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营大企业的发展看苏州营商环境优化

来源 :江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进入新时代以来,苏州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过去遥不可及的世界500强,苏州就拥有3家,5家企业营收在2020 年超过了1000 亿,21 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介于100—1000亿元.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苏州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成效.2020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企业营商环境大调查”中苏州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第3位.但正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必须对照先进,着眼问题,不断提升超越.
其他文献
太平天国运动后,东南各省军费浩繁,应解贵州的协饷欠解严重.同治三年(1864),清廷将道府州县等实官收捐权收归户部,但在三年后允许贵州省继续开办,贵州省借机办理隔省捐输,赴外省推行实官捐以抵充协饷.贵州先后在湖南、四川、湖北、广东、广西、江苏、山东等省设立黔捐局,至光绪五年(1879),捐输所得超过2170万两.探究这一时期的贵州隔省捐输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传统财政收入的捐输在晚清财政体系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透视清廷调剂省际财政的努力及其实际运行.
大数据技术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然而,由于技术的理性与治理的温度之间存在巨大张力,产生了大数据治理的公共伦理问题,如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安全、数据的使用权边界不清晰等问题。技术本无善恶,用法却有好坏,大数据治理过程以及成效如何终究要靠治理主体来把握和运用。所以,治理主体的公共伦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如何重构大数据治理下的公共伦理,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也是实现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两者相统一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精辟概括,不仅高度凝练精准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主题,也高度凝练精准地指明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是如何产生的?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之源,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百年以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引领下.
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曾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对麻醉药品加以约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麻醉药品经理处的创设过程异常曲折,表明将麻醉药品收归国家专营并非易事.抗战爆发以后麻醉药品不再是诟病的对象,摇身一变成为前线后方紧缺的重要医疗物资.受战时经济和战后国内形势的影响,麻醉药品的价格逐年飞涨,购运变得十分不易,陷入"有价无市"的状态.麻醉药品经理处迁往台湾后,专营区域逐渐转移至岛内,至此麻醉药品专营政策在大陆基本消亡.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江阴市探
期刊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转换的第一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力量的崛起,最后汇聚成“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陈望道、邵飘萍、施存统为代表的金华籍先进知识分子,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
太湖西岸的周铁镇是“锡宜一体化发展桥头堡”,是锡宜协同发展先导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西部核心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周铁镇顺应大变局、把握大变革,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先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作为新时代的首要任务已与我们照面,为使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会组织探索新的工作路径.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
期刊
1872—1919年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埠际贸易为主,转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1904年之前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麝香为主,后以五倍子为主.近代中药材贸易增长趋势明显,汉口的中药材贸易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上海.以中药材名目为基础,从市场腹地、贸易路线以及与各口岸间的进出口贸易出发,对近代汉口中药材的贸易体系分类考察发现,1872—1919年虽然有变动,但自清以来汉口形成的中药材传统商业网络以及市场机制基本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依然保持原有活力.这主要得益于近代汉口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中药材商品的特性以及中国近代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