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翠绿的兰花叶子倾泻而下,旁边衬一段褐色老树皮,古意盎然;粉红、雪白的蔷薇怒放,长长的丝瓜络隐约其后,野趣横生……这些美丽的花草,似乎闻得到脉脉香气,其实只是彩纸折成。
折纸很优雅,益脑益智,对吴波来说,更应了那句“纸中自有黄金屋”。
想象一个女孩安静地坐着,优雅地做着手工,这本身就是件非常美丽的事情。你能看到蕴藏其中的缜密、内敛、沉稳、审美、细腻、情愫、气质……更何况女孩红颜素手,侍弄出一朵朵美丽的纸花。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人放慢步伐,寻找一些心灵的寄托,这也是年轻一代青睐手工的原因之一。很多白领喜欢把做手工作为调剂生活的方式,太多的手工项目因此在街头巷尾风行一时,个性T恤、陶艺、十字绣……然后,也有太多的手工流行因为人们的兴趣点转移,忽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南京“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吴波,却把自己的爱好经营成坐拥数百万财产、备受社会称道的事业。这其中,不仅有对传统手工纸艺的痴迷追求,更是融合现代经营模式的探索成功。吴波和她的“花仙子”,在易变的市场找准了定位,寻找到一个宽广的持续发展空间。
成功的前提是找对路
“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的艺术培训教程里。吴波经常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指定A和B两点,假设A地是人生现状,而B地为目标所在地,然后要求每人以独特的方式从A点到达B点。
这个简单的游戏开始时往往会引得笑声阵阵。因为刚开始的几位,也许会以正常的方式通行。接着,会出现一些别出心裁的有趣方式。然而。参加人数众多时,对于后来者。要做到独特,就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人群会慢慢沉默下来,陷入思索。
“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非常重要。”这是吴波对游戏的总结,也是她对自己选择纸艺手工作为事业的解释。
1997年那个教师节,吴波售出了2000多张贺卡。但节日一过,贺卡生意冷清了下来。吴波寻思着贺卡季节性太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很偶然地,她在书店看到有教做纸艺花卉的书,于是尝试着做一些纸花。做纸花需要耐心和细心,折叠、弯曲、打皱、粘连,基本的环节会了,凭着多年做手工活的悟性,吴波很快融汇贯通,会做很多花卉。她喜欢到大自然中观察花卉,琢磨更简单但更逼真的做法。每次做出以假乱真的花朵,她就觉得快乐无比。
那个时候周末会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还有一些情侣双双来学做贺卡,吴波推出纸花后他们也就跟着做纸花。
一年后,南通几乎所有商场都有了吴波的纸艺专柜。
60元开始的事业
“只要不要脸,这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亚洲十大培训师”胡大平的一句话,被吴波用作“企业文化之二”赫然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因为这一句话格外触动她,她希望自己和员工们都对这句话做出好的阐释。
当年,吴波上完高中连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对在她身上寄予了很高期望的父亲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糟糕境地。但吴波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父亲希望吴波能继续求学,吴波终于答应去读一个旅游管理的文凭,但是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父亲资助她先出门旅游。父亲妥协了,吴波因此沿着长江乘船南下,没想到就此改变了人生。
1997年8月,在江苏南通逗留时,她在文峰大商场看见许多人在购买一种售价2。多元的韩国贺卡。忽然,吴波感觉到,她寻寻觅觅的方向在那一刻确定了。她从小心灵手巧,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物品,但从来没想过这居然可以挣钱。
“我可以做得比这个更好!”她对售货员说。
