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语文的迎考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夯实知识基础的最后一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发展语文学习能力的最佳契机。所以,高中语文复习,应着眼和着力于学生锤炼厘清“思路”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深邃自身的学科思想,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思路;思维;思想;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19-2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时表示,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要加注重对学生平时品行的考察,更加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创造条件、丰富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法的考察。(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30日)。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厘清文本思路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上。因此,高中语文复习,应在打实打牢知识基础、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特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三思”(思路、思维、思想)能力。
一、提高学生快速厘清文本“思路”的能力
(一)正确把握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思路。语文复习,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厘清和掌握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思路,摸索出不同文体文章写作思路的一般性规律。作者的写作思路搞清了,那么,对一篇文章的真正理解也就不难了。叶圣陶老先生曾言:“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复习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养成快速拎清作者思路的良好习惯。其一,养成研究文题的习惯。从文章题目上,可以判定文体、文章的线索及基本题材,有时也可以判定文章的主旨。其二,养成研究文章开头与结尾的习惯。对文章的开篇细加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起笔与破题的技巧、可以琢磨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领会全文的感情基调、可以看出作者引起下文的艺术。文章的结尾往往是作者最花力气的地方,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个“豹尾”,常常给人艺术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结尾艺术,掌握文章结尾的一般路径和方法,如“鲜明简洁的卒章显志”,“发人深省的提问”,“余音袅袅的省略与空白”,“合乎情理的出人意料”,“与开头遥相呼应的浑然天成”,等等。其三,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抓住关键句的习惯。所谓关键句,就是文章中的过渡语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性语句、表达事物本质与特征的句子等。抓住了关键句,也就找到了分析解码文章的突破口,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把握整篇。其四,养成勾画点圈的习惯,善于分拆文章又能及时整合文章,分析清楚文章各个层面、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掌握厘清文章基本思路的“钥匙”,对于提高学生的快速解剖和整合文章、领会文章主旨、进而不断增强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快速确定作文的最佳写作思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迅速理出、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定最佳的文章结构。学生自己作文,也如阅读别人的文章一样,也须确定好写作思路,从哪个方向和角度来立意,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样过渡照应,各部分安排哪些事例,相应的详略如何确定,等等,都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写作的思路有了,基本框架搭建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只要我们训练有素,写作这个占语文半壁江山的阵地,我们就会牢牢地占领住。
提高学生快速确定作文的最佳思路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列好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研讨提纲,调动同学的集体智慧,调整写作思路,优化写作提纲。
(三)有针对性地确定解题答题思路。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解题答题思路,尤其是语文主观题,答题很讲思路,很有规范,也很有技巧,尤其是古诗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看到它们,心里往往发怵,不知如何下笔,失分也较多。所以,我们在复习,就要引领学生迎难而上,解决好这个问题。例如: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有思路,有了清晰的答题思路,答题表述也就有条有理。古诗鉴赏题目不同,但解答的步骤大致相同,即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回答“是什么”;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回答“为什么”;第三步是结合上述分析,与诗人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回答“抒发何种情感”,回到“诗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原点。对于现代文阅读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某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针对命题要求的观点、理由、条件、依据、原因、结果等要求逐一清楚地表述出来,真正做到“全面分析,分条陈述,有理有据”。
学生的正确规范的解题答题思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组织下的规范训练,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自我反思领悟。为此,教师要克服“练不练一个样”而无所作为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训练中领悟,在领悟中积累,在点滴积累中形成技巧,达到豁然开朗的“开窍”的境界。
二、语文复习应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
(一)从整合语文的知识体系开始,锻炼学生思维的系统性。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其的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统思维能力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语文复习中,我们通过前后比较、左右勾连、滚动跟进等复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从语文整体知识结构去复习语文知识,又善于把零碎的语文知识嵌入语文知识系统中去考察,赋予他们生命活力。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这样,一方面使得语文知识结构成网,有利于学生灵活综合使用;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把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二)坚持规范训练在熟能生巧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性有时是“逼”出来的。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与敏捷性,要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解答问题。我们在设计任何一个问题、任何一篇作文、任何一次作业时,都必须给学生以限定的时间,迫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超前思维、主动思维、学科思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与敏捷性。 (三)在作文的系列训练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创造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促进高中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创新性”有着正确的定义,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要求考生在上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发现和创新。”考试说明中对作文创新的要求,实际上为我们作文复习教学乃至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追求创新指明了方向。作文训练时,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分项进行创新训练。
