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绘画中的声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林·詹姆斯与娜胡安卡,两位近期在中国首展的国外艺术家,他们都热爱音乐,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或无意问透着无声的声律,前者以框架为观众打开一扇窗,让人走进一个宁静而悠远的意境;后者以绘画、装置、人体表演营造一个无声即为有声的寂静空间。无论表现手法如何变化,聆听艺术创作中的韵律和声响,更多时候需要心灵的互动。
  漫长角力,梅林·詹姆斯笔下的诗与远方
  “漫长角力(Long Game):梅林·詹姆斯”,于3月23日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开幕,将持续至5月20日,地点在顺德顺峰山公园内,展览由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和爱尔兰科林画廊及华·美术馆联合主办。梅林·詹姆斯(Merlin James)是英国著名艺术家,本次展览是他首次在中国的大型个展。
  以框架绘画为观者打开另一扇窗
  步入展厅,首先被展厅中的一组带有框架的作品吸引住,乍看色调宁静和谐,精致的画框内还带有木框、纱布等元素沉方佛是为观众打开一扇特别的窗,细看之下,作品细处还有艺术家巧妙加入的小木屋、故意弄破的小洞、纱布上的油画肌理等,每一笔涂抹,每一处叠加,雅致中隐隐透着艺术家的巧妙经营。
  据此次策展人达沃霍根(Darrogh Hogan)介绍,这是艺术家代表性的作品“框架绘画”,这一系列作品是在制作绮丽的木质框架上用轻而薄的材料加以创作,犹如视窗的视线,兼有一种轻盈而脆弱的质感,且策展人强调外缘的画框也是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他在框架上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
  透过木框构成的“窗口”,是艺术家为观者营造的另一番景象,他从乡利风景中找到了一些被孤立的细节:一幢有层叠烟雾的房屋、一只盘踞在树枝上的孤鸟,或寂寞的人形等,它们是什么,来自于哪里,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每一位观者透过这扇“窗”,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致,也可以看得更远。
  创作是与自己进行的漫长角力
  据悉,本次展览征集了艺术家83件作品,包括34件绘画作品和49件素描作品,创作年份从1983-2017年,是對艺术家创作脉络一个较完整的回顾。囊括两种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及的“框架绘画”,还有“暗色绘画”系列。
  “暗色绘画”系列是在画布上施以笔墨浓厚的颜料。作品或是色彩轻松的涂抹,或是炭笔在纸上苍劲的表达,甚至是艺术家对自己作品不满意时,会把自己的大幅作品裁成若干小幅,变成新的作品。策展人介绍展览主题取名漫长角力,因为艺术家始终与自己在角力,他要追求心中那份纯粹之美。生活中,艺术家虽然总处于忙碌的创作状态,但他对作品却从不急于快速完成,也从不浮躁,一件作品他可以反复修改,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他希望观众可以在自己作品前更久停留,细细体会作品蕴含的深意。
  梅林·詹姆斯现工作和生活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主要的个展有:“漫长的角力(2016)”,苏格兰格拉斯哥当代艺术中心;“自由风格(2014)”,德国弗赖贝格艺术协会;“梅林詹姆斯(2013)”,英国伦敦太阳伞艺术中心;“信号盒子(2013)”,德国柏林KW当代艺术学院;“在画廊(2012)”,爱尔兰都柏林道格拉斯·海德画廊;茶壶院美术馆个展(1996),英国剑桥。2007年,詹姆斯代表威尔士参加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他曾是英国和美国多所著名大学的客座讲师,在2002年他受邀担任纽约库珀联盟艺术学院(Cooper Union)的阿历克斯凯兹(Alex Katz)绘画中心负责人。此外,梅林詹姆斯在去年还在泰特美术馆做了个展,该馆还收藏了他不少作品。而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的作品带着某种东方的诗意,也许跟艺术家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有关,据说他不仅喜欢流行音乐,也喜欢古诗,还读过不少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也难怪作品中总带着诗情的写意。
  艺术评论家约翰尤(John You)说:“相对喧嚣,梅林°詹姆斯更喜欢静宜,相对繁杂他更喜欢简化。”梅林詹姆斯在他的批评著作《绘画本身》中评价美国艺术家亚力克斯°凯兹(Alex Kotz)的评论,同样适宜于他自己:“他的绘画并不刻意寻求新奇,却从不重复;他虽然洞悉世事,却不愤世嫉俗。作品里总会有不安,和反复出现的阻难,但他从不炫耀其艰难困苦。”淡雅、简约,不刻意,不乏味,梅林詹姆斯的作品也许正是这份淡然的心境,最打动人。
  展览的现场,策展人还精心在长桌上布置了素描作品,均是梅林詹姆斯平日的写生风景,或是只有几根电线杆的原野,或是一笔勾勒而成的磨坊风车,这些寥寥数笔的小景与墙上所手的作品让人可以产生联想,这些素描小景在一些作品中能找到其中的影子。当然,当代艺术的观赏方式从来没有固定的理解方式,策展人也强调:“我不希望过多介绍艺术家的作品,也不希望过多先入为主地影响了观众的感受,我希望大家按自己的方式品读作品就好,画面的细节也是艺术家精心营造的,他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作品本身,除了有风景,还有很多背后的故毫!”
