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签名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权主义的高压之下,人人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只有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做一个循规蹈矩、俯首听命的顺民,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然而,正如爱伦堡所说:“你可以用沥青覆盖世界,但是总会有几株青草能自隙缝中萌芽滋生!”即使是在万马齐喑的时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敢于挺身而出,为无辜者申辩;敢于拒绝与当政者合作,为正义呐喊呼号,用行动捍卫自由和尊严!他们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坚守良知和道义,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灿烂的光芒。
  斯拉瓦是前苏联著名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他的妻子加利娅是一名女高音歌唱演员,两人同在苏联国家大剧院工作,二人因同情和帮助作家索尔仁尼琴,受到了当局的无理刁难,演出被封杀,报刊上也不再有他们的名字。就在他们的处境特别危险的时候,有一天,两个演员找到了加利娅,告诉她说:“是一位重要人物派我们来找你们夫妻的,现在,有关人员正组织人在反对萨哈罗夫院士的公开信上签名,如果斯拉瓦肯签名的话,他的‘过错’就将一笔勾销,他还将在大剧院任指挥,想排什么戏就排什么戏,你本人也会重新获得演出机会……”
  那两个人希望加利娅能劝劝自己的丈夫,让他在公开信上签名,声讨萨哈罗夫的“罪恶”,表达他们与党保持一致的坚定立场。哪知,加利娅听完后,大声说道:“什么?你们叫我劝斯拉瓦在公开信上签名!如果斯拉瓦敢签名的话,我亲手把他掐死!”
  那两个人见加利娅不肯配合,就直接跑到加利娅家,把斯拉瓦拉进书房里和他谈,劝他在公开信上签名。他们得到的同样是拒绝,斯拉瓦大声喊道:“我不签名,决不签名!”
  因为拒绝与当政者合作,斯拉瓦和加利娅遭到了更加严厉的管束,当局使出种种手段迫害他们,使他们无法在国内生存,不得不离开苏联。
  1978年,斯拉瓦和妻子加利娅的护照被苏联政府吊销,他们被褫夺了公民权,成了流亡者。
  因为拒绝在讨伐萨哈罗夫的公开信上签名,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也是一个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作家。在1937年的大清洗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亚基尔将军和埃德曼将军等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遭到陷害,被有关部门逮捕、关押起来,受到了残酷的折磨。斯大林想要处决这三位将领,便授意有关部门炮制了一份要求处决这三位将领的请愿书,并征集社会各界人士签名,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也在被征集之列。在血淋淋的大清洗面前,在随时可能“被失踪”的危险环境下,很多作家迫于压力,违心地在这份请愿书上签了名。
  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了帕斯捷尔纳克的住宅前,从车上下来一个人,这个人是奉命来征集关于处决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亚基尔将军和埃德曼三位红军将领的签名的,他要求帕斯捷尔纳克也在上面签上名字,并说很多作家已经签完了。结果,这一要求遭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严词拒绝,他说:“我得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才能签名。他们的生命不是我给予的,我也无权剥夺他们的生命。”那个人严肃地提醒帕斯捷尔纳克考虑一下后果再做决定,帕斯捷尔纳克怒火万丈地斥责他道:“同志,这不是签发剧场入场券,我不能签名!”
  当时,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正怀着身孕,她担心帕斯捷尔纳克如此对抗有关部门,会受到打击,于是,便也帮着劝说帕斯捷尔纳克,让他替孩子想想。
  妻子的话让帕斯捷尔纳克大怒,他冲她吼道:“如果孩子是与我不同观点的人生的,我宁愿不要这个孩子!”说完,便对那个人下了逐客令。
  帕斯捷尔纳克的不配合,让苏联作家协会特别难堪,作协书记斯塔夫斯基把帕斯捷尔纳克叫到作协,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但帕斯捷尔纳克却不为所动。斯塔夫斯基气得对他大喊:“您这种托尔斯泰式的装疯卖傻何时才能终止啊!”
  作协的另一位负责人帕夫连科也三番五次地找帕斯捷尔纳克谈话,劝他看清形势,不要再顽固下去,依然被帕斯捷尔纳克拒绝了,他说:“我签了名就等于扼杀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防止发生不测,妻子把坐牢用的衣服都给帕斯捷尔纳克准备好了。帕斯捷尔纳克平静地等待着最坏的结果。几天后,那封题为《我们决不让苏联的敌人活下去》的作家集体签名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上面的签名人中竟然有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愤怒了,他立即找到斯塔夫斯基,怒斥道:“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作家协会会干出如此卑鄙的勾当!没有人赋予我决定另一个人生死的权力!替我签名就等于是处死我!”
