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动词拷贝结构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句法格式,大约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动词拷贝结构的抽象格式为:V+O+V+C。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代表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例如:
1.我们停课停了一周。
2.他爬山爬累了。
动词拷贝结构的两个V在意念上表示同样的动作,但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一个V的表意功能弱化,其主要作用是引进宾语,有些接近起引进作用的“把”“被”这类词的性质。(刘维群,1986)因此谓语的表述重心,往往在动补格的后部分。(李临定,1986)该结构中的O常常为光杆、无指的名词或定指的人称代词,同时该结构中受事宾语和补语缺一不可。
关于动词拷贝结构的来源及产生过程,(石毓智、李讷2001)从语法化的角度,用重新分析的观点进行考察:最典型、最常见的重新分析现象是两个成分的融合,使得原来的边界消失,这也是语法化过程中最普通的现象。中古汉语有一个单句结构为S+V+O+C,大约在6至10世纪,V和C在没有插加词语的句法环境中慢慢融合:S+V+O+C→S+V*C+O 。V和C融合后,不再允许受事名词插入其中,受事名词需要在句子的其他位置作重新安排。这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语法变化,包括把字句的建立、被动句的繁荣、新话题结构的诞生和动词拷贝结构的出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该结构产生以后在结构类型、语义、句法功能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并论证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到类推的作用。
二、发展初期
纵观人类语言的发展史,新的语法现象产生之后,不是停留在某种状态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小到大一步步演化成一种稳定的语法结构,并随之带来一连串的变化。动词拷贝结构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情,发展至今必定呈现出新的面貌。
根据石毓智、李讷的考察(2001),直到《红楼梦》时代才出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新结构在刚刚产生时的窗口。以下是从《红楼梦》前80回中收集到的例子:
3.上次他告诉我,说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
4.别人不过拣各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
5.姑娘们把我丢下了,叫我碰头碰到这里来了。
6.什么顺手就是什么罢了,一年闹生日也闹不清。
7.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8. 外头只有一位珍大哥哥,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
从结构类型看,出现在补语位置的词或词组有三类:(一)数量词 例4;(二)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 例6、7、8;(三)介词结构 例3、5。
从语义看,例3、5、8表示动作和时间或空间的关系。例8表示动作的延续时间。例4表示动作的量。例6、7是对被描述者的整个事件的评述。如例6是指闹生日这件事没有休止。
从句法功能看,除例3在句子中作宾语外,其余都作句子的谓语。
三、结构类型的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补语的结构特点,动词拷贝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C是简单式补语——不带“得”字结构
类型A补语由数量词组组成
9.他戒烟戒了五年。
10.她卖报纸卖了两块钱。
类型B补语由形容词词组、动词词组组成
11.昨天夜里点名,他报数报错了,……(沙汀《在其乡居茶馆里》)
12.莫不是我说话说走了嘴?(铁凝《棉花垛》)
13.他自己知道这里什么意思也没有,纯粹是摇头摇出来的。(老舍《牛天赐》)
类型C 补语为介词结构
14.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 (鲁迅《离婚》)
15.拍马屁拍在马屁股上。
16.在这几秒钟内,他怕她怕到了极点。(张爱玲《第二炉香》)
(二)C是复杂式补语——带“得”字结构
类型A 得+主谓结构
17.可是她病了这些时,发热发得喉咙都哑了。(张爱玲《半生缘》)
18.拾玉镯演得可长呢,台下喝采喝得我心烦死了。(白先勇《玉卿嫂》)
19.那些人恨你恨得牙床出血,……(贾平凹《古堡》)
类型B得+形容词词组或动词词组
20.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王蒙《春之声》)
21.米子,我走了,别想我想得睡不着。(铁凝《棉花垛》)
《红楼梦》中的例子表明初期动词拷贝结构中的C都是简单式补语。自《红楼梦》之后,动词拷贝结构就常见于各种反映口语的资料中。(石、李,1995)下面两例来自清晚期的小说:
22.你疼你妹子疼的还不够喂,还给他这东西。(《儿女英雄传》)
23.只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老残游记》续5回)
至此,两类动词拷贝结构都已具备。可见,动词拷贝结构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补语类型逐渐丰富起来,可以是比较简短的词,也可以是比较长、比较复杂的结构,各种意义类型的补语一般都可以进入C的位置。