  细胞回响,唐娜·胡安卡有声的寂静
  3月24日,美籍玻利维亚裔艺术家唐娜胡安卡(Donna Huanca)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迎来了自己的中国首次个展“细胞回响”。通过艺术家最新系列的绘画、雕塑、影侈吸表演作品,构建出一片自鸣回响的新领域。
  唤起人们对皮肤的关注
  进入展厅,大幅的油画被悬挂在大厅中,深蓝与红、黄、白相配的作品让人置身于一个静谧的色调空间。皮肤、身体及其在空间中的消长构成了胡安卡作品的核心。唐娜胡安卡希望以作品吸引人们对身体、尤其是对皮肤的注意。她认为皮肤既是我们人格所印刻在的表面,也是我们体验周围世界的一种媒介。派生于土壤并用于治疗的黄姜、沙与土等材料在她的艺术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似皮肤的绘画、颜料碎片或是雕塑上像皮肤一般的材质形成了一种自循环。正如艺术家所言:“它是一种衔尾蛇般、连续不断的回旋。”
  无声也是一种声音
  展览现场还安排表演,在展厅内,胡安卡营造了一个立于湿泥之上的树脂玻璃平台,并结合巨型画作及一段无声影像勾勒出一番奇特的景致。几个身覆布料及彩绘的模特,根据编舞设计在现场临场发挥。缓慢地移动,从而触动装置、与之互动,一并留下其动作的标记与尾痕。男女模特身着肤色紧身衣或站、或跪、或坐于展厅、座台及亚克力板后。作品中裸露的身体不仅剥下了人的外衣,也褪去了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人体被色彩柔和的块状或线性的黏土、香料或颜料裹覆着,对比并不强烈的用色与沉默的模特共谱了平和寂静的视觉效果。
  虽全程无声,但这并非真正的“寂静”,因为对胡安卡而言:“‘无声’也是一种声音,‘无声’并非真正的静寂。”在成为艺术家前,胡安卡曾是一位音乐人,这样的经历让她不仅关注“物质”本身,更对“声音”有着浓厚的兴趣。“细胞的回响”一词是艺术家在思考或谈论自己的作品时重复使用的词汇,此次被用于标题中,意在暗指“从同一内核里分离出的某些方法与元素在外化之中彼此回响、异曲同工,并由此激发出了作品中的动感”。
  表演过后,整个展厅被划破、改变,让人置身于恬然宁静的空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浮现。胡安卡的创作借鉴了人体,而她作品中的人体又是一种被绘制且变化着的生命体。整个空间犹如广袤的宇宙,星尘与光粒交相辉映,共同奏出自然之声,而其回声则流淌于人们体内的血脉中。
  唐娜·胡安卡,于2004年获得美国得州休斯敦大学绘画系学士学位,并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别前往缅因州斯考希根绘画雕塑学院和法兰克福史泰德学院进行深造。胡安卡现生活并工作于柏林。重要个展包括:“钹痕”,扎布罗克茨收藏馆,伦敦,2016年;“聚苯乙烯之架”,金?当代艺术中心,里加,2015年;“萨特之屋(旧时隐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纽约,2014‘屏鑫。群展包括:“捷豹与电鳗”,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馆,柏林,2017年;“我是谁!”罗马当代艺术美术馆,罗马,2017年;“孔雀石冰”,第十一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苏黎世,2016年;“温暖无常之流”,戴维罗伯茨艺术基金会,伦敦,2016年等。
  据悉,展览将持续6月3日。
其他文献
本期封面设计主元素选取了梅林·詹姆斯的一件综合材料作品《水库》以及本期专题内容中的汉代车马、田猎题材画像石。跨越历史两千多年距离的这两件作品,时代背景、手法材料均风牛马不相及,但它们却有一个共通的特点——用静态的有限来表达动态的无限,并用“劳作艺术的双手”将其推至极限,投射在观者视觉空间中,引起悠悠深远的回音。  静谧与丰盈之境  在艺术观念令人目不暇接、艺术话语权争夺白热化的今天,一个艺术家或一
期刊
在天价拍品云集的春拍季,各类百年一遇的国宝、精美绝伦的孤品让人目不暇接。拨开那些炫目的数字,有些精巧而华美的艺术品虽无万众瞩目的光环,但其出身却尤为高贵,带着神秘而迷人的光环,它们便是宝石雕刻,它们是昔日西方贵族佩戴的重要首饰,做工、用材都精益求精,除此以外,名门、名师的出身,也是其价值珍贵的所在。  于近期落幕的苏富比“精美首饰”拍卖以359万英镑宣告落槌。虽然总体成交额与动辄上亿的书画、青铜器
期刊