(四)从回答问题的技巧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思维的综合性就是考虑问题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善于运用规律触类旁通得出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答案。高中语文复习也是对学生思维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的有利时机。例如:综合运用肯定法和排除法等多种方法迅速确定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可以用“形训、音训、语法分析、利用结构对称、利用相邻字词的帮助、利用成语印证、利用语境分析、利用语法分析”等多种角度果断推断陌生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探究题更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联系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触类旁通地析出相应的答案来。
三、语文复习应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一)引导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等边缘课程中汲取思想的养料。实践证明,语文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其他课程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支持,只有实现多课程的互相支持,我们才能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思考问题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了更多的方向、角度和层面,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不能不看到,有些地方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有些地方过分强调所谓的主打课程,而忽视了政史地生这样的选修课程,这怎能让我们的学生从多学科的眼光和多课程的思想来观察现实、分析问题、表述见解呢?
所以,我们在安排高三语文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语逻修”,还要补上“文史哲”,让学生重温政史地课程知识,重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去观察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关注社会现实走向思考现实。如何引导高三学生面向社会、走进社会生活实践,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因为,随着升入优质高校的竞争不断白热化,当今高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曲折。学生在作文中所反映出的生活面之狭窄、生活气息之淡薄、与现实生活之疏离、为文造情之难堪,让我们不得不在复习时,及时采取实效性的对策,尽量使学生的为人和写作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密切地联系起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度思考现实。
1.让教材成为联系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语文课程计划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领着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经过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人文性增强了,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锲入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索社会的能力,充盈着育人功能。我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把语文教材这个宝贵的财富丢掉,而应该帮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时代社会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人生探索、社会思考和心灵感悟等多元交融起来,促进自己心理的不断成熟、人格的不断成长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拓深。
2.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添砖加瓦。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空白与思考肤浅,应该由学校教育加以弥补。教师应充分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开设社会实践类的课程,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深刻思考现实,获得第一手的活生生的素材,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社会,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例如,对于醉驾入罪问题、对于房价股市等问题、对于官员德行与腐败问题、对于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邀请专家,或组织专题研讨,总之,语文复习要打破语文课程的苑囿,开设系列课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性的东西。
(三)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写作这个平台整理提升自己的认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写作是思维的体操。鼓励学生积极动笔,加强写作训练,不仅提高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对厘清自身的思维、固化和调整自己的思考、最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部分,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精准的表述,我们要以此为指导,狠抓写作训练,尤其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候,我们要更加重视在写作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努力实现课程纲要中提出的育人目标。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尤其是高三学生在繁忙紧张之余开展写作小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体悟,提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满腔热忱地鼓舞他们,从写作专业的角度引导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让学生通过写作观照自己,发现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认识自然、体会社会、创造人生的思想原动力。