四、语义的发展
补语虽然可以单纯从语法形式的角度描写,但是却不能脱离语义去了解。下面来讨论一下动词拷贝结构中的补语所表现的语义。
首先看复杂式补语表现的语义
类型A表示动作进行到某种程度以至另一动作者依从地做出另一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在“台下喝采喝得我心烦死了”中另一动作者 “我”,由于动作“喝采”进行到某种程度以至处于某种状态“心烦死了”。
类型B补语首先说明述语,然后和述语一起整体地说明主语。它从状态的方式、性质的程度和过程的结果等方面先描述性状,然后和性状一起描述被描述者。在“他杀价杀得狠”中,“狠”先描述“杀价”的程度,然后和“杀价杀得狠”一起来描述“他”。
简单式补语可以表现为下面的语义:
(一)说明动作者因自身动作引起的感受和变化
24.拣茶拣倦了的人,就跑到灶间去……(艾煊《碧螺春汛》)
(二)说明受动者因受动动作而产生了变化
25.有几家房子,下雨下榻了。(梁斌《红旗谱》)
“房子”是受动动作“下雨”的受动者,它因“下雨”而发生了变化“塌了”。
(三)对被描述者的整个事件的评述
26.乔家那小子,怄人也怄够了!( 张爱玲《第一炉香》)
可以分析为这样的两个句子:“乔家那小子怄人”这件事。这件事“也够了”。
(四)表示动作和时间或空间的关系
27.素素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在图书馆啃书啃到这么晚。(梁晓声《学子》)
(五)表示动作的趋向
28.要不是玉卿嫂跑来把我拉开,我还要和她斗嘴斗下去。(白先勇《玉卿嫂》)
(六)表示动作的动量
29.这学期我们看电影看了三次。
从表1可知,第一类动词拷贝结构的使用频率高于第二类,这就为其朝精密化发展提供了句法环境。在发展中,它表现的语义范围不断扩大,语义内容更加具体多样,为我们的日常交际提供了更细密更准确的表达手段。
五、句法功能的发展
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动词拷贝结构的句法功能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至今,动词拷贝结构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句子的谓语成分。
30.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老残游记》3回)
31.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鲁迅《狗·猫·鼠》)
32.老大爱丑丑爱到骨子里去,……(贾平凹《古堡》)
(二)发展之初,动词拷贝结构的位置固定,一般只作句子的谓语。后来位置变得自由,句法功能有了调整,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a.作主语
33.喝茶喝得再怎么精,怎么好,还不是喝茶?有什么用?(曹禺)
34.那穿衣也穿得真好,井井有条……(鲁迅《孤独者》)
b.作定语
35.那排插后面还寄放着一个说煞说不清的安公子,还得和他费无限的唇舌。(《儿女英雄传》8回)
36.每天夜饭后,除了几个困早觉困惯了的老老头之外,……(艾煊《碧螺春汛》)
37.还是念书念醒了的人们,画个道儿也高明。(梁斌《红旗谱》)
c.作宾语
38.我的少爷,你这可是看鼓儿词看邪了。(《儿女英雄传》9回)
39.胖子大娘讲他害火眼准是瞧女人瞧出来的。(白先勇《玉卿嫂》)
40.我丈夫告诉我,箱底的金条有一部分是他抄家抄来的,……(铁凝《棉花垛》)
(三)初期,动词拷贝结构所在的句子之前一般都有先行句,在现代汉语中,此结构可以前置作独立成分,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减弱。例如:
41.采茶采得清爽,采得快,全大队没啥人敢跟兰娣比赛。(艾煊《碧螺春汛》)
42.杀猪杀红眼了,杀猪刀子可别攮到人脖子上。(梁斌《红旗谱》)
43.唱戏唱到私订终身后花园,反正论不到我去扮奶奶。(张爱玲《第一炉香》)
(四)动词拷贝结构可以独立成句。例如:
44.打仗打到这里来了。(张爱玲《半生缘》)
45.跳舞跳得不错罢!(张爱玲《倾城之恋》)
46.做新的做不过来。(铁凝《棉花垛》)
六、动词拷贝结构发展的主要机制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不仅指实词转化为虚词,还应当包括创立新结构。(胡壮麟,2003)语法化的机制(mechanism),即语法化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规律。Hopper和Traugott认为语法化主要通过“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类推(analogy)来实现的。重新分析改变底层表达式,引起规则的改变,而类推改变的是表层形式,不造成规则的改变,只与规则的扩散有关,简单地说,类推就是把新的语法格式扩展到整个语言中去。只有重新分析能产生新的语法结构,但是类推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它的作用表现在:(一)诱发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二)使得通过重新分析而产生的新语法格式扩展到整个语言中去。(石、李2001)论证了动词拷贝结构的产生就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该结构现正经历着一个类推的过程。
动词拷贝结构在产生之后,通过类推的力量,迅速扩大使用范围。它的类型由少到多,随之反映的语义更加具体详尽。同时,它还发展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法手段,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甚至可以独立成句,使汉语的表现手段简练而多样。
通过类推,动词拷贝结构现已成为一个稳固的结构,有严格的使用限制。比如,结构中的两个V必须是相同的动词。而《红楼梦》中的第(6)例“认人问姓”和“认”不相同。又如,结构中O一般指人或事物,但是《儿女英雄传》22回中的例句:
47.这都是你们盼我作外官盼出来的呀!
