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并非是对家喻户晓的哪吒故事的简单改编。烟熏妆、坏坏的笑,形象颠覆、有血有肉的哪吒在片中再度焕发生命力,以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反抗精神,书写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励志价值观。


  悲剧的内核,是哪吒的故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在影片中,因哪吒是魔丸转世,生来恶贯满盈,满3岁时天雷便会降临,令其粉身碎骨。当既定的结局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如何度过一生?我们该以多大程度为原罪出身造成的后果负责?《哪吒》的故事紧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命运,是影片的题眼。“生而为魔”使哪吒自出生便道受唾骂与囚禁,纵然表现出友善,身边的人们也依然恶意揣测他,并躲得远远的,这就是属于哪吒的阴暗童年。“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自暴自弃的哪吒受尽世人白眼,他用无所谓的堕落去报复那些不怀好意者。
  哪吒的转变发生在他真正读懂父亲李靖的那一刻。起初,他认为父亲和师父让他闭关修炼,只是为了避免他为祸人间,他因此悲愤交加。后来,他理解了父亲让他修炼、除魔,皆是为了让他今后可以作为一名英雄被人们记住,而不是作为怪物。那一刻,他突然认识到,人的命运是由客观条件和主观行动共同造就的。纵然天性至恶,可他仍然有向善的选择。至此,影片借哪吒从“认命”到“认识命运”的改变,完成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深刻的艺术创作往往能很大程度地还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唯有超越正和邪,在更高的维度探讨正和邪为何而生,又因何而对立,才能让故事变得更加动人。影片创作者通过龙太子敖丙这一角色来进一步阐释影片的主旨:天性和成长环境共同塑造了人的性格,很多时候后者起到的作用更大。
  敖丙一出场便是自带光环的“好学生”,他心地善良,练功刻苦,乖巧懂事。他幸运地得到了象征“善”的灵珠。可不幸的是,从始至终,他都被当作复兴龙族的工具。他肩负着整个家族的荣誉和未来,而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这份重担敖丙能否承受。敖丙在做出冰封陈塘关、灭口所有人的疯狂之举时,心中有一道迈不过的坎:他应该完成父王和师父的嘱托,但理智又提醒他,所有的一切似乎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影片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敖丙出发前,龙王和所有龙族长辈都撕下自己身上最硬的龙鳞,给他做了一件刀枪不入的万龙甲。当哪吒遭受天雷惩罚时,敖丙用这件本应用来完成龙族复兴大业的装备保护了哪吒。敖丙在最后一刻醒悟,守护了内心的善良。敖丙与哪吒天性的对照,说明了即便天性至善,也可能会误入歧途:而即便天性至恶,也可能会被爱感化。


  除“不认命”和“善与恶”两大主题外,《哪吒》还包含了对家庭的思考。两位主角的行为,其实都是家庭在推动。在面对有限的人生时,哪吒的母亲提出让哪吒去游山玩水,快乐地过完此生;而哪吒的父亲却认为,有限的人生要实现自己的意义,这样才算没有白活;龙王则要求儿子完美地执行已被规划好的人生计划。同样是爱,每一位父母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身为子女,如何平衡家庭的期待与实现个人价值,或许是《哪吒》贴合本土文化语境的另一个议题。
  哪吒不让父亲替自己遭受天雷,敖丙也放下了父亲强加给他的执念。独立,对事物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父母的安排,这是我们自主踏上人生征程的第一步。
  哪吒是魔丸转世,这不是他的错,要在天雷中灰飞烟灭,他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并且选择独自承担;哪吒遭受天劫咒,不是敖丙的错,但他无法袖手旁观,于是选择和哪吒一起承担。写到这里,关于本文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成长需要独立做出人生选择,成为英雄则是去勇敢地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剧情流畅地完成由“成长”至“英雄”主题的递进,影片蕴含的情感充沛而浓烈,令人动容。


