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直导管行肺静脉节段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使用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1例,采用6mm冷冻直导管、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节段消融电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位消失30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消融术时间(252.55±51.99)min,曝光时间(35.65±9.88)min。共隔离36根肺静脉,平均每根静脉冷冻(7.9±4.1)次。消融即刻成功率100%。平均随访(8.73±4.15)个月,短期成功率81.8%。结论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房颤的短期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高危患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长期预后。方法13例患者中11例长QT综合征(LQTS)、2例Brugada综合征,均有心脏性晕厥。男性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9)岁。6例(46%)因心跳骤停住院治疗。4例LQTS植入起搏器,平均随访(7±4)年。结果11例(85%)患者仍然发作晕厥,1例心脏骤停首次入院,5例(39%)心脏骤停再入院,2例LQTS死
2007年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计划所列出的学术会议系由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有关部门提出,经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3次会议讨论及第4次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并报中国科协备案。计划包括中华医学会及各专科分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际或双边、地区性学术会议。
期刊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
目的通过对消融术后复发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进行再次射频消融并随访,探讨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再次进行射频消融64例,年龄(62±11)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22例。消融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进行标测,将肺静脉电位隔离、三尖瓣峡部阻滞以及不能诱发房颤作为消融终点。消融术后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个月,若仍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左心房(LA)内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10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AA)。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术和封堵术是房颤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术中涉及LAA及其邻近结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术中造影的方法,无法立体再现其解剖结构并实时参考。本文试图应用CT三维重建LAA及邻近结构,测量并描述其解剖学特征,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5d”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特殊,临床诊断:冠心病。为进一步完善诊治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示4种心电图异常改变:(1)可见两种形态不同的QRS波,一种时限较窄(0.08s),振幅较低,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另一种QRS波提前出现,时限较宽(0.12s),振幅较高,其前后均无直立或倒置P′波,呈插入性或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
患者男性,41岁。阵发性心悸16年,1年来发作1—27欠/月,呈突发突止。心电图V,导联逆性P波直立,RP间期〉70ms(图1),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无异常。
墓室合上的那一刻,我下意识地抬手看了一下表——13:31,2021年4月13日,魏老师选定的吉时。仙逝288天之后,李迪入土为安。   我在心里喃喃自语:再见了,我的迪兄!知交相送,自此揖别。从今后云天隔绝,生死茫茫,唯有梦里才能相见了。   天光晴朗,春风轻拂,天寿山安宁肃穆。   一只黑白相间的山雀蓦地飞起,从我们头顶掠过。   恍惚间,我仿佛在满山的苍翠中看到了迪兄春风满面的笑脸。 
期刊
患者女性,30岁,以“心悸6年,加重伴间断晕厥半月”入院。近6年活动后心悸,近2年双下肢和颜面间断水肿,半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晕厥,在当地医院血压未测出,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后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转入我院。体检心率56次/min,血压90/7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左右扩大,右心界位于胸骨右缘外2cm,心尖搏动
对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因其发生机制及标测诊断、定位标准均已明确,常规标测技术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但对于一些房性和室性的难诱发、非持续性、多源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常规标测往往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某些复杂的心电生理现象,也难以用常规标测技术准确地解释。非接触式标测为这些心律失常提高了新的标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