其中的O指”我作外官”这件事情。这些都说明动词拷贝结构在初期的使用还不稳定。
语法化有渐进的性质,新的形式出现后,旧的形式不一定马上消失,因此总会存在新旧形式共存的现象。
48.谁知贾大妮子就恨我女儿入了骨髓。(《老残游记》19回)
49.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了骨髓。(张爱玲《半生缘》)
清晚期已出现动词拷贝结构V+O+V+C,但还存在古汉语的格式V+O+C,例48。可见新语法格式对规则现象进行规整并最终取代旧格式的过程是逐步进行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如语用、认知、语言接触等导致语法的变化。这方面的探讨,将大大深化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周园,广东省汕头大学)
动词拷贝结构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句法格式,大约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动词拷贝结构的抽象格式为:V+O+V+C。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代表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例如:
1.我们停课停了一周。
2.他爬山爬累了。
动词拷贝结构的两个V在意念上表示同样的动作,但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一个V的表意功能弱化,其主要作用是引进宾语,有些接近起引进作用的“把”“被”这类词的性质。(刘维群,1986)因此谓语的表述重心,往往在动补格的后部分。(李临定,1986)该结构中的O常常为光杆、无指的名词或定指的人称代词,同时该结构中受事宾语和补语缺一不可。
关于动词拷贝结构的来源及产生过程,(石毓智、李讷2001)从语法化的角度,用重新分析的观点进行考察:最典型、最常见的重新分析现象是两个成分的融合,使得原来的边界消失,这也是语法化过程中最普通的现象。中古汉语有一个单句结构为S+V+O+C,大约在6至10世纪,V和C在没有插加词语的句法环境中慢慢融合:S+V+O+C→S+V*C+O 。V和C融合后,不再允许受事名词插入其中,受事名词需要在句子的其他位置作重新安排。这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语法变化,包括把字句的建立、被动句的繁荣、新话题结构的诞生和动词拷贝结构的出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该结构产生以后在结构类型、语义、句法功能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并论证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到类推的作用。
二、发展初期
纵观人类语言的发展史,新的语法现象产生之后,不是停留在某种状态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小到大一步步演化成一种稳定的语法结构,并随之带来一连串的变化。动词拷贝结构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情,发展至今必定呈现出新的面貌。
根据石毓智、李讷的考察(2001),直到《红楼梦》时代才出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新结构在刚刚产生时的窗口。以下是从《红楼梦》前80回中收集到的例子:
3.上次他告诉我,说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
4.别人不过拣各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
5.姑娘们把我丢下了,叫我碰头碰到这里来了。
6.什么顺手就是什么罢了,一年闹生日也闹不清。
7.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8. 外头只有一位珍大哥哥,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
从结构类型看,出现在补语位置的词或词组有三类:(一)数量词 例4;(二)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 例6、7、8;(三)介词结构 例3、5。
从语义看,例3、5、8表示动作和时间或空间的关系。例8表示动作的延续时间。例4表示动作的量。例6、7是对被描述者的整个事件的评述。如例6是指闹生日这件事没有休止。
从句法功能看,除例3在句子中作宾语外,其余都作句子的谓语。
三、结构类型的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补语的结构特点,动词拷贝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C是简单式补语——不带“得”字结构
类型A补语由数量词组组成
9.他戒烟戒了五年。
10.她卖报纸卖了两块钱。
类型B补语由形容词词组、动词词组组成
11.昨天夜里点名,他报数报错了,……(沙汀《在其乡居茶馆里》)
12.莫不是我说话说走了嘴?(铁凝《棉花垛》)
13.他自己知道这里什么意思也没有,纯粹是摇头摇出来的。(老舍《牛天赐》)
类型C 补语为介词结构
14.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 (鲁迅《离婚》)
15.拍马屁拍在马屁股上。
16.在这几秒钟内,他怕她怕到了极点。(张爱玲《第二炉香》)
(二)C是复杂式补语——带“得”字结构
类型A 得+主谓结构
17.可是她病了这些时,发热发得喉咙都哑了。(张爱玲《半生缘》)
