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追问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问学问,学了就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郑板桥有诗云:“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这个问就是深一层的提问——追问。什么是追问?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问,穷追不舍地问,打破砂锅问到底。
  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教学一开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肯定是浅层次的、模糊的,追问就是引导学生从表面到深入、从模糊到清晰的一把钥匙。学生在一次次的追问中,思维渐渐明朗起来,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思维的活跃性被激发起来,顺着老师的指导,逐层深入,到达知识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老师的引导不断碰撞,精彩的交流不断呈现、理性的思考熠熠生光。因此追问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美丽的课堂。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哗众取宠的表演式追问,为的是营造课堂氛围,为的是得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追问,教师给学生呈现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小现象,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无实质意义。
  真正的追问,老师应该站得高、望得远,胸中有沟壑,把教材烂熟于心,化为己有,在课堂上实现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美妙,引领学生从一步步的成功中得到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
  一、追问——有效地扫清解读文本的障碍
  对文本的解读,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式的解读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受自身思维、年龄的局限,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那么教师就可以借“追问”这一手段,有效地扫清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障碍。
  《如梦令》这首词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读懂的。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因为“兴尽”而误入“藕花深处”,因为“争渡”又“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词后人评价“无一首不精,无一词不妙”。这样的解读,学生对“词之言长”,知之了了,词的精妙、词的含蓄、词的灵韵,似乎很难领略到。这时候,追问就显得尤其重要。问什么?笔者抓住一个词——沉醉,学生很快理解,这是“大醉,喝多了”的意思。“同学们,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饱读诗书的十多岁的妙龄女子,喝到酩酊大醉,这——”还没等我问完,学生就马上接道:“老师,李清照喝了酒是肯定的,但是,这里的‘醉’可能还包含着其他的意思,她被这情这景给陶醉了,这‘跟醉里吴音相媚好’有共同之处。”“是啊,可是你看,她醉得都不知归路了,你还说她没醉。”教室里霎时安静了,学生们似乎真的被问倒了。“知道这藕塘在哪吗?就在李清照家隔壁,去隔壁串个门就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吗?”这时候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老师,她心情愉快,都不想回去了。”“老师,不是不知,而是不想,我去春游的时候也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一石激起千层浪”,40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追问的力量,激发了他们学诗品词的积极性。以后一回味起这首词,我相信学生也会齿颊留芳的。
  语文中的语言文字,初看,都是平的;仔细看,才有一点眉目;再深入研究,才会觉得韵味无穷。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往往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再进一步深入解读,一笔带过,学生感悟不够深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的处理,更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紧扣学生自己的问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有效地扫清学生解读文本的障碍,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精髓的殿堂中来。
  二、追问——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
  追问方式固然重要,但如何把握追问需要我们对课堂追问本身进行追问和反思。追问的成功运用,首先需要教师有强烈的主导意识和追问意识,要用心倾听,能敏锐捕捉学生答问的倾向与不足,机智地作出反应,组织整合新问题。这个过程几乎在瞬间完成,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挑战。运用得好,课堂会更加出彩。
  如《如梦令》这一课,当教学到“惊起一滩鸥鹭”这句时,学生对“惊”字的解读是多样的,有人说是“惊讶”,有人说是“惊喜”。这个“惊喜”霎时间进入了我的大脑,我抛却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转而追问道:“仅仅是鸟被人惊吗?”学生顺着我的思路解答下去:“还有人被鸟惊。”“鸟被人惊”是因为女词人和她的朋友们笑声、叫声、划桨声融成一片;“人被鸟惊”是因为一群水鸟在夜幕中扇动翅膀扑棱棱地飞到空中,直冲云霄,这样的情景是多么壮观呀!“这真是意外的美丽,美丽的意外,意外的惊喜,惊喜的意外。”此时此刻,学生也仿佛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真的庆幸自己能够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这首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收获。
  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刻板地、任务式地去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课堂中很多精彩的生成,忽略学生回答中智慧的火花。语文老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倾听学生的发言,做学生忠实的听众,敏锐地发现、捕捉生成信息,将“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思路和文本的需要,开发创生新的问题,以智慧开启智慧,让课堂因追问而精彩。
  三、追问——适时地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篇篇都是美文,但是也包含着许多的不确定处和空白处。这样的空白处包含很多,如语言的空白、动作的空白、心理描写的空白,甚至是标点符号的空白。有了这些空白,文章显得更加韵味无穷、充满魅力。但是如果上课时处理不当,很可能就会让这些空白真正成为空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追问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学生们对这篇故事中套着故事的寓言非常感兴趣。通过思考、朗读、学生们大致能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个故事,教师问学生,是否关注到这段话中有些词语:“高高在上”“悠闲地”“弓着身子”“举起前爪”“伸长脖子”……“这些词能去掉吗?”“不可以,因为这些词写出了蝉、螳螂、黄雀捕食时的神态、动作。”我追问道:“再想想,还有什么原因?”学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词是为了突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我继续追问:“文中缺少了心理活动的描写。你在复述的时候,能把它们的心理活动补上去吗?”
