的50%。2013届毕业中涉及10个涉农专业,总计481人,涉农专业回收有效问卷数437份,专业与工作“完全相关”或“比较相关”仅占27.2%。
  2.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41.4%),其后依次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24.1%),“达不到专业工作要求”(17.6%)等。
  三、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比重的8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近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耕地被商业占用,耕地面积逐年缩小。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航运、现代都市工业为主,农村耕地面积少之又少。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1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但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毕业生到涉农领域就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偿”、“面向基层就业定向招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等,但这些政策大部分还停留在建议性层面,并为真正落地实处。此外,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大部分毕业生希望留在城市工作,特别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虽然学了涉农专业,毕业后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一些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形成不了吸引力。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优惠政策力度小,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并不能对毕业生形成吸引力,激发不了毕业生到涉农领域服务的热情。   3、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应随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变。社会对专业需求具有周期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不同。在农林领域,随着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展变化。因为招生与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就业形势往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所以,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就业的前瞻性,对农业行业领域就业形势预测性判断偏差也是导致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
  4、就业流向不均衡。 广大基层农村、中西部地区是吸收农林类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但大部分毕业生更愿意留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相对来说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工作。广大农村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资待遇较城市偏低,如果没有特别优惠的政策,无法对毕业生产生吸引力。据统计,某农林学院2013届毕业生受雇于涉农企业仅占18.1%,受雇于非涉农企业占75.7%。2013届毕业中涉及10个涉农专业,专业与工作“完全相关”或“比较相关”仅占27.2%,专业与工作不相关的占到72.8%。数据表明很多毕业生没有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而是选择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的非涉农企业。
  5、自身能力不足。农林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大学里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理论知识,但与生产第一线所需理论知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之后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所学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广大农村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大部分毕业生对农业生产并不了解,缺乏实际生产经验。虽然在校期间通过实习实训加强生产技能训练,但所掌握的技能与实际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作后往往需要先进行培训或跟带教老师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工作角色。
  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涉农领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毕业生到涉农领域就业。增强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偏远地区涉农领域就业的积极性,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经济补贴。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认真组织好“三支一服”、“大学生志愿服务系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对于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如果工作岗位有空缺,应优先考虑聘用服务期满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加强用人单位对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吸纳力度,对吸纳农林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用人单位,国家可以给予税收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应加强农林类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广大的农村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还不够健全,许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存在一定顾虑,建立起农村基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林类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调动农林类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
  2、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农林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应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既要立足“为农服务”的宗旨开始传统农林类专业,也要兼顾到与传统农林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以社会需求促进专业设置和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更新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动态传授给学生,不因循守旧,不照本宣科,做到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讲求知识点针对性和时效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到生产一线用不上、动手操作能力差等不足。只有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3、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学农不爱农,甚至学农弃思想普遍存在,因此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和学农爱农为农意识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职业理想,应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抓起。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安排的专业素质教育内容,邀请各系权威专家介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就业方向,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校外实训基地等。此外,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也尤为必要。可以每年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农村入户调查、送科技下乡活动、义务参加农村支教活动等。
  4、掌握最新惠农政策和农业行业发展动向,做好就业引导。要使毕业生愿意投身农业领域工作,就要让他们对农业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对选择到农业领域工作有所憧憬和期盼。很多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农业领域的工作环境就是条件艰苦、待遇低、发展空间小,要让学生转变这种观念,就需要教师对最新惠农政策和农业行业发展动向进行宣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在能吃饱的层面上,而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比如人们对有机蔬菜、水果,无添加农产品的需求,就是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再比如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农业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造和装备现代农业,并且国家重视农业政策已经逐步实施,这将会大大提高农学相关行业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后从事涉农领域工作,无论是职业发展空间还是个人的实际利益,都可能有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张竞乾.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
  [2]邵华.高等农业院校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作者简介:赵媛(1984.2—),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陈谊(1972.11—),副教授,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张哲(1977.6—),讲师,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邻接权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主体付出了劳动和有相当的传播实力。除了传统传播者如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出版商外, 信息网络传播者、演绎者等也符合专业传播者的条件,邻接权主体应适当扩张。  关键词:邻接权;信息网络传播者;演绎者  一、邻接权的适格主体  大陆法系国家将邻接权和著作权置于一个法律文件中但严格区分,既有对作品创作者的的保护,也有对作品传播者的保护。著作权是基于
期刊
摘 要:马自达6(以下简称M6)发动机不能起动是M6发动机一种常见的故障,本文从M6发动机正常起动所需的三个必要条件出发,分析了M6发动机不能起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M6电控发动机;起动;诊断  M6发动机正常起动需具备三个条件:1)强且正时的高压火花;2)合适的空燃比;3)足够的气缸压缩压力(当然排气要顺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起动系正常的条件下,一般能同时
期刊
摘 要:我国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加快加深,新建起来的高大建筑也会伴随着地下施工的进行。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应用,让深基坑支护技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楼房也逐渐向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转变,基坑的施工深度也
期刊
摘 要:本文讨论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考。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思考  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介绍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跨国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内容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环境,国际市场的细分、选择、定位,国际市场营销
期刊
摘 要: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民办院校对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把握,并形成了一套与公办学校完全不同的人才培养战略。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推动了民办院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民办院校资源特色的集中和培育。对于这种战略研究,基于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充分说明了战略特色的目标和操作程序,说明了这种特色
期刊
摘 要:西方礼仪的自由平等意识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改进和完善我国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机制和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方礼仪教育;大学生;功能;缺陷;借鉴  一、西方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  (一)渗透自由平等观念的功能。西方礼仪渗透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这对西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主动性。由于西
期刊
摘 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面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鄱阳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九江河段的南岸,洪水期面积3841平方公里,容积
期刊
摘 要:龙虎山山灵水秀,丹霞突兀,崖墓壮观。目前,龙虎山古崖墓遗迹旅游开发程度不够深,游客只能远远观望却不能走近它一睹它的神秘。本文建议,可以结合龙虎山独特的风光,通过修栈道、架云梯、开发攀岩项目等将游客的赏景需求、猎奇心理、探秘渴求、探险尝试、健身运动等充分整合考虑进去,提升龙虎山的旅游品牌价值。  关键词:龙虎山;旅游开发;赏景;猎奇;健身;探秘;探险  龙虎山的山,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期刊
摘 要:文秘专业是我校新开办的专业,通过在兄弟院校的培训学习,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粗浅提出几点想法。  关键词:文秘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新增的文秘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为了开好新专业,公共服务学院安排部分文秘教研室教师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进修,通过学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文秘专业提出以下几点粗浅想法。  一、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概况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文
期刊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探索。“家”文化作为企业员工的一种精神风范和凝聚人心的力量、企业形象特征和文化品牌,经过不断地培育和实践,将会成为企业员工自觉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指南。  一、“家”,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动力,“家”的意义既广泛又重大,是企业和员工的灵魂  “我家我家”主题特色文化活动是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