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骨髓腔内移植(iBM)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对小鼠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在4 h内无菌条件下局部麻醉后从尾静脉或骨髓腔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骨髓腔内移植(iBM)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对小鼠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在4 h内无菌条件下局部麻醉后从尾静脉或骨髓腔内输注分离脐血MNC.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骨髓腔内输注培养液;②阳性对照组(iTV):尾静脉输注脐血MNC 3×107/只;③实验Ⅰ组(iBM-1):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 3×106/只;④实验Ⅱ组(iBM-2):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 1×107/只;⑤实验Ⅲ组(iBM-3):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 3×107/只.对照组4只小鼠,实验Ⅱ组7只小鼠,其余每组5只.24 h后观察iBM-2 2只小鼠未移植侧胫骨骨髓腔脐血细胞的迁移分布,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和造血重建情况,7~8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碳青花(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脐血β-actin的DNA标记.结果①照射后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24 h后在未输注脐血MNC的一侧胫骨骨髓细胞膜有Dil-CM标记;②7~8周后小鼠存活14只,其中对照组存活1只,iTV组、iBM-1组各存活2只,iBM-2组存活4只,iBM-3组存活5只;③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iBM组白细胞的恢复速度比iTV组和对照组快而且稳定;④移植后存活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5标记、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β-actin均显示人源的标记.结论经iBM途径移植脐血MNC至NOD/SCID小鼠骨髓可以重建造血,提高照射小鼠的生存率,iBM植入率高于iTV方法,为临床脐血移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开发研制高效多自由度上肢假肢中,信息源的合理选择对提高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神经内传导的冲动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的意志,信号清晰度高、重复再现性强、不易疲劳,是一种
伴有深部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的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常见问题.传统的修复方法有肉芽创面植皮、任意皮瓣移位修复等,对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要求高的部位,疗效常
目的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4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两组(n=2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1(TSP-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差异。方法:选择70例汉族和70例维族IDC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
目的 探讨男性催乳素大腺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男性催乳素大腺瘤患者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
目的改良脑脊液样本处理方法和优化PCR检测系统,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阳性率。方法建立微波碱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氯仿法,并用二甲基亚砜(DMSO)优化结核杆菌插入序列IS6110P
目的探讨相对运动强度和绝对运动强度对血清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方法受试者为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病人(PMIP)和正常人(HS) ,实验前后测定了他们血清乳酸脱氢酶(L DH)、乳酸脱
目的探讨将雪旺细胞和背根节神经元共同培养后去除背根节神经元后雪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ng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
目的研究克班宁(crebanine,Cre)的急性毒性与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以改良寇氏法考察小鼠静注LD50,以BaCl2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Cre的治疗与预防作用.结果LD50为9.382mg/kg,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2005年,50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