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岂容篡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中日关系因东海油田、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难以走出困境时,东瀛又传来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进一步严重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的消息。
  
  步步递进的篡改修订
  
  1982年,是日本篡改教科书的第一个高潮。日本文部省将送审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述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并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淡化或删减。
  1986年是第二个高潮。由“保卫日本国民会议”送审的高中教科书《新编日本史》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
  2001年是第三个高潮。“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的部分右翼学者攻击教科书有关“从军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是“民族自虐”史观,丧失了日本的民族尊严,提出要从教科书中删除有关内容。为此,他们成立了“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2001年和2005年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都是该会编纂的。
  2005年是第四个高潮。此版本在2001版基础上,更加淡化日本加害者形象,渲染受害者意识,把中日历次战争的责任归结于中国方面。此外还增加了将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作为日本领土的内容。
  
  颠倒黑白,推卸战争责任
  
  此次通过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把中日历次战争的责任都推到中国身上,为自己开脱罪责,完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新历史教科书》称:“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关于1915年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新历史教科书》歪曲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五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其中,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按其逻辑,当时反日完全由中国政府制造谎言所引起。关于“九一八”事变,《新历史教科书》歪曲称:“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删掉了原有的“在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等一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军事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一句,有意掩盖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侵略中国东北的史实。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历史教科书》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关于卢沟桥事变,新版教科书写道:“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把卢沟桥事变完全说成是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此外,新审定本继续将八年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 完全抹煞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新历史教科书》只字不提,仅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丝毫罪责感!关于南京大屠杀,新教科书轻描淡写地称之为“南京事件”,并称“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公开挑战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公正性。
  《新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在战争中的损失,塑造日本受害者的形象,同时大力宣传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施恩者。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增加介绍了在台湾南部兴修水利的内容。在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同时,企图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愈演愈烈,原因在思想根源上。一是日本的皇国史观根深蒂固。此次教科书的要害之一就是宣扬皇国史观、民族优越感和本国中心主义。皇国发动的战争是“圣战”,是“优等民族”把亚洲国家从西方列强中“解放”出来的战争,这是其对战争认识的逻辑起点。
  二是日本对侵略战争毫无反省之意。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关键是为侵略战争翻案,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妄称发动“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自存自卫”。凡此种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论调,都试图为罪恶累累的侵略历史遮上一层“美丽的面纱”,从而达到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目的。
  三是右翼势力重新抬头,日本政府日趋妥协、怂恿。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从暗流涌动逐渐变为登堂入室。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府接管日本右翼分子在我钓鱼岛上建立的灯塔,日美把台海问题作为两国的共同安全战略目标等种种现象,都是相辅相成的。
  