3月3日-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而两会上的新人、新风历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两会上来自美术界的代表委员共30余人,代表艺术界发声。文化艺术的发展既要有伟大的作品来引领大众审美,同样也需要政策层面的上层搭建,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迎接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在此,我们为大家归纳了一下今年两会上的讨论热词。  热词一:艺术教育  从高评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
期刊
投资艺术品需要收藏者對整个行业市场、品种分类、人文价催叼{相当的理解,了解热门、冷门的品种,业内专家的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等。当中国有一定资金和收藏诉求的收藏者不断积累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和分辨能力,这时整个市场才会有更加繁荣的发展。  我认为2018年的艺术收藏市场整体上是乐观的,原因有三:一是随着人们收藏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例如老窑、铜器、造像等真正古董的
期刊
莫言在《檀香刑》后汜中说道:在小说这种原本是民间的俗语渐渐地成为庙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压倒了对民间文学的继承的今天, 《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我的创作是一次有意识的“大踏步撤退”,只是“撤退得还不够到位”。  提起杨培江,知道他的人或许会想起一幕幕描述乡村魔幻野史的画面,这不禁止人联想到莫言的乡村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所谓“撤退”,也是一种回归,或许再退后几步,艺术的原始张力
期刊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竞雄大”,这是鲁迅曾经对两汉时代文化风格的盛赞。  但回眸两千年前的大汉时代,我们也曾面面相觑,何为闳放?或者说闳放之内蕴藏着怎样一个世界?留在众人脑海的也许只有零散碎片,毕竟两汉时代距今已然久远,两千年前的建筑、生活方式,许多已荡然无存。  带着沉思与遥想,试图描写出两汉时代,在笔尖落入纸上的一瞬,头脑里竟最先闪出“长乐未央”四字,那是来自于汉瓦上的吉语,
期刊
被认为是公元2世纪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的贵霜王朝,处于汉朝、罗马、安息三国的中间。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通衢之地,古代贵霜王朝文化是丝路文化精神的一个侧面,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画卷。而钱币就是这种互动交流上最大的辅助手段和见证者。在一枚枚小小却高度精美的贵霜钱币上,我们可以轻易窥见草原斯基泰文化、希腊化的后西方文明、印度半岛的宗教信仰等各种异质文化在这片地域上碰撞交流。  钱币图文的“贵霜化”  通
期刊
从事媒休工作很多年,有很多的出版辛向我推荐他们历年来出版的艺术图书。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也经常去一些图书展销会、订货会、博览会等,面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些书籍,喜忧参半。从2003年以来,出版业改制以后,兴起的大批图书公司如雨后春笋,像磨铁、新经典、时代华语、博集天卷等,艺术图书良莠不齐,读者口昧的偏颇,就成为文化中普遍的审美缺失。  有一次与中华书局的朋友聊天,谈起一些艺术图书,其
期刊
在釆访王璜生之前,因缘际会听了他一次关于“新美术馆学”的讲座,又专程去看了他在广东美术馆9年后的回归展“王璜生:边界/空间”,再到面对面在雍雅堂的茶桌边,也是一次从远观到近察的转换。采访那天品的是凤凰单枞,潮州特有的茶种,好的单枞茶通常有复杂又霸道的香气。就是在那样复杂又霸道的氤氲里,开始对一个矛盾多面的个体进行解读:内敛,又狂狷,孤傲又谦和,严苛又随性,深阬又天真……但又何妨呢?都是王璜生。在两
期刊
谈起卢塞恩,你不会想象到这个城市是富有艺术气息的。相反你会觉得这是一座无比商业的城市,这一切都得怪瑞士享誉世界的制表业将此光环给夺取了。当然,它作为“钟表故乡”,因此被钟表的“光环”簇拥而戴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里有瑞士最大的钟表旗舰店Bucherer,是欧洲最大的钟表珠宝零售商。卢塞恩给人第一感觉,即这是一座因为制表业而存在的城市。但钟表业繁荣的景象下,当地的博物馆却珍藏着一流的当代艺术收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