  斯塔夫斯基推托说:“可能是《文学报》弄错了。”帕斯捷尔纳克便强烈要求《文学报》发一个更正启示,声明他没有参与这次签名。虽然《文学报》最终也没有发那份更正启示,但帕斯捷尔纳克的这种宁愿坐牢也不肯签名的精神却被人们永远地铭记在心。
  在读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时,我们读到了相同的一幕。“犹太医生案件”是斯大林战后开始大清洗的序幕,斯大林以打击医生为借口,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将打击对象对准了政治局委员们,打算将政治局委员们一举清洗掉。在斯大林的过问下,有关部门又像以前一样炮制了一封诬蔑苏联犹太医生的《致〈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信的内容是强烈呼吁法办这些“国家的敌人”,强迫苏联著名犹太学者、作家、作曲家签名。爱伦堡是犹太作家,所以,有关人员也找到了他,要他在那封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爱伦堡清楚不签名的后果将是什么。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爱伦堡坚定地选择了正义,他拒绝在这封信上签名,并冒死上书斯大林,申述自己不签名的理由,并劝阻斯大林不要把犹太人驱赶到西伯利亚去。这封信发出后,他就做好了被逮捕、被审判、被枪决的准备。
  在写下那封信的那一刻起,他已经看到死神在朝自己微笑,但他毫不畏惧。他把一切后事都安排好,静静地呆在家里,等待着克格勃上门来抓自己,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可是,过了两三天,也没有人来抓他,这一反常情况让人难以理解。就在他苦苦思索原因的时候,他得到了消息:斯大林死了!他逃过了一劫。
  他长出了一口气。
  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做邪恶的帮凶。爱伦堡的选择,是良知和正义在闪光!
  人类虽然自诩为高等动物,但同样无法摆脱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当危险到来时,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怎样自保。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面对邪恶时都选择明哲保身、选择向权势屈从下跪,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躯体中流淌着血性和良知,面对邪恶毫不妥协,选择了抗争,发出了正义的怒吼,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们挺身而出的壮举,成为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会在被剥夺过自由和遭受过浩劫的地区与人群中引起深远的回响。
其他文献
在山西,“南下干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48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议要求各解放区把准备足够的干部,当作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来实现。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华北局于1948年12月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得力干部,组建南下区党委,随军南下到新区开辟工作。“长江支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南下福建的。辽沈、淮海、平津三
期刊
1949年9月25日深夜,来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面知名人士,都收到了由周恩来、林伯渠两人联名的午宴请柬:“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务请出席。”  请柬中所说的“商谈重要问题”是什么呢?  原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在筹备建国时,虽然将国号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同时又加上了“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在政协主席团常委会讨论这一方案时,对要不要后面的
期刊
这本叫作《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书,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1951年,英国吉尼斯啤酒公司的总经理休·比佛在一次打猎中,没有命中一只鸟,他抱怨说,这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了。可是他的同伴不同意,与他发生了争执。比佛被激怒了,他想从书中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可是他惊奇地发现,没有一本书对鸟的飞行速度作过这种详述。于是,他决定由自己的公司出版一本记录这种“世界之最”的书。  1954年9月12日,经
期刊
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宁海人,浙东第一名儒。据史载,其文章“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并被社会公认为“天下文章第一”。  一、建文朝出现了宽松和谐的政治局面,方孝孺视建文帝为难得明君,是实现理想的寄托  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兴起大狱,冤案累累,全国政治气氛恐怖而凝重。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是朱元璋所造冤案的牺牲品——明洪武8年(1375年),方克勤任山东济宁府知府,有人诬陷他盗用官库木炭、芦苇两百斤,因这
期刊
一、空军的使命  空军是国家武装力量进行空中作战的一个军种,其使命是协同其他军种或独立完成战略、战役和战术作战任务。空军一般由各种航空兵组成,通常装备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他飞机。许多国家空军(如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的编成中还有地空导弹等兵种部队;有的(如美国、英国、法国)还有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空军名称,仍称为某国、某地
期刊
(1949年7月)  同志们: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新区政策的几个问题》。我们新区政策的涉及面很广,今天只能着重讲几个问题。  一、总的任务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同志们即将跟随我战斗部队向南进军。南下的任务,粟(裕)张(鼎丞)两位司令员已经和大家谈过,现在就有关政策性的几个问题,再总括起来同大家谈谈。  服务团的总的任务和解放军一样,就是打倒蒋介石在东南各省的反动统治,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
期刊
有明一朝,太祖朱元璋就重典整治吏治。《大明律》将惩治官员犯罪的“吏律”置于首章,以示国家治民必先治吏之意。据统计,明代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全国13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  朱元璋“令严法禁,但与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纵然是听任别人的许诺也要受到严惩,更别说“期权腐败”了。“凡官吏听许财物,虽未接受,事若枉者,准枉法
期刊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灾民实在太多了,而公粮有限,政府救济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  江浙地区的行政长官是范仲淹,按理说,范仲淹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在大灾当前之际,他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盛大的仪式,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江河湖海上热热闹
期刊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风展红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这首脍炙人口的《打靶归来》,经过50多年的传唱,依旧经久不衰,堪称“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可有谁知道,当年写这首歌词的作者是只有小学文化、年仅20岁的坦克兵牛宝源。  1956年3月,牛宝源从辽宁省北镇县入伍。当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好学上进,书不离手,平时常将连队发生的好人好事编成快板、相声,是部队公认的小秀才。  195
期刊
胡适与陈独秀是安徽同乡,胡适是安徽绩溪人,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二人最初的交往,大约开始于1915年,是通过也是同乡的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介绍的。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新青年》的前身)杂志,以期发现人才,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一次同汪孟邹聊天时,汪孟邹向陈独秀谈起了胡适,当时,胡适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发表过一些文章,在留学生中引起了一些反响。汪孟邹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