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冗杂、繁琐”的现状,浅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至简教学”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至简教学 高效课堂
古人云:大道至简。宇宙浩瀚无穷,变幻莫测,但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转。真理表述的多么简洁。教学是艺术,理应呈现简约之美。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教学步骤繁复,问题琐碎,电光交加,让学生思维不赶趟,眼耳不够用。学生应接不暇,如坠五里云烟,昏沉不知归路。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中践行“少教多学”的科学教学观。只有科学的教,才能有效的学;只有少教,才能多学;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归宿;既要发挥教师主导的能动性,又要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少教”和“多学”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少教”和“多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要实现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艺术,就要在教学中解决“四个如何”的问题。
一、如何发现文本的价值
文本解读处在教学的顶端,它决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你把“那一个”文本当作一个什么例子,就饱含智慧。文本作为一个客观体,它本身具有价值。教师首先要看到它的多元价值,其次要明确它的核心价值,另外要明确在单元中担任的教学价值。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教错、教偏、教浅、教深、教繁、教简。
《烛之武退秦师》就具有多元价值。第一,文中有大量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进行积累迁移,为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第二,人物形象鲜明,可以进行文学鉴赏;第三,与《春秋》比较,《左传》更具叙事成就,可以以本文为例,探究其叙事成就;第四,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兵,可以学习其“话术”;第五,在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中,都是赢家,没有输家,我们可以借智启智,学做职场精英,等等。教师既要“横看成岭侧成峰”挖掘其多元价值,又不能雾里看花迷失方向。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为教而拿,为学而用,这既是研读文本的功力,又是研读文本的智慧。
二、如何确定教学的内容
巴班斯基告诉我们:“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这就是说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只有解决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解决怎么教。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然而语文的特殊性在于文本具有价值的多元性,文本内容不一定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不能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求教师具有下列视野:一是课程目标视野;二是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视野;三是文本的文体视野;四是学生学情视野。还要结合三看,第一,看教材的结构。人教版高中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就“阅读鉴赏”而言,侧重于品味和鉴赏。第二,看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制者的编辑意图,以及该套教材在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所建议的教学内容,把握了单元导语,“教什么”的问题就有底了。第三,看教材的“研讨与练习”部分。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的安排。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内容是:积累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品析人物形象,借智启智,做智慧人。
三、如何设计问题的背景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最终由课堂提问来展开。现在许多课堂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使设问多、细、浅、滥,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阻滞了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要学会依据文本特点,凭借自我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设计出精、少、深、活的紧扣文本价值取向的主问题,以此激活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精彩处。我在对文本进行疏通之后,问出“退中皆有智”这一精准、高质的主问题,瞬时导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这是一个容量大、张力强的主问题,它关涉全文的情节、人物、性格。学生对文本通过深度挖掘,发现佚之孤的智是知人,郑君的智是知错,烛之武的智是知己知彼,秦君的智是明理,晋君的智是明智。教师又顺势而问“他们的智慧又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呢”。投一石而激千层浪。学生的回答落英缤纷:①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弃“小我”,成就“大我”;②只有拥有智慧和才能,才能为国立功;③要知人善任,让一切知识、能力、人才都迸发能量;④做工作要善于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⑤人要学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当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并能真正融入文本思考之中,课堂才真正走向开放,走向民主,真正属于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只有把住了文章的主脉,才能把文章教实、教活。”主问题对至简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既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让学生探寻的眼光在文本中往来穿梭,不断发现文本的矿藏。第三、在主问题的导引下,形成相关的问题链,一步一个台阶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度。第四、既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巧妙对接,呈现出知识与思维的双赢,过程与方法的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生。
四、如何延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课堂学习犹如拐杖,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支点;课堂学习犹如一座冰山,只是接触了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要我们去探索与发现。所以,我们不能“只教教材”,要拓宽学生阅读的空间。为此,我采用了“一课一单元主题阅读”模式。即一篇课文教完后,由教师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寻找课外相应的文章,组成“能力迁移新单元”。这样,由一篇文本带多篇文本,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精读得法,课外略读用法的精细化阅读。如教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按“说话的艺术”组编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演讲与口才》一期等文本为单元,让学生自主探究。“主题单元阅读”模式力求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学生阅读浩如烟海的“瓜”。
