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建阳,生于1988年,福建建阳人,集美大学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月色甜橙》乍看起来有一点像海明威的《山如白象》,都试图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但又不像海明威那样一味追求俭省,除了对话之外小说中的悬念或者扭结后来都一一解开,故事的推进步步为营,显得颇有章法,小说看起来就更像是一部结构精巧的剧情片。故事主要有三个段落—爬山、小店之夜、蹦极以及蹦极之后的故事。接下来的故事都和前面的故事紧紧勾连,前面的情节直接导致了后来情节的展开,像小说里提到的“蝴蝶效应”一样—“总有一个开始,一只南美洲蝴蝶的偶然振翅,两周后会引起美国的一场飓风”。像在大多数剧情片中所能感受到的无法摆脱的宿命感,故事里的三个人物也因此显得焦躁不安。
小说颠倒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先从小店之夜里讲起。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三角结构”。在这对由两男一女组成的三角关系中,蓓蕾和家明是一对结婚一周年的夫妇,蓓蕾是文学史上常见的“荡妇”类型,水性杨花。她不断地嘲笑自己的丈夫,同时挑逗和暗示人高马大,充满阳刚之气的导游魏刚,这多少让这个角色显得有些脸孔化。值得注意的是蓓蕾也是故事中唯一没有心理活动的角色。魏刚虽然在这个关系场里一味退让,明哲保身,同时标榜自己“也有职业道德”,但是在蓓蕾的不断挑逗下,多少也有些心旌摇荡。而家明则浑身充满了女性气质,他有“像女人一样秀气”的眼睛,多少有些窝囊,用蓓蕾的话说叫“怂”。除了在打牌的时候胡乱出牌示威,家明“让魏刚觉出了自己的情绪”外,为了挽回蓓蕾的心,他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明。法国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在考察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多部现代经典小说以后,指出“欲望三角”其实是一种最稳定的结构,这种“欲望三角”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基拉尔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一款商品最有效的推销手段不是一味地宣扬自己商品物美价廉,而是告诉别人他的邻居已经抢先拥有了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欲望三角”也是这篇小说的动力源泉。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小说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结构形成的前因和后果。在这之前,“孱弱、胆小、优柔寡断”的家明爬山的时候因为害怕尿湿了裤子出了丑,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他急于抹掉自己的过去,证明他自己;而在这之后,他通过几乎自虐的方式挑战蹦极重拾自信,变得“神采奕奕”“成竹在胸”,痛快地要和自己的过去告别。故事的扭结也在这两部分次第打开,一个是“蝴蝶效应”,一个是在蹦极前“家明没来由地想到堂·吉诃德……万劫不复”。前一个扭结导出了接下来一系列的事,而后一个扭结的打开直接间接地导致了家明的结局。
作者虹晓本人也是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这对于创意写作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在大学任教为作家安身立命、专心写作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文学传统的有序传承和创作质量的较高水准。比如在美国,如作家哈金所言,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上过创意写作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二战以后文化产业的繁荣。如果将文学当作科学来研究,把写作当作一种手艺乃至一种教养,作为在市场经济文化产业中的一種谋生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直困扰着国内创意写作发展的“写作到底能不能教”的问题倒未必是一个真问题了。
(栏目责编:费新乾)
小说《月色甜橙》乍看起来有一点像海明威的《山如白象》,都试图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但又不像海明威那样一味追求俭省,除了对话之外小说中的悬念或者扭结后来都一一解开,故事的推进步步为营,显得颇有章法,小说看起来就更像是一部结构精巧的剧情片。故事主要有三个段落—爬山、小店之夜、蹦极以及蹦极之后的故事。接下来的故事都和前面的故事紧紧勾连,前面的情节直接导致了后来情节的展开,像小说里提到的“蝴蝶效应”一样—“总有一个开始,一只南美洲蝴蝶的偶然振翅,两周后会引起美国的一场飓风”。像在大多数剧情片中所能感受到的无法摆脱的宿命感,故事里的三个人物也因此显得焦躁不安。
小说颠倒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先从小店之夜里讲起。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三角结构”。在这对由两男一女组成的三角关系中,蓓蕾和家明是一对结婚一周年的夫妇,蓓蕾是文学史上常见的“荡妇”类型,水性杨花。她不断地嘲笑自己的丈夫,同时挑逗和暗示人高马大,充满阳刚之气的导游魏刚,这多少让这个角色显得有些脸孔化。值得注意的是蓓蕾也是故事中唯一没有心理活动的角色。魏刚虽然在这个关系场里一味退让,明哲保身,同时标榜自己“也有职业道德”,但是在蓓蕾的不断挑逗下,多少也有些心旌摇荡。而家明则浑身充满了女性气质,他有“像女人一样秀气”的眼睛,多少有些窝囊,用蓓蕾的话说叫“怂”。除了在打牌的时候胡乱出牌示威,家明“让魏刚觉出了自己的情绪”外,为了挽回蓓蕾的心,他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明。法国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在考察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多部现代经典小说以后,指出“欲望三角”其实是一种最稳定的结构,这种“欲望三角”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基拉尔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一款商品最有效的推销手段不是一味地宣扬自己商品物美价廉,而是告诉别人他的邻居已经抢先拥有了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欲望三角”也是这篇小说的动力源泉。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小说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结构形成的前因和后果。在这之前,“孱弱、胆小、优柔寡断”的家明爬山的时候因为害怕尿湿了裤子出了丑,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他急于抹掉自己的过去,证明他自己;而在这之后,他通过几乎自虐的方式挑战蹦极重拾自信,变得“神采奕奕”“成竹在胸”,痛快地要和自己的过去告别。故事的扭结也在这两部分次第打开,一个是“蝴蝶效应”,一个是在蹦极前“家明没来由地想到堂·吉诃德……万劫不复”。前一个扭结导出了接下来一系列的事,而后一个扭结的打开直接间接地导致了家明的结局。
作者虹晓本人也是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这对于创意写作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在大学任教为作家安身立命、专心写作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文学传统的有序传承和创作质量的较高水准。比如在美国,如作家哈金所言,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上过创意写作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二战以后文化产业的繁荣。如果将文学当作科学来研究,把写作当作一种手艺乃至一种教养,作为在市场经济文化产业中的一種谋生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直困扰着国内创意写作发展的“写作到底能不能教”的问题倒未必是一个真问题了。
(栏目责编:费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