她决定在这个商场出售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吴波打听到印刷厂的地址,进去要求买最好看的纸。她在边角料里挑到中意的纸张,以5元的价格买了一斤。随后又买了一元钱的赤豆、绿豆和玉米粒,在裁缝店买了一些好看的碎布。所有东西花掉了60元。
做了两三天,一批设计精美的贺卡诞生了,吴波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产品找到商场经理。看着经理眼睛里的惊讶和欣赏,她满心以为自己的产品可以立刻摆上柜台。
“要在我们商场出售,需要开增值税发票,你有么?”经理问。她发了愣,转身去找文化用品商店,拿出贺卡对别人解释,希望有人可以帮助自己。一家家试过去,总算有人愿意帮她解决困难。几年后吴波看到胡大平的那句话,感慨不已,如果那时候自己脸皮薄,做的那些贺卡也许就只能成为自己的珍藏,更不会有以后的“花仙子”了。
正好是教师节,吴波一直在柜台旁走来走去,满心欢喜地看着别人买下她的贺卡。才不过两天,商场经理通知她补货,说她可以得到1200元,不过要等到月底结账才能支付。这时,她犯起了傻劲儿,自己不是要从那60元开始自己的事业吗,所以,她坚持不用其他的钱,她就要用那60元带来的收益来进行新的投入。商场经理被这套女孩气的奇怪理论纠缠得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开条让她去财务室预支,方便她及时补货。许久以后,媒体喜欢用“60元打造百万富姐”来讲述吴波的故事,她很为当初的傻劲暗自发笑,也暗自得意。
这一次,吴波制作了一张醒目的大海报,招聘卡片制作人员。本该结束旅程回家的女孩不走了,从旅馆搬出来,在城乡结合部找到一间租金便宜的小屋,就这么正式开始了职业的纸艺生涯。
快乐是一种美德
做生意好比走夜路,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但你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这个准备,有些人将它归于很多经营知识的储备,吴波将它归于自己的内心。
2000年,吴波结婚成家,搬到了南京。令她沮丧的是,自己的纸艺产品投放进南京的大商场里,竟然激不起半点涟漪。小小的纸花似乎在繁华都市失去了令人惊艳的魅力。
“我总觉得,我做的纸艺那么美丽,它们绝不能出现在地摊上廉价出售。”吴波说。她珍视自己的作品,即使在事业的低谷,她也总是随身带着新制的花朵,送给珍视它们的人。
新的转机出现了,那一天,吴波握着几支花来到街道办事处。准备办理一些事务。办事处的人觉得她手里的花实在好看,待发现是纸艺作品,立刻邀请她为下岗女工们培训纸艺。
民间手工绝招,在中国历来有所谓家传不外传的传统,吴波没有这种意识,只要想学,谁都可以得到她的热心指导。
“虽然花儿造型多变,每一片花瓣都不同,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奥妙,无论想制作什么花,都变得很简单。”培训在大家的惊喜赞叹声中结束,吴波意外地得到一笔讲课费,这让她忽然醒悟到自己的纸艺事业可以有新的方向。
吴波开始拓展团队培训业务。她把市场目标转向酒店和商场装饰的大定单。接受定单后,组织受过培训的女工们大批量生产。如今,“花仙子”年销纸花达到八九万朵。这样,无需厂房设施,无需招聘大量员工,却能 保证生产能力,同时,纸艺培训和生产提供了工作机会,从而得到街道的大力支持,吴波的纸艺生产开始变得更加灵活高效,收入也更加丰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吴波爱花如痴,做花让她感到快乐。她研究花的品种、颜色、姿态,追求更完美的纸艺表现形式,她也希望纸艺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快乐是一种美德。”这个单纯的愿望让她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吴波把这句话郑重地作为“企业文化之一”。
所有问题都可以分解
吴波一直认为,是热爱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但要持续发展事业,绝不能单单依靠热爱。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女子来说太过复杂。不过,这个聪明的女子自有办法解决。
吴波习惯把一切都化解得非常简单,“就像做花的过程中,遇到有的花很复杂,有时候你会觉得根本做不出来。但只要你仔细观察,把每部分分解开来,花蕊怎么做、花瓣怎么做、花萼怎么做、叶子怎么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吴波分解自己的短板,一是文化基础薄弱,二是管理经验欠缺,随后一步步弥补这些短板。
