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案例分析:
下面,就《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学习情境的思考。
[片段一]
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子大,水上升得快。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心理活动倾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在引入新课的实验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学生感到有趣,并且非常乐意讲给同伴听。这样的实验,不仅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做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
所以,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编制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使问题寓于其中,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觉。
生动手摸,并互相交流。师: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手放不进去了。
生2:手动不起来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1:抽屉里的空间被书包占了。
生2:书包太大了,如果放一个小一点的东西,比如文具盒,手就可以在里面摸了。
师:像石子、书包……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想想看,还有那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生举例:文具盒、砖头、橡皮、书、黑板、门、粉笔盒……
师:在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些,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些呢?生自由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生2:我补充一下,应该是物体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生3:应该是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现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所以,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体积的意义比较抽象,在揭示概念时,只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举些例子,学生对体积概念的印象是不够深刻的。只有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空着的抽屉和放满物体后的抽屉,使得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大的物体占的空间比较大。这样的实践,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见,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探究知识欲望更加强烈。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好多盒子的体积,这里就有两个盒子,这两个盒子的大小是一样的。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方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方块。你想到了什么?
生:第—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
师出示一些一样大的小方块,在正方体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方块,在长方体盒子中正好放10块,问:你想到了什么?
生: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里面同样的小方块多。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
生争论不休。
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生:往盒子里装小方块。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生着急地:不对!不对!放一样大的方块。
师操作证明学生的猜测。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要往两个盒子中放一样大小的方块就能比较出它们的体积大小。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谁大呢?有办法比较吗?
生: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揭示:就是体积的单位。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体验性。
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抓住知识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明白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体积单位时,教师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同样的盒子中放不同的小正方体(体验体积单位是有大小的)——同样小正方体放入不同的盒子中(体验体积的大小与包含的体积单位的多少有关)——猜测比较哪个盒子的体积大(体验探索体积的方法)——如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体验测量体积需要用到体积单位)。在体验之中学生逐渐明白只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做单位才好比较,这就是体积单位。
因此,创设的学习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探索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反思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江苏210018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案例分析:
下面,就《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学习情境的思考。
[片段一]
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子大,水上升得快。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心理活动倾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在引入新课的实验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学生感到有趣,并且非常乐意讲给同伴听。这样的实验,不仅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做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
所以,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编制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使问题寓于其中,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觉。
生动手摸,并互相交流。师: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手放不进去了。
生2:手动不起来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1:抽屉里的空间被书包占了。
生2:书包太大了,如果放一个小一点的东西,比如文具盒,手就可以在里面摸了。
师:像石子、书包……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想想看,还有那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生举例:文具盒、砖头、橡皮、书、黑板、门、粉笔盒……
师:在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些,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些呢?生自由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生2:我补充一下,应该是物体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生3:应该是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现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所以,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体积的意义比较抽象,在揭示概念时,只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举些例子,学生对体积概念的印象是不够深刻的。只有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空着的抽屉和放满物体后的抽屉,使得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大的物体占的空间比较大。这样的实践,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见,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探究知识欲望更加强烈。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好多盒子的体积,这里就有两个盒子,这两个盒子的大小是一样的。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方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方块。你想到了什么?
生:第—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
师出示一些一样大的小方块,在正方体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方块,在长方体盒子中正好放10块,问:你想到了什么?
生: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里面同样的小方块多。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
生争论不休。
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生:往盒子里装小方块。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生着急地:不对!不对!放一样大的方块。
师操作证明学生的猜测。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要往两个盒子中放一样大小的方块就能比较出它们的体积大小。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谁大呢?有办法比较吗?
生: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揭示:就是体积的单位。
思考:创设的情境要具体验性。
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抓住知识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明白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体积单位时,教师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同样的盒子中放不同的小正方体(体验体积单位是有大小的)——同样小正方体放入不同的盒子中(体验体积的大小与包含的体积单位的多少有关)——猜测比较哪个盒子的体积大(体验探索体积的方法)——如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体验测量体积需要用到体积单位)。在体验之中学生逐渐明白只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做单位才好比较,这就是体积单位。
因此,创设的学习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探索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反思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江苏2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