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与大国一起成长”,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所有的这些工作都要一步一步去做,而且充满艰辛。今天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工作几乎全部是新的,充满了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彻底改造我们固有的新闻生产方式和运营方式。
1985年,南国广州,改革开放伊始。市委大院里,一批对中国社会革新充满热情和理想的精英们决定创办一本新杂志,这就是《南风窗》。
转眼之间,这本杂志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历史:30年峥嵘岁月,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为了写作此文,我专门找来了1985创刊号的《南风窗》来阅读。当时还是月刊,每期只有薄薄的48页,纸张粗砺,编排也谈不上精致。但是,一看内容却立即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以及改革开放发轫时期的生猛之气。
比如,创刊号上刊发了时任广州市长叶选平的一篇署名文章,通篇大白话,但显示出强烈的思想解放信号。叶市长说,“人家说邓丽君不好,我弄来听了,有什么?不过是多了点风花雪月之类罢了。有些事,不必反对,说到要提倡时慎重一点就是了。”
创刊号上还有一篇长篇通讯,题目叫《京西来了“长头发”》,说的是1984年8月,北京京西宾馆要更新床垫,用的是广州白云家具厂的产品,这家家具厂派了十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小青年去安装这批床垫,男的长头发、花衬衫,女的还戴着项链、戒指、脚蹬高跟鞋。京西宾馆的警卫哪见过这么穿戴的啊,一开始把他们拒之于门外,没想到这些人又能干活又会玩,最后得到了京西宾馆的奖励。
这篇通讯最后一句话是,“清新的南风,使在座的人们都深深地陶醉了。”我以为,“清新的南风”恰恰就是南风窗过往30年给读者带来的最大感受。
南风窗前总编辑秦朔曾经用这样一段颇具诗意的话来总结这种感受:南方有一条长长的河流,还有长长的海岸线,天然而朴实。南方没有凌厉的风,枯涩的风,即使是有力的海风,也带着潮湿。所以,当你打开南方的窗户时,空气中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气息,向你开放。
这样一种感受已经汇聚成一种共识,从14年前秦朔在南风窗写下《祖国,我和你的恋爱刚刚开始》,前总编辑朱学东在南风窗20周年时写下《凯风自南 吹彼棘心》,老社长陈中25周年时与凤凰卫视钟大年展开对话《与共和国同行》,到2013年南风窗28周年时的窗下人语《守护稀缺的价值》。今年,现任总编辑李桂文也在“窗下人语”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思想者的未来》。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南风窗过去30年所走过的不寻常道路,看过之后让人对30年的历史既心生敬意又唏嘘不已。辉煌是外在的,而30年的艰辛只有局内人才能体会得到。
在此,我们要向南风窗每个历史时期的参与者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未来:传媒业变革的挑战与大国成长的机遇
南风窗过去的30年既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传媒市场蓬勃发展的30年,南风窗赶上了好时代,也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如今,30年已然过去,未来的南风窗会怎样?
在30年到来之际思考南风窗的未来发展,我认为离不开两个大背景。
一方面是传媒业的巨变。2010年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媒生态和业态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原有“新闻 发行 广告”的完整闭合传媒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效,所有传统媒体都正在经受着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或者浴火重生,或者关门走人。
另一方面,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GDP会在202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即使是最保守的经济学家也会认为未来30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会成为世界第一。但经济第一只是世界大国的一个指标,经济之外还有文化、教育、政治、媒体等各种软实力,这些软实力要和经济同步发展,一个大国才真正能够最终建成。
传媒业巨变,对南风窗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南风窗必须要转型,要寻找新的可持续的成长模式。
就大国的成长来说,对南风窗这样的以思想性和深度报道见长的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大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极具研究和传播价值,南风窗可以发挥30年积累的新闻专业能力,从而做到“与大国一起成长”。
今天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彻底改造我们固有的新闻生产方式和运营方式:首先是优质内容的生产,其次是全媒体传播渠道,再次是打造南风窗传媒智库平台。
内容:持续不断生产出优质内容是关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的盈利能力在急速下滑,大家都忙着去转型,有些去做游戏,有些去做文化地产,有些去做户外广告,但是不经意之间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内容生产,以至于有传媒期刊发表专题报道说传统媒体放弃了对主流媒体地位的追求,陷入了“不务正业”的窘境。
9月16日,央视知名主持人,也是南风窗“忠实读者”的白岩松寄语传统媒体人:“传统的媒体人是一个特别规范的内容供应商,如果你始终在做一个很好的内容供应商,我要恭喜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丢掉了内容,天天焦虑,觉得要被新媒体抛弃了,你都丢掉了内容,连传统媒体都会抛弃你。”
这个提醒值得重视,相比于各家互联网媒体“新贵”,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才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也就是2010年之前,传统媒体的日子很好过。为什么好过?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那个时候传统媒体具有“渠道”的垄断优势,不一定是这些媒体的“内容”做得有多好。2010年之后,各种自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被极大地压低,这个时候,反而不重视内容生产,那无异于自毁长城。 纵向地来看,实际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相比于2010年以前是进步了,至少是没有明显的退步。但是为什么白岩松会发出内容的危机警示?传统媒体业内也感觉内容的竞争力下降了呢?问题就在于固有渠道优势的下降,没有了渠道优势,内容的竞争加剧了,现在的内容竞争不仅发生在传统媒体之间,而且还发生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之间。
