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的一些有效方式可供借鉴: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过程——探究”,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就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和提高文化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拟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变式训练是指将一个静态的、封闭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出发变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横纵向比较,拓宽解题思路,使问题具有求异性、开放性、多变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变条件、变结论、变形式、变图形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问题质疑”要求教师:①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②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③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质疑。“过程启发”提问的指向是方法、是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不在乎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如“这个因素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考虑到。” “你是怎么想到运用这种方法的?”等。当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提高了化学素养,也就达到了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例如在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质疑: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的科学探究,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问题质疑”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三、通过“过程——探究”,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科学探究是发现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过程——探究”要①选择富有吸引力、挑战性和实效性的问题;②注重对结论获得的过程与方法的探索;③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力求全体参与;教师是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探究使学生满怀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教學形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在实验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高中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例:《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针对学生对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关知识容易混淆的情况,除了教师对于相关知识分析和讲解要到位以外,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以2人为一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燃料电池设计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右图思考2个问题:①分别按下S1或S2时各代表什么装置,为什么?②要体现两种装置间的转换,应先合上S1还是S2,为什么?
学生围绕着这2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后得出小组结论,学生代表回答,班级交流,得出答案,而后学生进行实验仪器组装,先按下S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断开S1,按下S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交流讨论,得出小组结论,而后在教师引导下小组间进行意见的交流和探讨,教师给予点拨和启发,经过学生探究实验、小组互动、师生交流等活动开展,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的互动教学,学生习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培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探究化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把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加以完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就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和提高文化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拟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变式训练是指将一个静态的、封闭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出发变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横纵向比较,拓宽解题思路,使问题具有求异性、开放性、多变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变条件、变结论、变形式、变图形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问题质疑”要求教师:①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②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③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质疑。“过程启发”提问的指向是方法、是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不在乎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如“这个因素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考虑到。” “你是怎么想到运用这种方法的?”等。当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提高了化学素养,也就达到了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例如在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质疑: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的科学探究,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问题质疑”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三、通过“过程——探究”,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科学探究是发现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过程——探究”要①选择富有吸引力、挑战性和实效性的问题;②注重对结论获得的过程与方法的探索;③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力求全体参与;教师是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探究使学生满怀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教學形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在实验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高中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例:《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针对学生对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关知识容易混淆的情况,除了教师对于相关知识分析和讲解要到位以外,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以2人为一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燃料电池设计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右图思考2个问题:①分别按下S1或S2时各代表什么装置,为什么?②要体现两种装置间的转换,应先合上S1还是S2,为什么?
学生围绕着这2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后得出小组结论,学生代表回答,班级交流,得出答案,而后学生进行实验仪器组装,先按下S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断开S1,按下S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交流讨论,得出小组结论,而后在教师引导下小组间进行意见的交流和探讨,教师给予点拨和启发,经过学生探究实验、小组互动、师生交流等活动开展,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的互动教学,学生习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培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探究化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把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