  此外,《哪吒》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另一个通俗的主题,就是与偏见的对抗。
  哪吒、敖丙、申公豹,他们的境遇其实是相似的:作为群体中的异类,哪怕他们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出再大的贡献,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
  影片中,盲人老者是偏见的化身。在每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会出现并慷慨陈词,意图对哪吒实施制裁。同样,敖丙也因为龙族身份暴露而遭受非议,他无奈地看到,比起他做了什么,人们更在意他是什么。《哪吒》中最大的反派,其實是民众“无知”的恶。虽然影片加入了一些喜剧化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揭露人性阴暗面时产生的惊悚感,但细细品味,我们仍可体会到无知、偏见的可怕力量。
  《哪吒》的终极主题,仍落在如何选择上。片中哪吒脚踩的风火轮,原本是太乙真人乘坐的猪。这个法宝因主人而变化的有趣细节,是导演秉承的“命运由你主宰”理念的象征。从一开始,混元珠就是集善、恶于一体,正如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被环境所激发的是哪一面。回顾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实他人如何看待你并不重要,但当你也开始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时,你就真的成了那个异类,这才是最悲哀的。
其他文献
摘要:选取3种秸秆(玉米、小麦、水稻)生物炭及炭基缓释肥为试验材料对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设计未施加生物炭(CK)、500 ℃小麦生物炭(WBC)、500 ℃玉米生物炭(CBC)、300 ℃水稻生物炭(NBC3)、500 ℃水稻生物炭(NBC5)、700 ℃水稻生物炭(NBC7)和炭基缓释肥(CN)7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养分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和炭基缓释肥均能提高本研究中土壤酶活性。
摘要:对大孔树脂纯化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种素C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HP20、AB-8、SP825、D101对苦皮藤种素C的吸附率、解吸率,选择性能较好的HP20树脂进行研究。以苦皮藤种素C的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上样量、洗脱剂浓度、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皮藤种素C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优化工艺为:按HP20树
【摘要】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使数学课生动、活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研究味;应用味;文化味;生活味等味道  要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公开课.一说起这节课,就使人想到公式、证明、推理,计算、解题,给人以严肃抽象、枯燥乏味的感觉.许多老师上过很多次课.很难上出新意.其实,数学完全可以以生动、形象、鲜活的面孔展现在学生面前,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点“调味料”,使学生在学
摘要:以香蕉皮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其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研究了该色素提取液在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同温度、不同pH值、常用配料、常用食品添加剂等条件处理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香蕉皮黄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5%,提取温度60 ℃,料液比1 g ∶10 mL,提取时间3 h,提取2次。该色素对光、氧化剂、还原剂、蔗糖、食盐、柠檬酸、山梨酸钾、亚硝酸钠
我喜欢水母漂。  只要弯下身子,双手抱住小腿,拱成一个圆,我就能像水母一样漂在海上。  海浪推着我上上下下,好像睡在妈妈的子宫里。  累了,我就放开手脚,仰躺在海面上,望着天空,想象自己是大海的孩子。  如果不小心睡着了,阿海伯就会一网子把我捞回船上。满网子的鱼腥味里就会传来一句教训:“小子,警醒点,你是睡在鲨鱼的嘴巴上!”  就像今天,我又从渔网里爬出来。  “我不怕,”我抖了抖身上的水说,“阿
摘要: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的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行业、企业认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针对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特点,建设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的实训模式行之有效,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企业培训中心;电子商务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74
安全合作日益密切  2020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互惠准入协定》原则上达成一致,日澳或将成为“准军事同盟”关系。日澳合作是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中一个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又十分重要的部分。两国日益密切的安全合作保持了“四边机制”的发展动力,相似的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四边机制”的发展方向,合作深化的限制因素影响了“四边机制”的发展前景。  与“四边机制”一样,
【摘要】 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时至今日依然还有很多的方法有待发掘. 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该如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开展好教学,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高;一次函数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向. 数学这门学科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门科目,同时也是让很多的学生感到畏惧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数学
最近中日关系似乎有些转暖的意味,两国事务层面的互动有所增加。8月9日,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实现“非正式接触”。两国在此时缓和关系,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安倍主动向中国示好,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哪些因素在进行推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安倍实现了两大政治目标  首先,安倍选择在7月份向中国表达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是因为其在7月1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基本实现了上
登上舞台    1.叶利钦是什么时候进入苏联高层的?  叶利钦1931年出身农家,1955年大学毕业后便在其家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层工作,1976年他45岁时成为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十年后即1985年是他政坛上收获的一年这一年4月被调往莫斯科担任建设部部长,两个月后升为负责建筑工业的中央书记,半年后又出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他担任了苏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