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看南风窗未来的内容生产,我们很容易就得到一个结论:南风窗这样的媒体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优雅地生存下去,更加要提高内容生产能力,要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内容给读者(用户),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毋庸讳言,在这个方面,南风窗面临的挑战是相当大的,既有体制性的制约,也有我们自身生产机制的制约,还有人才和生产能力的制约。在各种制约之下,你的内容既要和同行竞争,还要和海量的自媒体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回顾南风窗已经走过的30年,我们的内容生产从来都是在与各种制约做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的。未来,南风窗这样的一向以内容生产见长的传统媒体,必须在内容上有更强势的表现,勇敢加入互联网媒体浪潮,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互联网“新贵”去竞争。
渠道:全力做好各个新媒体端口
移动互联网给媒体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渠道的变化,以广州报业市场为例,2010年以前,竞争再激烈,也就是在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这6张日报之间展开。但到了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一千万人就有一千万个发声平台,各个企业也有自己的自媒体渠道,产品和品牌推广对大众媒体的依赖程度也显著下降。
就此而言,我甚至认为以后不再有“大众媒体”,移动互联网已经宣告了“大众媒体”的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分众媒体”和个性化的“自媒体”。
这样的媒体环境变化是一个事实,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手机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的“第一端口”,传统媒体以往习惯于按照纸质杂志的方式去分发自己的内容产品,但到了现在,在巩固既有纸质出版物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做好各个新媒体的端口。
酒香也怕巷子深,到了新媒体时代,这句话依然有效甚至是更加有效,再优质的内容也要有强大的渠道把它推送出去,因此,必须做好各个新媒体端口。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变,此类新媒体端口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就目前来说,就是“一网一端两微”:官方网站,APP新闻客户端,“两微”指的就是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
就南风窗而言,我们将改变原来双周刊的新闻生产模式,实施“全天候的内容生产”,以适应新媒体内容供应的需要。我们组建了全新的全媒体编辑部,统筹杂志和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稿件采写和刊发,鼓励南风窗同事在新闻报道和写作上有更多创新和创意。
如今的南风窗不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一个全媒体形态的内容提供者。
运营:做好以智库为平台的“整合营销”
9月25日,南风窗传媒智库(South Reviews Institute)宣告成立。一段时间以来,媒体特别是杂志社创办智库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媒体为什么要成立智库?
2010年之后传媒业所发生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这是纸媒诞生500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是一次颠覆式的变革,把纸媒的二次售卖模式给颠覆掉了。这直接给传统媒体的运营带来了压力,再不转型,不及时转型、不彻底转型,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有位领导讲得好,以前纸媒是“舆论高地”,但是如果转型不成功,很快就成“荒地”了。
要转型,就要有抓手,要有转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内容、广告、策划、活动是统一的行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整合和融合,有了这样的平台,“整合营销”才能够得以实现。
这个平台,现阶段来看,比较适合南风窗未来发展方向的就是智库。
智库的成立很容易,开个会,挂个牌,就完了,难点在于日常的运营怎么做?更进一步说,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南风窗传媒智库定位为一个公益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当前又必须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否则,智库就只是一个牌子,不是一个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实体。
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我们的思路是:智库的发展要分阶段去实施,在初始阶段,智库会以政府部门和企业为主要智力服务对象,开发常规性产品如年度研究报告、高端论坛、承接政府和企业研究课题等,同时开发创新性系列产品。
南风窗过去30年积累了很好的品牌资源,开发空间巨大。这段时间,我们接洽了不少客户,他们表现出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
因此,南风窗传媒智库和很多媒体所办的研究院比较起来,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这个智库不再是一个战术意义上的内设机构,而是承担着南风窗战略转型重任的一个更大平台。
智库成立以后,南风窗的整体运营就开始围绕着智库进行,在依然巩固原来杂志“二次销售”模式的前提下,大力拓展“线下活动”和“整合营销”两个新的部分,希望这两个部分和原来的发行、广告一起,形成南风窗并驾齐驱的3个利润来源。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运营模式转换是一个南风窗在前30年的发展中没有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南风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