  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多年以来,歪曲历史的日本教科书一直遭到周边国家和日本国内正义人士的强烈抗议,但右翼分子仍执迷不悟,日本政府又一再怂恿,到底为了什么呢?
  一是要改变“自虐史观”,使日本下一代心理“健康成长”。日本官员称,慰安妇、大屠杀、强制劳工等字眼给年轻一代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而要从教科书中删除。然而,效果适得其反。不能想像,在与史实不符的历史观教育下成长的日本年轻一代,连对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都不敢承认,反以侵略有功而自居,将来对世界的和平会有什么作为。
  二是极力改变战败国形象,争做政治大国。然而这也正适得其反。事实表明,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已经成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最大障碍。若对侵略历史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日本就不会成为让亚洲人民信服的国家。最近亚洲一些邻国民众对日本发出的强烈反对之声就是很好的例证。
其他文献
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的主题词是“紧张”。“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日美韩密集军演等热点事件,导致朝韩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在年底的11月20日韩国再次在延坪岛军演后,朝鲜保持了“不屑一顾”的克制、忍让。在外界一致认为朝鲜半岛的政治空气会如同当前寒冷的天气一样持续冰雪笼罩时,世界迎来了2011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朝鲜半岛似乎又突然暖风劲吹。    朝鲜很主动    每年元旦,朝鲜劳动
期刊
尽管美国宪法对联邦最高法院的规定仅寥寥数字,却赋予了它作为联邦顶极司法机构的绝对权力和权威。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大法官进进出出,但“宪法面前,惟我独尊”却始终不变。    稍有国际知识的人都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议会)、行政(政府)、司法(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然而,相较于聚光灯下的国会和政府,最高法院似乎远不为世人熟知。但是,这丝毫无法减损其对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和在民众心目
期刊
建立在主观推测基础上的《中国军力报告》改变不了中美关系中合作面不断扩大的现实,但对美国某些人顽固的反共反华心态也不能掉以轻心。  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这份每年一次的报告今年因发布时间一再推迟而格外引人关注,虽然美国防部对为何一再推迟发表报告避口不谈,但根据报告内容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行政当局内部其他部门在报告的内容和调子上存在分歧,需要沟通和协调,结果一改再
期刊
胸中号角声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此历史时刻,我们更加深切怀念民族复兴事业的先贤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他们吹响的民族觉醒号角在我们胸中回荡,永远指引、激励、鞭策着我们。  我深深体会,给我们教益最深的前辈长者中,不少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活辞典,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是何其深刻!赋与他们如此刻骨铭心的民族觉醒意识的教员有两个:“正面教员”与“反面教员”。“正面教员”是
期刊
他们是宝岛最早的居民,见证了台湾历史的沧桑;他们正被现代浪潮裹挟而衰,“自我”意识正一点点模糊消失。    最早的居民    台湾的原住民,是指台湾的早期居民,也就是过去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台湾少数民族。在17世纪大陆沿海汉族人民大量移居台湾之前,他们即已居住在台湾及邻近岛屿。在清代,根据其汉化程度而有“生番”、“熟番”之称;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于1935年6月公布施行“户口调查规定”,明文规定以“
期刊
历史是由大事件组成的,但是组成历史的大事件,却往往传承了简单的道理。上月人民币小幅升值的决定就是这样一个有“传承”的大事件。美国《时代周刊》据此评论中国已经具备了参加资本主义世界最复杂“游戏”——汇率“游戏”的能力。然而,复杂技术层面的背后却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只是按照自己确定的规则,做了该做的事,最重要的是,中国前进的经验获得了又一次积累。  一个国家的长进、繁荣是多种积累的结果,这些积累包括
期刊
回归跨大西洋实用主义    Jean-Yves Haine(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观察家》(季刊)  2005年第2期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出版  在过去几年尤其是伊拉克危机期间,欧美关系恶化到了几近破裂的程度。跨大西洋分歧的根源很多:冷战后缺少明确威胁,大西洋团结被弱化;欧洲大陆的重新团结和欧盟东扩使欧洲决策者更关心内部事物;9.11改变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而欧盟倾向于保持现状。大
期刊
胡锦涛欧亚之行,并参加APEC峰会  11月8日至17日,胡锦涛主席对英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进行访问。访英期间,胡锦涛先后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布莱尔会晤,并重点阐述了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坚持和平发展等政策主张。中英双方同意,加强政治对话,在双边及国际事务等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访德期间,适值德国政府更迭过渡期,胡锦涛先后与即将离任的总理施罗德,以及新
期刊
近一两年来,“中印比较”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频频见诸报章杂志。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在过去的两年中经济增长显著提速,成为世界上以中国为首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高增长国家之一。但是,经济高增长的国家显然不只中印两个,为什么国际社会单单热衷于中印两国的比较呢?  首先,中印两国都是从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走出来,面对着很多共同的挑战,而各自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正是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的这种“似与不似
期刊
3月31日,靠生命维持技术存活了15年的美国女植物人特莉·夏沃,终于在法院批准对其实行“安乐死”、拔掉进食管后的第13天,画上了生命的句号。特莉·夏沃个人的命运无疑是令人深深同情的,围绕着她的生死所展开的争斗也颇耐人寻味。  皮内拉斯帕克,佛罗里达州这个原本平静的小镇近来吸引了无数媒体的眼睛。10岁的小男孩乔希·赫尔德里思,为了要干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被警察逮捕,获释后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他还会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