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风格相映成趣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澳門,走几步总会遇见老建筑,西式、中式或者中西融合的,它们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中沉淀,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哪怕是澳门看过很多遍的风景,还总能发现一些容易被遗忘或是忽略的角落,一些隐秘而秀丽的地方。
  翻开今日的澳门半岛地图,历史城区以妈阁庙为中心,向周围铺开,由20多个文物建筑、街道及前地空间组成。妈阁前地、亚婆井前、西望洋斜巷、下环街纵横交错,连接其许多保留完整的古朴建筑,或是悠然安逸的中式院落,或是庄严圣洁的教堂……方正规整的郑家大屋就坐落其中,背依主教堂山,面朝大海,四周则散落镶嵌着妈阁庙、海事博物馆等景点。在澳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历史悠久的建筑依然迸发出盎然的活力,郑家大屋也是如此。


  沿着妈阁街走下去,逐渐远离马路边的嘈杂,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一连几处老建筑特别吸引人,最有名气的当属郑家大屋。虽然目前郑家大屋作为景点对外开放,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其前身是澳门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老宅。
  郑家大屋 看得见风景的建筑
  在寸土寸金的澳门,人们会惊叹郑家大屋的宽敞,这个建于1869年的建筑,因为郑观应在这里完成了《盛世危言》而被世人所熟知。但却鲜有人知道郑家大屋是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其后由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大屋直接面向内港的坡地,视野开阔,昔日千帆并举,大小船只穿梭而过,一片繁华,景观独好。1894年,郑观应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富强救国”的思想,1907年,郑观应在此完成了《盛世危言后编》。如今,时过境迁,建筑和文字都保留了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作为郑家后人,郑剑儒的整个童年每天都游走在交错的小巷之中,对他来说,郑家大屋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他1963年出生在郑家大屋,在这里生活直至14岁,对生活记忆的点滴积累,就算外面有多大的建设,这里依然不会变化太多,除了老宅子和说不尽的故事,郑家大屋还有很多让他难忘的日常。“小时候,院子里种着很多果子,莲雾、桃子、无花果、杨桃、枇杷、番荔枝、石榴、番石榴,还有很多小鸟,画眉、相思、小麻雀……”在郑剑儒的印象中,郑家大屋人最多的时候,里面住着两三百人,传统节日的时候特别热闹,中秋节小孩们一起玩耍,就像是庙会一样。
  郑家大屋的余庆堂是作为主屋,入口是传统的广东式凹门斗做法,檐下墙壁有彩绘,门口设有“三件头”门组,即矮门、趟拢门及板门。门口挂有“通奉第”牌匾,两侧对联分别是“前临镜海”和“后枕莲峰”,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大屋选址时背山面海的环境格局和景观意象。入口处门楼墙身中部的灰塑,它由多个不同故事和题材的灰塑组成,包括“鲤跃龙门”“封侯”“富贵吉祥”及“年年有余”等。整幅灰塑长约15米,可以说是一幅立体的画卷。门楼一楼外墙上还有一副灰塑对联及琉璃通花漏窗:上联为“驻马客欣榕荫古”,下联为“步蟾人赏桂香浓”,横批“留月”。由此可见,前院昔日可能植有桂花树,但后期被改植桃树一棵。而“留月”似乎在说正对前方的圆形“月门”。


  郑家大屋二楼“余庆厅”保存完好的对联,再现了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处世之道和价值观——“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 作为澳门唯一的“荣禄大夫第”,郑家大屋富含历史人文内涵,作为澳门硕果仅存的清代民宅院落的最佳代表作,它既富岭南特色,又处处流溢西方痕迹。余庆堂后厅,长案后有一幅由十二扇屏风组成的折线形寿屏,其雕刻工艺在郑家大屋现存木雕装饰中最为讲究,也最精美。
  自澳门文化局于2001年接管郑家大屋后,便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宅进行修复工作。但由于大宅长期失修,超过八成以上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原貌已模糊,这都增加了修葺难度。2002年起,政府开始对郑家大屋按部就班地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历经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复。直至2010年 2月5日,郑家大屋这个19世纪中式院落式大宅向公众开放参观,成为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
  CITY GUIDE 去处推荐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现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澳门唯一一座荣禄大府第,也是近代澳门岭南派宅院的代表,郑家大屋具有广东传统民居的特征,同时也糅合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可谓中西合璧,是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同时,郑家大屋,也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郑观应就在此完成举世闻名的著作《盛世危言》。
  地址:澳门半岛龙头左巷10号(亚婆井前地对面)