经营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都要细致解决,之后进行总结,从实际运作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同时也关注书籍和商界精英带来的智慧启迪。她的办公室里,《中国式管理》、《超越性思维》之类的书籍,与《荷花摄影作品集》、《软陶的设计与制作》、《现代装饰花艺》等书籍共处同一书架,赫然表明了主人的关注点。
在吴波一次次“分解”之后,“花仙子”的运作变得轻松自如。比如“花仙子”的培训,就像一场轻松有趣的游戏,又似友好和谐的团队锻炼。
2006年底,“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在某大企业里举行了一次纸花艺术展览,栩栩如生的花朵让企业员工们惊叹不已,工会发出通知组织自愿学习。为期4个周日的纸艺培训会,“花仙子”承诺教会学员10种纸花的制作方法,每人只需要一两百元培训费。因为展览的良好效果,报名人数特别多。这样的企业团队培训,规模大,人员集中,收益远非店面培训可比。这样一来,庞大的市场让吴波的事业一路攀升。
“就这么简单。”
红绿色的梦
培训形式和手工纸艺本身的水平,引起了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竞教授的关注。经过一番了解,吴波被聘请进入南京大学的课堂,为民俗艺术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上纸艺花卉选修课。而后,她又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把纸艺花卉带进了更多的大学课堂。
民间的手工纸艺进入重点学府,彼此间相互影响,为吴波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美誉,也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将纸艺培训纳入自己的企业文化生活。吴波的培训不仅仅在南京及江苏的其他城市展开。还在上海和其他省市拓展了新市场,纸艺产品行销欧美。
“有很多地方的人来找我,要求开‘花仙子’的连锁店,我都拒绝了。”吴波说, “等时机更成熟,我会好好进行连锁店经营,不过,我一定会做得很有特点,很好玩。比如,把连锁店分成两种不同风格——红店和绿店,一个是现代青春朝气的热闹店铺模式,一个是高雅幽静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长廊式店铺。”
这是独属梦想者的想法,浪漫而特别,可是认真想来,却又很聪明,很近。看得见摸得着。
折纸很优雅,益脑益智,对吴波来说,更应了那句“纸中自有黄金屋”。
想象一个女孩安静地坐着,优雅地做着手工,这本身就是件非常美丽的事情。你能看到蕴藏其中的缜密、内敛、沉稳、审美、细腻、情愫、气质……更何况女孩红颜素手,侍弄出一朵朵美丽的纸花。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人放慢步伐,寻找一些心灵的寄托,这也是年轻一代青睐手工的原因之一。很多白领喜欢把做手工作为调剂生活的方式,太多的手工项目因此在街头巷尾风行一时,个性T恤、陶艺、十字绣……然后,也有太多的手工流行因为人们的兴趣点转移,忽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南京“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吴波,却把自己的爱好经营成坐拥数百万财产、备受社会称道的事业。这其中,不仅有对传统手工纸艺的痴迷追求,更是融合现代经营模式的探索成功。吴波和她的“花仙子”,在易变的市场找准了定位,寻找到一个宽广的持续发展空间。
成功的前提是找对路
“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的艺术培训教程里。吴波经常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指定A和B两点,假设A地是人生现状,而B地为目标所在地,然后要求每人以独特的方式从A点到达B点。
这个简单的游戏开始时往往会引得笑声阵阵。因为刚开始的几位,也许会以正常的方式通行。接着,会出现一些别出心裁的有趣方式。然而。参加人数众多时,对于后来者。要做到独特,就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人群会慢慢沉默下来,陷入思索。
“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非常重要。”这是吴波对游戏的总结,也是她对自己选择纸艺手工作为事业的解释。