活动是学生的最爱。我们要倾听学生的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事点评、你写我评、优作推荐、读书一得、时文赏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写作训练与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演说能力等多种能力训练有目的地融合起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抒情的品位,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显然,不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有些学生认识问题很肤浅和表面化;有些学生分析问题片面化,容易偏执走极端;有些学生解剖问题很深刻、角度很新,但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因此,因材施教,采取个别教学策略,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语文课程的复习可以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创新方法。同时,我们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程复习过程中的课堂高效,为学生形成和提高语文课程的终身学习能力,或者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的课程支持,我们必须抓住语文课程复习的本质性的东西,必须紧紧抓住提高“三思”能力这个核心不放松。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思路;思维;思想;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19-2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时表示,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要加注重对学生平时品行的考察,更加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创造条件、丰富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法的考察。(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30日)。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厘清文本思路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上。因此,高中语文复习,应在打实打牢知识基础、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特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三思”(思路、思维、思想)能力。
一、提高学生快速厘清文本“思路”的能力
(一)正确把握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思路。语文复习,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厘清和掌握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思路,摸索出不同文体文章写作思路的一般性规律。作者的写作思路搞清了,那么,对一篇文章的真正理解也就不难了。叶圣陶老先生曾言:“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复习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养成快速拎清作者思路的良好习惯。其一,养成研究文题的习惯。从文章题目上,可以判定文体、文章的线索及基本题材,有时也可以判定文章的主旨。其二,养成研究文章开头与结尾的习惯。对文章的开篇细加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起笔与破题的技巧、可以琢磨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领会全文的感情基调、可以看出作者引起下文的艺术。文章的结尾往往是作者最花力气的地方,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个“豹尾”,常常给人艺术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结尾艺术,掌握文章结尾的一般路径和方法,如“鲜明简洁的卒章显志”,“发人深省的提问”,“余音袅袅的省略与空白”,“合乎情理的出人意料”,“与开头遥相呼应的浑然天成”,等等。其三,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抓住关键句的习惯。所谓关键句,就是文章中的过渡语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性语句、表达事物本质与特征的句子等。抓住了关键句,也就找到了分析解码文章的突破口,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把握整篇。其四,养成勾画点圈的习惯,善于分拆文章又能及时整合文章,分析清楚文章各个层面、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掌握厘清文章基本思路的“钥匙”,对于提高学生的快速解剖和整合文章、领会文章主旨、进而不断增强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快速确定作文的最佳写作思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迅速理出、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定最佳的文章结构。学生自己作文,也如阅读别人的文章一样,也须确定好写作思路,从哪个方向和角度来立意,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样过渡照应,各部分安排哪些事例,相应的详略如何确定,等等,都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写作的思路有了,基本框架搭建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只要我们训练有素,写作这个占语文半壁江山的阵地,我们就会牢牢地占领住。
提高学生快速确定作文的最佳思路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列好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研讨提纲,调动同学的集体智慧,调整写作思路,优化写作提纲。
(三)有针对性地确定解题答题思路。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解题答题思路,尤其是语文主观题,答题很讲思路,很有规范,也很有技巧,尤其是古诗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看到它们,心里往往发怵,不知如何下笔,失分也较多。所以,我们在复习,就要引领学生迎难而上,解决好这个问题。例如: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有思路,有了清晰的答题思路,答题表述也就有条有理。古诗鉴赏题目不同,但解答的步骤大致相同,即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回答“是什么”;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回答“为什么”;第三步是结合上述分析,与诗人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回答“抒发何种情感”,回到“诗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原点。对于现代文阅读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某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针对命题要求的观点、理由、条件、依据、原因、结果等要求逐一清楚地表述出来,真正做到“全面分析,分条陈述,有理有据”。
学生的正确规范的解题答题思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组织下的规范训练,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自我反思领悟。为此,教师要克服“练不练一个样”而无所作为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训练中领悟,在领悟中积累,在点滴积累中形成技巧,达到豁然开朗的“开窍”的境界。
二、语文复习应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
(一)从整合语文的知识体系开始,锻炼学生思维的系统性。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其的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统思维能力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语文复习中,我们通过前后比较、左右勾连、滚动跟进等复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从语文整体知识结构去复习语文知识,又善于把零碎的语文知识嵌入语文知识系统中去考察,赋予他们生命活力。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这样,一方面使得语文知识结构成网,有利于学生灵活综合使用;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把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二)坚持规范训练在熟能生巧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性有时是“逼”出来的。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与敏捷性,要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解答问题。我们在设计任何一个问题、任何一篇作文、任何一次作业时,都必须给学生以限定的时间,迫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超前思维、主动思维、学科思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与敏捷性。 (三)在作文的系列训练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创造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促进高中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创新性”有着正确的定义,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要求考生在上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发现和创新。”考试说明中对作文创新的要求,实际上为我们作文复习教学乃至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追求创新指明了方向。作文训练时,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分项进行创新训练。