  卢九公园
  又名卢廉若公园,古称娱园,位于澳门半岛的中部,东望洋山的北麓,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的交界处,园内景色如诗如画,俨然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园林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设计,都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小中见大”、“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等传统手法,是澳门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公园。
  地址:澳门半岛望德堂区罗利老马路



其他文献
8月23日,台风“天鸽”过境,整个城市一片狼藉。虽然新闻消息一直在提醒珠海市民台风的威力,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面临的50年来最猛烈的一次台风究竟会给这个城市带来怎样的“痛”,又展示出珠海人怎样的坚韧……  在大多数人仍然躲在家中避风避雨的时候,已经有人悄悄地出发,去参与志愿行动;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又有无数人顾不上清点自己的损失,积极参与到救灾复产重建行动中去,他们协助政府部门清理障碍,疏通道
期刊
自9月1日起,南航在珠海投放中长程双通道宽体客机A330,执飞北京航线,标志着珠海机场首次迎来由宽体客机执飞的定期航班。A330飞机为中长程双通道宽体客机,与单通道窄体机相比,它的客舱更加宽敞舒适,音像娱乐设施和通讯设备更加先进,能够大幅提高旅客乘机舒适度。南航在CZ3740/33航班上投入的机型将包含A330和A33G两种,其中A330采用24座商务舱、49座明珠经济舱和184座经济舱共257座
期刊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而早在2015年,珠海就已经印发了《珠海市实施“河长制”指导意见》,可以说是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先行地区之一,为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切实的操作经验。2017年初,珠海市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开始启动,建立了全市四级河长体系名录名单;河长制工作管理范围覆盖江河涌渠共计533条、水库66宗、山塘13座、湖泊6
期刊
“广州其实是一个依江而建的老城。在孕育出南国花城的母亲河珠江上,再也见不到点点繁星般的渔舟唱晚,取而代之的,是络绎不绝的游轮。”  沙面 交织特色欧陆风情  提到广州的老建筑群,许多人会想到沙面,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文艺的名字——拾翠洲,南濒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一涌之隔,一边是车水马龙,沙面却是难得闲适安然。这里是广州最具欧陆风情之地,各种欧式老建筑静静伫立,新巴洛克、哥特式、新古典、券廊等風格的建筑
期刊
吴志伟做牙雕已经近四十年了,这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雕刻。无论是他看到的还是想到的,他都能把它雕出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雕刻虽是游走方寸的手艺,一只蝈蝈或是一群仙人,却都是在一毫一厘的精心营造中完成的。他的“承前”是一条至少可以往上追溯几千年的脉络,而桃李遍布和艺术性的流传,则是他正在做的“启后”,使命艰辛,代价巨大,全然出于他对牙雕的深情。  一把刻刀 一种人生  “雕塑厂”的牌子
期刊
大家对于佛山顺德有着许多偏爱,这里有让人赞不绝口的美食、景致清雅优美的岭南园林,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古朴水乡。其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古村的” 碧江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该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从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
期刊
跟着建筑去发现城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人们了解城市的另一种渠道。巴黎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伦敦的伦敦塔桥、大本钟,悉尼的歌剧院,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成为多少人相机中永远保存的镜头。这些城市的地标,它们形成了城市的气质,让城市变得清晰、细腻,充满生气。要了解某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人们却往往通过建筑来捕捉那些碎片化的回忆。法国的浪漫、英国的绅士、美国的奔放……20世纪中叶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師之一埃罗·
期刊
秋天的珠海,有种平日里并不多见的惬意的美。特别是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那些建筑,它们命中注定是这座城市的瑰宝,斗门的南门村接霞庄、唐家古镇共乐园、北山古村落、会同莫氏等等,都曾风光无限,是大户人家传承几代的院落,也沉寂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走进这些古老建筑,外头的日子仿佛被隔开,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地面上,倒成了耐人寻味的影子。  北山  古建筑的新生  看过珠海的建筑还只是领略,只有深入其中,才算是体会
期刊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表示,明年要实施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蓄水池越来越大。  养老金有多少?怎么养老?这关系到每个家庭。  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6年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
期刊
1  秋天,白露刚过,黄锦春就走进步云村,这是个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常住人口不到60人的小村庄,几乎快要与世隔绝。但就是这个村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84%,客家黄姓三代都在这,守着这儿的一眼好泉水。  “一定得在冬至前把水放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酿酒用的水,立冬和冬至之间的水是最好的,过了冬至就是“春水”,“用春水酿的米酒,放不久的。”这些经验,黄家人已经用了三代,也传了三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