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来个“集体作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文,是一件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的事。学生头痛什么?阅读量少,遣词造句的能力差,又加上缺少新鲜材料。从家门到校门、生活单调、阅历浅。从小学到中学,写来写去,无非是老面孔,老套套,提不起兴趣来。教师头痛什么?批改一篇作文,费时费力还没有效果。那怎么办呢?不妨来个“集体作文”,它消除了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不再为批改作文伤脑筋,学生不再为写不出作文而冥思苦想。
  关键词:语文;作文;集体作文
  最近几年,我县开办了实验中学,经过小考,成绩好的都往市里或实验中学跑了,剩下的才留在我们这种普通初中,因此生源是越来越差,在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学里,提起写作文,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学生头痛什么?阅读量少,遣词造句的能力差,又加上缺少新鲜材料。从家门到校门、生活单调、阅历浅。从小学到中学,写来写去,无非是老面孔,老套套,提不起兴趣来,决不会有“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那种情景。再加上思路如果一堵塞,苦思冥想而不能出现“又一村”的境地,就会把作文视为“畏途”。为应
  付老师、家长的督促便胡乱涂几笔草草了事。有的干脆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抄抄了事。久而久
  之,学生对写作文形成了心理障碍:首先是怕,其次是懒(懒思考,懒动笔)。
  再说教师头痛什么?凡是语文教师都有切身体会:批改一篇作文既要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还得写评语,这样就很费时间。再加上学生的作文往往有“通病”、“常病”,写评语写来写去也就成了“陈词滥调”。学生不爱看,教师不爱写,但还得硬着头皮写,并且各篇文章的评语要力求不同,最终“搜肠刮肚”,写评语就成了一件苦差事。为何简直无效果的事还要干下去?说穿了,无非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家长的压力。长久以来,似乎存在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教师批改得越多,越能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好。久而久之,教师对写作文也形成了心理障碍:首先是头痛,其次是“应付”(在时间不能正常支配而又不得不这样批改的情况下)。当然,笔者决不是一概而论认为不必写评语,对于确有“语”要“批”的文章当然要一吐为快,但对于味同嚼蜡的文章,批之又有何益,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大声疾呼:“十年时间,二千七百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启非咄咄怪事!”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是继续违心地推行多少年来无效的形式,还是大胆地开拓出一条新路出来呢?不言而喻,当然应该选择后者。
  能否消除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既让学生不感到头痛,又让教师从大量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花在刀口上,我看,不妨来个“集体作文”!就是说,教师出好作文题目后,由全班学生一起来写同一内容的作文。具体做法是:教师交代写作要求后,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执笔,学生们举手发言,提供写作材料,由教师选择最佳的写作材料作为集体作文的写作材料。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口述提纲,同样是先举手发言,由教师进行点拨,再选择最佳的提纲,这些都由执笔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学生们也当场写在作文簿上,写正文也是这样,让学生思考怎样开头、过度、结尾等。有些关键处可由教师联几句“妙语”,无疑能起到触发灵感的作用。遇到学生造出妙句,当场给予加分。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趁热打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写作知识掺入“熔炉”中,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出旁批和总的评语,学生用红色圆珠笔把旁批和总的评语当场写在作文簿上。遇到执笔的学生在黑板上有错别字,在一段话写完后,当场由学生们查字典、订正,至于评分我给他们讲明,以65分作为起点分,谁举手发言讲的语句被采纳,谁就在作文簿上该语句下面划一条线作记号,根据被采纳的语句的多少,作为教师打分的依据之一。另外还根据书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美观、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等因素来打分。学生写毕,互相检查错别字(主要是疏忽而造成的),如发现有错别字,作出记号、签上名。给被发现错别字的学生扣分,发现错别字的学生加分。一篇作文(集体作文)从开始到末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兴趣也来了。