(四)从回答问题的技巧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思维的综合性就是考虑问题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善于运用规律触类旁通得出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答案。高中语文复习也是对学生思维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的有利时机。例如:综合运用肯定法和排除法等多种方法迅速确定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可以用“形训、音训、语法分析、利用结构对称、利用相邻字词的帮助、利用成语印证、利用语境分析、利用语法分析”等多种角度果断推断陌生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探究题更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联系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触类旁通地析出相应的答案来。
三、语文复习应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一)引导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等边缘课程中汲取思想的养料。实践证明,语文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其他课程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支持,只有实现多课程的互相支持,我们才能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思考问题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了更多的方向、角度和层面,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不能不看到,有些地方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有些地方过分强调所谓的主打课程,而忽视了政史地生这样的选修课程,这怎能让我们的学生从多学科的眼光和多课程的思想来观察现实、分析问题、表述见解呢?
所以,我们在安排高三语文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语逻修”,还要补上“文史哲”,让学生重温政史地课程知识,重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去观察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关注社会现实走向思考现实。如何引导高三学生面向社会、走进社会生活实践,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因为,随着升入优质高校的竞争不断白热化,当今高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曲折。学生在作文中所反映出的生活面之狭窄、生活气息之淡薄、与现实生活之疏离、为文造情之难堪,让我们不得不在复习时,及时采取实效性的对策,尽量使学生的为人和写作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密切地联系起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度思考现实。
1.让教材成为联系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语文课程计划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领着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经过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人文性增强了,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锲入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索社会的能力,充盈着育人功能。我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把语文教材这个宝贵的财富丢掉,而应该帮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时代社会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人生探索、社会思考和心灵感悟等多元交融起来,促进自己心理的不断成熟、人格的不断成长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拓深。
2.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添砖加瓦。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空白与思考肤浅,应该由学校教育加以弥补。教师应充分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开设社会实践类的课程,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深刻思考现实,获得第一手的活生生的素材,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社会,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例如,对于醉驾入罪问题、对于房价股市等问题、对于官员德行与腐败问题、对于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邀请专家,或组织专题研讨,总之,语文复习要打破语文课程的苑囿,开设系列课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性的东西。
(三)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写作这个平台整理提升自己的认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写作是思维的体操。鼓励学生积极动笔,加强写作训练,不仅提高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对厘清自身的思维、固化和调整自己的思考、最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部分,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精准的表述,我们要以此为指导,狠抓写作训练,尤其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候,我们要更加重视在写作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努力实现课程纲要中提出的育人目标。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尤其是高三学生在繁忙紧张之余开展写作小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体悟,提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满腔热忱地鼓舞他们,从写作专业的角度引导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让学生通过写作观照自己,发现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认识自然、体会社会、创造人生的思想原动力。
活动是学生的最爱。我们要倾听学生的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事点评、你写我评、优作推荐、读书一得、时文赏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写作训练与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演说能力等多种能力训练有目的地融合起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抒情的品位,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显然,不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有些学生认识问题很肤浅和表面化;有些学生分析问题片面化,容易偏执走极端;有些学生解剖问题很深刻、角度很新,但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因此,因材施教,采取个别教学策略,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语文课程的复习可以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创新方法。同时,我们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程复习过程中的课堂高效,为学生形成和提高语文课程的终身学习能力,或者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的课程支持,我们必须抓住语文课程复习的本质性的东西,必须紧紧抓住提高“三思”能力这个核心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