我们由此发现,“至简”教学要围绕一条教学逻辑链展开,即文本研读——确定内容——问题设计——课外延伸。犹如做强做大产业要打造产业链一样,只有智慧地打造好教学逻辑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至简教学 高效课堂
古人云:大道至简。宇宙浩瀚无穷,变幻莫测,但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转。真理表述的多么简洁。教学是艺术,理应呈现简约之美。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教学步骤繁复,问题琐碎,电光交加,让学生思维不赶趟,眼耳不够用。学生应接不暇,如坠五里云烟,昏沉不知归路。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中践行“少教多学”的科学教学观。只有科学的教,才能有效的学;只有少教,才能多学;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归宿;既要发挥教师主导的能动性,又要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少教”和“多学”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少教”和“多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要实现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艺术,就要在教学中解决“四个如何”的问题。
一、如何发现文本的价值
文本解读处在教学的顶端,它决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你把“那一个”文本当作一个什么例子,就饱含智慧。文本作为一个客观体,它本身具有价值。教师首先要看到它的多元价值,其次要明确它的核心价值,另外要明确在单元中担任的教学价值。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教错、教偏、教浅、教深、教繁、教简。
《烛之武退秦师》就具有多元价值。第一,文中有大量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进行积累迁移,为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第二,人物形象鲜明,可以进行文学鉴赏;第三,与《春秋》比较,《左传》更具叙事成就,可以以本文为例,探究其叙事成就;第四,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兵,可以学习其“话术”;第五,在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中,都是赢家,没有输家,我们可以借智启智,学做职场精英,等等。教师既要“横看成岭侧成峰”挖掘其多元价值,又不能雾里看花迷失方向。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为教而拿,为学而用,这既是研读文本的功力,又是研读文本的智慧。
二、如何确定教学的内容
巴班斯基告诉我们:“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这就是说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只有解决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解决怎么教。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然而语文的特殊性在于文本具有价值的多元性,文本内容不一定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不能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求教师具有下列视野:一是课程目标视野;二是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视野;三是文本的文体视野;四是学生学情视野。还要结合三看,第一,看教材的结构。人教版高中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就“阅读鉴赏”而言,侧重于品味和鉴赏。第二,看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制者的编辑意图,以及该套教材在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所建议的教学内容,把握了单元导语,“教什么”的问题就有底了。第三,看教材的“研讨与练习”部分。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的安排。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内容是:积累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品析人物形象,借智启智,做智慧人。
三、如何设计问题的背景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最终由课堂提问来展开。现在许多课堂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使设问多、细、浅、滥,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阻滞了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要学会依据文本特点,凭借自我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设计出精、少、深、活的紧扣文本价值取向的主问题,以此激活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精彩处。我在对文本进行疏通之后,问出“退中皆有智”这一精准、高质的主问题,瞬时导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这是一个容量大、张力强的主问题,它关涉全文的情节、人物、性格。学生对文本通过深度挖掘,发现佚之孤的智是知人,郑君的智是知错,烛之武的智是知己知彼,秦君的智是明理,晋君的智是明智。教师又顺势而问“他们的智慧又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呢”。投一石而激千层浪。学生的回答落英缤纷:①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弃“小我”,成就“大我”;②只有拥有智慧和才能,才能为国立功;③要知人善任,让一切知识、能力、人才都迸发能量;④做工作要善于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⑤人要学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当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并能真正融入文本思考之中,课堂才真正走向开放,走向民主,真正属于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只有把住了文章的主脉,才能把文章教实、教活。”主问题对至简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既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让学生探寻的眼光在文本中往来穿梭,不断发现文本的矿藏。第三、在主问题的导引下,形成相关的问题链,一步一个台阶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度。第四、既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巧妙对接,呈现出知识与思维的双赢,过程与方法的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生。
四、如何延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课堂学习犹如拐杖,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支点;课堂学习犹如一座冰山,只是接触了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要我们去探索与发现。所以,我们不能“只教教材”,要拓宽学生阅读的空间。为此,我采用了“一课一单元主题阅读”模式。即一篇课文教完后,由教师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寻找课外相应的文章,组成“能力迁移新单元”。这样,由一篇文本带多篇文本,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精读得法,课外略读用法的精细化阅读。如教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按“说话的艺术”组编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演讲与口才》一期等文本为单元,让学生自主探究。“主题单元阅读”模式力求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学生阅读浩如烟海的“瓜”。
我们由此发现,“至简”教学要围绕一条教学逻辑链展开,即文本研读——确定内容——问题设计——课外延伸。犹如做强做大产业要打造产业链一样,只有智慧地打造好教学逻辑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