  通过集体作文的实践,我已初步尝到了甜头。我个人认为这是开拓创新的一条新路子,有明显的优点。
  第一,集体作文打开了学生们思想的闸门,你的、我的、他的……充分地交流,真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集体作文是集体的结晶,其水平一定高于一个人的作文水平。每一名学生通过集体作文之后,出了具有他一个人的思想外,还拥有集体的思想。思想交换不会失去什么,只会增加,使思想更丰富。
  第二,集体作文使学生脑、眼、耳、嘴、手并用,而且同教师的点拨、讲评熔为一炉,把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与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写作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几次集体作文,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这样的作文,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有趣味。
  第三,集体作文中采用选优法,因此有竞争,促使学生造出好句来媲美,而遣词造句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在“淘汰”中得到启迪,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即使一点也没有发言,只是跟着写的学生,也得到了写作训练,也在提高写作能力,因为这些学生也在动脑筋思考,在向别人学习,受到别人思维的引导。在同一个“大熔炉”里,思维是不会不得到“陶冶”的。在集体作文中,有时还会有争论,两种不同的思想一经“交锋”,即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敏锐,犹如经过“磨砺”一般。
  第四,集体作文大大节省了时间。一个班级写一篇集体作文一般需三课时,集体作文写完,全体学生的批改、评语也同时完成,作文收上来后,教师给全班学生评分只需一课时就可以了,如果 按老一套去做,那花费的时间就多了,如果一个班有45名学生,学生写作文用二课时,教师批改一篇作文得需十分钟,那么批改45名学生的作文共需12课时,比集体作文要多花8课时。如果教两个班级就要多花16课时。而且每篇作文的批改、评语绝对没有集体作文详细。如果每篇集体作文的批改,有一课时时间是属于教师的点拨、批改、评语的话,那么用在每篇集体作文上的点拨、批改、评语的数量是每篇按老方法批改、写评语的数量的4.5倍。由此看来,效果当然大不相同了。
  也许有人会说,全班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作文,被选中的写作材料仅是一位学生的(也可能是由教师提供的),张三的材料表示张三有这种事的经历,李四也写张三的材料,但李四未必有这种经历,现在提倡写真人真事,那么李四怎么写呢?这里我想澄清几个问题,其一,通过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训练同写真人真事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通过写作训练来达到提高写作技巧和能力这样一个目的,可以有多种图径,多种方法,其中当然也包括塑造性的写作训练。其二,学生的经历虽然有不少区别,但作为同一阶段的学生,又具有不少共性,这就成为集体作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三,学生能想象出来和塑造出来的事情和人物,归根到底是源于生活的真实,从这一点来讲,写集体作文和提倡写真人真事并不是对立的。至于想象、塑造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活逻辑,这个问题在集体作文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完全能得到解决。
  当然,集体作文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公式,对于个别写作水平比较高、确有自己的东西可写、且值得一写的学生,由他们自己选择集体作文或个人作文。这样,把“大灶”和“小灶”结合起来,既避免了绝对化,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一学期中,除了写集体作文外,还要进行几次作文测验(各人写各人的)作为学生作文成绩的重要依据。
  总之,集体作文消除了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不再为批改作文伤脑筋,学生不再为写不出作文而冥思苦想,“吾尝终日而思也”确实“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2]肖伯纳的名言:“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
  (作者单位:广西永福县湾里初中541800)
其他文献