1997年那个教师节,吴波售出了2000多张贺卡。但节日一过,贺卡生意冷清了下来。吴波寻思着贺卡季节性太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很偶然地,她在书店看到有教做纸艺花卉的书,于是尝试着做一些纸花。做纸花需要耐心和细心,折叠、弯曲、打皱、粘连,基本的环节会了,凭着多年做手工活的悟性,吴波很快融汇贯通,会做很多花卉。她喜欢到大自然中观察花卉,琢磨更简单但更逼真的做法。每次做出以假乱真的花朵,她就觉得快乐无比。
那个时候周末会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还有一些情侣双双来学做贺卡,吴波推出纸花后他们也就跟着做纸花。
一年后,南通几乎所有商场都有了吴波的纸艺专柜。
60元开始的事业
“只要不要脸,这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亚洲十大培训师”胡大平的一句话,被吴波用作“企业文化之二”赫然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因为这一句话格外触动她,她希望自己和员工们都对这句话做出好的阐释。
当年,吴波上完高中连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对在她身上寄予了很高期望的父亲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糟糕境地。但吴波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父亲希望吴波能继续求学,吴波终于答应去读一个旅游管理的文凭,但是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父亲资助她先出门旅游。父亲妥协了,吴波因此沿着长江乘船南下,没想到就此改变了人生。
1997年8月,在江苏南通逗留时,她在文峰大商场看见许多人在购买一种售价2。多元的韩国贺卡。忽然,吴波感觉到,她寻寻觅觅的方向在那一刻确定了。她从小心灵手巧,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物品,但从来没想过这居然可以挣钱。
“我可以做得比这个更好!”她对售货员说。
她决定在这个商场出售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吴波打听到印刷厂的地址,进去要求买最好看的纸。她在边角料里挑到中意的纸张,以5元的价格买了一斤。随后又买了一元钱的赤豆、绿豆和玉米粒,在裁缝店买了一些好看的碎布。所有东西花掉了60元。
做了两三天,一批设计精美的贺卡诞生了,吴波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产品找到商场经理。看着经理眼睛里的惊讶和欣赏,她满心以为自己的产品可以立刻摆上柜台。
“要在我们商场出售,需要开增值税发票,你有么?”经理问。她发了愣,转身去找文化用品商店,拿出贺卡对别人解释,希望有人可以帮助自己。一家家试过去,总算有人愿意帮她解决困难。几年后吴波看到胡大平的那句话,感慨不已,如果那时候自己脸皮薄,做的那些贺卡也许就只能成为自己的珍藏,更不会有以后的“花仙子”了。
正好是教师节,吴波一直在柜台旁走来走去,满心欢喜地看着别人买下她的贺卡。才不过两天,商场经理通知她补货,说她可以得到1200元,不过要等到月底结账才能支付。这时,她犯起了傻劲儿,自己不是要从那60元开始自己的事业吗,所以,她坚持不用其他的钱,她就要用那60元带来的收益来进行新的投入。商场经理被这套女孩气的奇怪理论纠缠得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开条让她去财务室预支,方便她及时补货。许久以后,媒体喜欢用“60元打造百万富姐”来讲述吴波的故事,她很为当初的傻劲暗自发笑,也暗自得意。
这一次,吴波制作了一张醒目的大海报,招聘卡片制作人员。本该结束旅程回家的女孩不走了,从旅馆搬出来,在城乡结合部找到一间租金便宜的小屋,就这么正式开始了职业的纸艺生涯。
快乐是一种美德
做生意好比走夜路,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但你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这个准备,有些人将它归于很多经营知识的储备,吴波将它归于自己的内心。
2000年,吴波结婚成家,搬到了南京。令她沮丧的是,自己的纸艺产品投放进南京的大商场里,竟然激不起半点涟漪。小小的纸花似乎在繁华都市失去了令人惊艳的魅力。
“我总觉得,我做的纸艺那么美丽,它们绝不能出现在地摊上廉价出售。”吴波说。她珍视自己的作品,即使在事业的低谷,她也总是随身带着新制的花朵,送给珍视它们的人。
新的转机出现了,那一天,吴波握着几支花来到街道办事处。准备办理一些事务。办事处的人觉得她手里的花实在好看,待发现是纸艺作品,立刻邀请她为下岗女工们培训纸艺。
