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度团队 米公益
获奖理由:
通过公益新模式创造价值,用科技提升健康生活质量,用创意提升社会公益效率。
王子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好学生,有着天秤的温文尔雅,偶尔会调皮地小“使坏”。莫子皓貌似更沉稳一些,鬼怪精灵的双鱼,说话却是三思而后言。刘昭昶是勇猛爽朗的白羊男,习惯没心没肺地“傻笑”。
三个90后的大男孩,曾经都是中山大学的同学,如今成为“公益合伙人”。为了梦想,聚在一起,他们折腾出一个“米公益”的创业项目——希望通过把公益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公益应用(公益App)的形式,让个人能够更简单和更持续地参与公益。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这句明显COPY自阿里巴巴的口号,也是“米公益”的宗旨——将手机碎片化生活与公益的碎片化特征相结合,“米公益”通过调动个体的参与吸引企业的资源,将资源传递给公益组织,整合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公益平台。
相比传统的公益模式,“米公益”分明更进了一步,移动互联的平台资源正成为公益的新舞台:对着屏幕活动活动颈椎,一次简短的趣味冷知识阅读,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米粒”,从而兑换出相应的实际物资捐赠给有需要的公益组织,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作为移动互联领域第一家以虚拟货币计价的公益平台,去年12月依靠10万元奖学金起家的“米公益”项目发展迅速。7月17日,“米公益”App在安卓系统正式上线;8月2日在App Store上线;8月14日,登录微信平台。截至目前,“米公益”的用户已达3万,捐助物资累积约20余万元。捐助的公益组织包括孤儿、孤寡老人、流浪动物等。
“包括目前几个正在谈的大项目,今年底达到100万的目标没有问题。”“米公益”创始人之一王子对《南都周刊》记者表示信心满满。而在“米公益”联合创始人莫子皓看来,“如何解决传统公益组织体系的问题,把公益变得方便简单,让公益不在具有门槛,让公益不再变得小众。这正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米公益”虽然是个移动互联的公益平台,但一开始就坚持公司化的运营。“我们还是期望能够共赢。”在王子和莫子皓构建的这一链条上,用户更像是企业与公益组织之间的催化剂和转换器,企业捐助的物资在用户这里获得了品牌的宣传效果,而用户则是以碎片化的游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公益机构更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物资,三方各取所需。
“无论是企业提供还是去购买,‘米公益’只接受物资,并通过企业的监督和第三方物流直接到达公益组织手中。” 王子毫不讳言地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平台的“透明可信”。“米公益”的模式和国外Charity Miles有些相似,就是用户参与企业出钱,一起做公益。不过Charity Miles只是一款应用,“米公益”上的应用更多。
线下的公益活动,“米公益”也有策划和参与。在今年“父亲节”联合广州越秀区东山福利院推出“父爱手牵手,关怀心连心”的水果捐赠公益项目。莫子皓也和京东谈了个合作,为广州的流浪猫狗送罐头。
而体系搭建的完善,使“米公益”正式进入“烧钱”阶段。截至目前,“米公益”已经运营了5个月,实现了20万以上公益物资的流转,“我们到年底的目标是100万”。王子对于达到这一目标非常乐观,“目前还有几个大的单子在跟进。”
“米公益”的广州团队主要负责基础运营工作、IT开发,“人员还是不够,还要招聘从事IT开发的全职人员。给出的工资待遇是低于行业标准的”,王子说,“米公益”还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做市场教育的工作。面对“公益应用”的空白,自然增长和曝光都需要一大笔资金。
让三位年轻的合作人欣慰的是,目前“米公益”的收支基本打平。9月份开始,合作企业会在物资之外向“米公益”交付执行费和服务费,“‘米公益’目前的打包方案包括在互联网平台以及线下帮助资助方的企业做宣传,企业通过做公益活动的曝光使品牌受益,因此我们会收取一笔低于公关公司的费用。”王子说。
负责“米公益”项目运营的刘昭昶,也在不断开拓新项目。虽然被保送到南开商学院攻读企业管理的研究生,他几乎每周都跑到北京,和王子、莫子皓混在一起。“和企业联系的成功率不算高,他们注重短平快的营销效果,我们还要慢慢解释介绍,还是需要坚持。”
与此同时,“米公益”正在进行商业融资谈判。“目前接触了三四家,我们需要六七十万差不多就够了。”王子坦言之前没有接受融资,主要原因是争取到了两笔政府的专项性拨款,此外整个体系还在搭建的过程中。“目前平台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当时刚毕业才到北京读研,现在也总算稳定下来了。”
“米公益”正在广州申请NGO牌照,目的是将长期的公益活动嫁接到在学校中的NGO进行操作。届时,“米公益”这家移动互联领域的公益“中介”,会将用户、企业与公益组织整合得更加亲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