  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整个复述也变得更加精彩起来。有的学生说:“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心想:唱吧!唱吧!尽情地唱吧!喝吧!喝吧!畅快地喝吧!你这只傻蝉,终将成为我盘中的美餐……”有的学生说道:“黄雀伸长脖子,心里想道:哈哈!看我一石二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你们送入口中……”
  这样的追问填补了文中心理描写的空白,不仅让学生的复述更加出彩,也让学生了解了怎样把一段话说具体、说生动,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的道理。
  教师的追问,思维不应只与学生的思维在同一层面上滑行,应该想到学生没有想到的地方,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地方,发掘出教材中更多的语文因素,让学生因追问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当然,追问并不是盲目的,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虚设的追问,为了完成公开课的教学任务作秀式的追问,刻板的毫无生成性的追问,不用追问的地方去追问……反而会让学生误入歧途,造成课堂的高耗低效。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如果师生都在有效地追问中学习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共同影响、互相碰撞,课堂一定会变得更有生机、更加精彩。?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电子产品风靡全球时代的到来,人们汉字的书写能力正在悄然衰退。键盘、触摸屏正在取代“执笔书写”,为此教育部也曾多次颁布对写字教学的指导意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尽管如此,写字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教学中,重技能训
在超高真空(UHV)条件下,向Rh(100)表面积蒸积Mn,利用AES,UPS和LEED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该Rh(100)表面的两种生长模式,制备了一种未见报道的表面合金Rh(100)c(2×2)-Mn。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把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下简称“新增两基”)列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明确指出了达成这些目标的途径.
采用引入外场微扰的CNDO/S-CI方法,计算一系列二苯基烯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二阶极化率(或二阶非线性光学指数)γβvcc值选取了苯环上含不同取代基团的化合物,从羰基在共轭链中的位置及共轭链长度
给出了监测外场激发下分子动力学过程的瞬态吸收信号的确切理论表述。在数值计算中,采用I2的一个二势能面系统,得到了监测基电子态高振动激发波包的吸收光谱。I2的B电子激发态用作双
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强调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清晰,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行动载体的创设与实践体系的建立。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平台;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创新意识的培养要真实地萌发在学生身上。  一、课堂要多些民主与和谐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前提。没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中就不可能尽情绽放,创新意识就不可能真正
报道γ-射线辐照相应金属盐溶液制得金属镍超细粉及其晶粒度和磁学性质,所得产物的矫顽力和磁饱和强度比一般镍和其它方法制得的超细镍粉状或文献报道值大多得,进一步讨论了其磁
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刚玉Al2O3中分别掺杂Cr^3+和Cr^4+的d-d电子光谱和EPR零场分裂D,理论计算同实验值符合好,研究表明,掺杂晶体Al2O3:Cr^4+中络离子(CrO6)^8-局城结构应在压缩的三角畸变(△θ≈3°)这是零场分裂D反常
用角分辨XPS(Angle-resolvedXPS)研究研究了HS(CH2)10COOH(I)HS(CH2)3OC6H4N=NC6H4(CH2)7CH3(II)和HS(CH2)6HS(Ⅲ)3种分子在Au膜表面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得出了(I)中S原子,(Ⅱ)中S,N原子距膜表面的垂直距离,并结合构象分析确定了分子的取向和倾角,对分子(Ⅲ)则得出分子在紫外光照射
综述了在实验室最近在立体反应动态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内容包括反应产物转动取向的测定以及反应物转动取向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