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要有所指向
  什么是教学指向?“教学指向,既是教学目标之所在,也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表达,同时也是选择教学程序的基准。”①语文教师在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总是会这样问自己:“这堂课我该教什么,这篇课文,它的重点在哪里,我该怎么教?”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为这几个问题而烦恼,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对于我们来说,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在哪里、我们所要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往往需要参阅多篇资料、询问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才能初步的定下来。但是,目标定下来了,往往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忘了这个教学目标。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就是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相分离。我们的教学,依据的往往不是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而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在教学目标的的框架之下来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仅仅按照我们预想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的。尽管我们都知道,设想的教学情境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很大的出入,但我们还是宁愿在预想的前提下去适当调整,而不愿去考虑教学目标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设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仅仅是因为教案有这样一个部分,我们应该完成,而不是因为它是一堂课的教学总纲。我就有这样一个毛病,当教学目标设定好了之后,就不会去管它,而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虽然有教学目标在里面体现,但不是一个最大的体现。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的评课,发觉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也存在着问题。那位老师说:当一位老师他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能运用于任何一篇同样题材的课文的话,那他的教学目标就是无用的、模糊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只能服务于当篇课文,也只有能服务于当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才能發挥它的指导作用,才能为学生所受用。而想想我所设定过的教学目标,我很羞愧的说,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又怎么能指导我的教学呢?我常说教学目标几乎一样对教学有什么用啊?原来是我自己没有能够合理适度的设定教学目标。
  那么,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到底应该把什么东西作为教学的目标呢?首先,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都清楚诗歌有诗歌的特点,小说有小说的特点,文言文有文言文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些特点下手,去确定教学目标,比如讲一首现代诗,它的意向就是诗歌最大的特点,我们就应通过意向,去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感情。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即学生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最不懂的地方是什么,他们感到困难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当作教学内容。①老师就是要做这样一个引导者,把学生所困惑的东西抓出来,最后引导他们解决困惑,让其在学的过程中有所获。
  一堂课,我们要做许多事、要说许多话、要给学生很多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这些话,必须要有一个统领、要有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指向。只有教学指向清晰,教师才能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层次,学生也才能学的透彻、学的明白。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重视课堂上的生成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②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一种自学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应在学生为主体这样的理念下来进行,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要给足他们阅读的时间,自己去亲身感受文本、解读文本。教师在课堂中仅仅是一位引导者,不能够越俎代庖,将自己对于文本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在学生的理解之上去引导学生。比如《孔雀东南飞》这一课,对于刘兰芝为何要脱了鞋之后再赴清池就有很多的解读,那么老师就不应该死守一种解释去扼杀同学们的想象力,而是应该根据同学们的解读给予及时的引导、概括。
  另外,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文本,“教师可以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③而对于情境的设置,则往往最好的形式是体验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这样说,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有的时候对于文本的解读更有一种生成,那么,“教师就应善于捕捉,将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顺势利导”,④充分的重视课堂之上的资源生成性。
  钟启全先生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⑤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没有生成的课堂那是死的,无生命力的,最终学生的思维也将被禁锢、无所发挥。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就应充分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为学生精心预设、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对话情境、开放情境,促使学生情感、思维的生成,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有生命气息。
  三、结语
  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平常教学中所发现的这些问题,却是需要我用很长一段时间来改变、修正的。就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最基础的一步,则是,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所理解和把握,并将自己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转化为“教学指向”,然后才能是教学过程的精心营造,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一位真正的主持人。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教育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革命,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知道带来这场革命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大数据。“数据”与“数字”的区别何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思考这78分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
期刊
一、群文阅读的现实意义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几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速度,更关注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提高學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群文阅读的目标与要求  群文阅读教学研讨的目的是有效地更新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
期刊
反思就是能够以自己及其行为为对象来进行审视和思考;反思,也是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问题提出:  在推进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动足了脑筋、想足了办法,但我们往往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大容量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举一反
期刊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前燕村光彩小学于2012年市规范化学校创建成功,今年又到了复验的时间。从接到复验通知到现在,全校上下有条不紊,积极准备。在创建市规范化学校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不足。  一、主要收获  (一)全镇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充分体现  在创建初期,接到通知后,镇教委非常重视,接着召开了校长会。我校也积极准备,召开了教师会,明确了分工,责任到人,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让大家都认识到创建
期刊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会发挥积极的功效,促进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它包括寓教于乐的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交融的原则,是教学艺术中制造情感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积极情感、教材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情感效能,以情感促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情感教育的培养促进物理教学的深入开展。
期刊
“用职教的瓶,装语文的酒”这是在一次中职课改培训中听教授所说的,仔细思量是这么一回事:用职教的方式来传递语文的知识,弘扬中国的文化。都说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很“轻松”,不用天天练习基本的生字词,不用做大量的练习题,不用接受一堂又一堂的“大考”与“小考”,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式教学。其实不然,大家想得太简单了。要知道中职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初中时就不爱学习,不喜欢这些基础课程,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很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因此在低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
期刊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讀,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培养他们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为适应以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
期刊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年級)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一节中,通过演示“铝与盐酸的反应”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这两个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但按教材介绍的方法操作时存在以下不足:  (1)用温度计测量铝与盐酸反应的放热情况,由于温度计的红线比较细,实验的可见度不大,即使坐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观察清楚温度的变化。让学生触摸试管时间不允许。  (2)通过观察玻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