民间手工绝招,在中国历来有所谓家传不外传的传统,吴波没有这种意识,只要想学,谁都可以得到她的热心指导。
“虽然花儿造型多变,每一片花瓣都不同,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奥妙,无论想制作什么花,都变得很简单。”培训在大家的惊喜赞叹声中结束,吴波意外地得到一笔讲课费,这让她忽然醒悟到自己的纸艺事业可以有新的方向。
吴波开始拓展团队培训业务。她把市场目标转向酒店和商场装饰的大定单。接受定单后,组织受过培训的女工们大批量生产。如今,“花仙子”年销纸花达到八九万朵。这样,无需厂房设施,无需招聘大量员工,却能 保证生产能力,同时,纸艺培训和生产提供了工作机会,从而得到街道的大力支持,吴波的纸艺生产开始变得更加灵活高效,收入也更加丰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吴波爱花如痴,做花让她感到快乐。她研究花的品种、颜色、姿态,追求更完美的纸艺表现形式,她也希望纸艺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快乐是一种美德。”这个单纯的愿望让她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吴波把这句话郑重地作为“企业文化之一”。
所有问题都可以分解
吴波一直认为,是热爱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但要持续发展事业,绝不能单单依靠热爱。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女子来说太过复杂。不过,这个聪明的女子自有办法解决。
吴波习惯把一切都化解得非常简单,“就像做花的过程中,遇到有的花很复杂,有时候你会觉得根本做不出来。但只要你仔细观察,把每部分分解开来,花蕊怎么做、花瓣怎么做、花萼怎么做、叶子怎么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吴波分解自己的短板,一是文化基础薄弱,二是管理经验欠缺,随后一步步弥补这些短板。
经营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都要细致解决,之后进行总结,从实际运作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同时也关注书籍和商界精英带来的智慧启迪。她的办公室里,《中国式管理》、《超越性思维》之类的书籍,与《荷花摄影作品集》、《软陶的设计与制作》、《现代装饰花艺》等书籍共处同一书架,赫然表明了主人的关注点。
在吴波一次次“分解”之后,“花仙子”的运作变得轻松自如。比如“花仙子”的培训,就像一场轻松有趣的游戏,又似友好和谐的团队锻炼。
2006年底,“花仙子手工艺术开发中心”在某大企业里举行了一次纸花艺术展览,栩栩如生的花朵让企业员工们惊叹不已,工会发出通知组织自愿学习。为期4个周日的纸艺培训会,“花仙子”承诺教会学员10种纸花的制作方法,每人只需要一两百元培训费。因为展览的良好效果,报名人数特别多。这样的企业团队培训,规模大,人员集中,收益远非店面培训可比。这样一来,庞大的市场让吴波的事业一路攀升。
“就这么简单。”
红绿色的梦
培训形式和手工纸艺本身的水平,引起了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竞教授的关注。经过一番了解,吴波被聘请进入南京大学的课堂,为民俗艺术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上纸艺花卉选修课。而后,她又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把纸艺花卉带进了更多的大学课堂。
民间的手工纸艺进入重点学府,彼此间相互影响,为吴波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美誉,也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将纸艺培训纳入自己的企业文化生活。吴波的培训不仅仅在南京及江苏的其他城市展开。还在上海和其他省市拓展了新市场,纸艺产品行销欧美。
“有很多地方的人来找我,要求开‘花仙子’的连锁店,我都拒绝了。”吴波说, “等时机更成熟,我会好好进行连锁店经营,不过,我一定会做得很有特点,很好玩。比如,把连锁店分成两种不同风格——红店和绿店,一个是现代青春朝气的热闹店铺模式,一个是高雅幽静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长廊式店铺。”
这是独属梦想者的想法,浪漫而特别,可是认真想来,却又很聪明,很近。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