敏感源于在乎。如果不在乎,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始终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呢?答案是没有。因为它违背了两个原则:第一,人是情感的动物;第二,人是欲望的动物。抽离情感,就会活得没意思。没了欲望,就会活得没滋味。没滋味,身体就会枯槁。没意思,精神就会虚空。连庄子都说,能够逍遥游的人,凡俗的世界根本不会有。  基于此,人有时候敏感一点还是很正常的。但是过于看得开,淡而冷到四平八稳,于灵魂,就缺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当被问到“加减乘除”是不是成语时,主持人撒贝宁说:“‘加减乘除’是算式的四则运算,不是成语。”不料,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蒙曼教授却说:“‘加减乘除’是成语,用于形容事情此消彼长。在《红楼梦》里的《留余庆》曲词中就有这样一句,‘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苍穹’。王九思的《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中也提到,‘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接着,又被问“喝西北风”
电化教学是一种为了改革传统教学,适应当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给初中语文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目前,中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
至此我才明白,那些葡萄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渐变色彩中,每一种颜色都在葡萄的表皮上扩张、生长和运动,它们毫无疑问地展现了葡萄的生命过程。老画家所画的每一架葡萄,都在酝酿由青涩、微酸,到成熟、極甜的口感之差。那些变化,是可以在味蕾和视觉上同时品尝到的。  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看到颠覆和突破常识的事物之后,都认为那是艺术家由于不甘于事物自身的平凡所做的夸张修饰和想象,却不曾反思过自己赖以为生的常识
两年前,我被单位委派去一所高校接受短期培训,在那儿认识了一位颇有能力的法律讲师。她不仅讲课幽默风趣,还会热心地与大家分享许多人生感悟,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然而,在离开那所高校不久之后,这种印象却很快被改变。  那时,我遇到一起法律纠纷,随时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我陷入了长久的焦虑中,提心吊胆,整夜失眠,却又因为法律知识薄弱而束手無策。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何不通过微信向那位讲师进行法律咨询,以寻求
18岁生日的时候,我的胃里有明显的异物感,那是凭空长出了一家“餐馆”的缘故。按照常理来说,身体里有这样突如其来的便利,就等同于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饱腹感,我大可不必出门去享受这份成年的礼物。然而,事实是我日日饥肠辘辘,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我一直相信,青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有特殊的资源可供日后开采。这家纯属意外事件的“餐馆”,我曾向内窥视过,规模类似于一个惊艳的小型漩涡,横亘在我喜怒频次最
“像一棵海草,海草,随波飘摇;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浩瀚无垠的天空和碧波荡漾的大海一直相互守望,还是相互依存?让一棵神秘的“海藻”带我们一探究竟吧。  它像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能够长期停留在空中;它虽然是一种单細胞生物,却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身体包裹在碳酸钙外壳之内,这些外壳像是镶着花边的盘子,精致而美丽,宛如云雀的歌声一般,令人愉悦。它就是赫氏圆石藻,一种存在于海洋之中的浮游植物,也是海
布维岛名气不大,距离南非2500千米,距离南极洲1775千米,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偏僻的海岛之一,但它竟然拥有一个唯一无人使用的顶级域名.bv,这是跟国家同等主权的独立代码。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为什么能获得这份殊荣呢?我们先来看看布维岛被发现的历史吧。  第一个与布维岛“邂逅”的航海家是法国的查尔斯,他在寻找南极登陆点的时候被风暴吹离航线,误以为被冰雪覆盖的布维岛是座浮冰,因而将其记录为“巨大如山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东汉这首诗流传至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慨不已。  虽然,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虚构的,但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是真实存在的。  牛郎星位于天鹰座,它距离地球约17光年,直径是太阳的2倍,质量是太阳的1.8倍。牛郎星呈椭球体,因为它的自转速度是太阳的60倍,巨大的离心力使得它的
“我能从哪里找到一杯加糖的咖啡?”坐在候诊室里的流浪汉问。  我刚赶到佐治亚州奥尔巴尼市的楠帕特尼纪念医院上班,前后挥着手,像是让他别来烦我。  进了急诊室,“出什么事了?”我问坐在工作台后面的护士。  “女性,车祸受害者,我估计。”她回答。我看到一位老妇人躺在救护担架上,右腿朝后弯在身子底下。  “罗杰,你在外面等着,等候她丈夫查普尼先生。他正从奥特兰大飞来,大约三十分钟后到达这里。”护士长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