18.拾玉镯演得可长呢,台下喝采喝得我心烦死了。(白先勇《玉卿嫂》)
19.那些人恨你恨得牙床出血,……(贾平凹《古堡》)
类型B得+形容词词组或动词词组
20.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王蒙《春之声》)
21.米子,我走了,别想我想得睡不着。(铁凝《棉花垛》)
《红楼梦》中的例子表明初期动词拷贝结构中的C都是简单式补语。自《红楼梦》之后,动词拷贝结构就常见于各种反映口语的资料中。(石、李,1995)下面两例来自清晚期的小说:
22.你疼你妹子疼的还不够喂,还给他这东西。(《儿女英雄传》)
23.只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老残游记》续5回)
至此,两类动词拷贝结构都已具备。可见,动词拷贝结构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补语类型逐渐丰富起来,可以是比较简短的词,也可以是比较长、比较复杂的结构,各种意义类型的补语一般都可以进入C的位置。
四、语义的发展
补语虽然可以单纯从语法形式的角度描写,但是却不能脱离语义去了解。下面来讨论一下动词拷贝结构中的补语所表现的语义。
首先看复杂式补语表现的语义
类型A表示动作进行到某种程度以至另一动作者依从地做出另一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在“台下喝采喝得我心烦死了”中另一动作者 “我”,由于动作“喝采”进行到某种程度以至处于某种状态“心烦死了”。
类型B补语首先说明述语,然后和述语一起整体地说明主语。它从状态的方式、性质的程度和过程的结果等方面先描述性状,然后和性状一起描述被描述者。在“他杀价杀得狠”中,“狠”先描述“杀价”的程度,然后和“杀价杀得狠”一起来描述“他”。
简单式补语可以表现为下面的语义:
(一)说明动作者因自身动作引起的感受和变化
24.拣茶拣倦了的人,就跑到灶间去……(艾煊《碧螺春汛》)
(二)说明受动者因受动动作而产生了变化
25.有几家房子,下雨下榻了。(梁斌《红旗谱》)
“房子”是受动动作“下雨”的受动者,它因“下雨”而发生了变化“塌了”。
(三)对被描述者的整个事件的评述
26.乔家那小子,怄人也怄够了!( 张爱玲《第一炉香》)
可以分析为这样的两个句子:“乔家那小子怄人”这件事。这件事“也够了”。
(四)表示动作和时间或空间的关系
27.素素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在图书馆啃书啃到这么晚。(梁晓声《学子》)
(五)表示动作的趋向
28.要不是玉卿嫂跑来把我拉开,我还要和她斗嘴斗下去。(白先勇《玉卿嫂》)
(六)表示动作的动量
29.这学期我们看电影看了三次。
从表1可知,第一类动词拷贝结构的使用频率高于第二类,这就为其朝精密化发展提供了句法环境。在发展中,它表现的语义范围不断扩大,语义内容更加具体多样,为我们的日常交际提供了更细密更准确的表达手段。
五、句法功能的发展
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动词拷贝结构的句法功能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至今,动词拷贝结构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句子的谓语成分。
30.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老残游记》3回)
31.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鲁迅《狗·猫·鼠》)
32.老大爱丑丑爱到骨子里去,……(贾平凹《古堡》)
(二)发展之初,动词拷贝结构的位置固定,一般只作句子的谓语。后来位置变得自由,句法功能有了调整,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a.作主语
33.喝茶喝得再怎么精,怎么好,还不是喝茶?有什么用?(曹禺)
34.那穿衣也穿得真好,井井有条……(鲁迅《孤独者》)
b.作定语
35.那排插后面还寄放着一个说煞说不清的安公子,还得和他费无限的唇舌。(《儿女英雄传》8回)
36.每天夜饭后,除了几个困早觉困惯了的老老头之外,……(艾煊《碧螺春汛》)
37.还是念书念醒了的人们,画个道儿也高明。(梁斌《红旗谱》)
c.作宾语
38.我的少爷,你这可是看鼓儿词看邪了。(《儿女英雄传》9回)
39.胖子大娘讲他害火眼准是瞧女人瞧出来的。(白先勇《玉卿嫂》)
40.我丈夫告诉我,箱底的金条有一部分是他抄家抄来的,……(铁凝《棉花垛》)
(三)初期,动词拷贝结构所在的句子之前一般都有先行句,在现代汉语中,此结构可以前置作独立成分,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减弱。例如:
41.采茶采得清爽,采得快,全大队没啥人敢跟兰娣比赛。(艾煊《碧螺春汛》)
42.杀猪杀红眼了,杀猪刀子可别攮到人脖子上。(梁斌《红旗谱》)
43.唱戏唱到私订终身后花园,反正论不到我去扮奶奶。(张爱玲《第一炉香》)
(四)动词拷贝结构可以独立成句。例如:
44.打仗打到这里来了。(张爱玲《半生缘》)
45.跳舞跳得不错罢!(张爱玲《倾城之恋》)
46.做新的做不过来。(铁凝《棉花垛》)
六、动词拷贝结构发展的主要机制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不仅指实词转化为虚词,还应当包括创立新结构。(胡壮麟,2003)语法化的机制(mechanism),即语法化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规律。Hopper和Traugott认为语法化主要通过“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类推(analogy)来实现的。重新分析改变底层表达式,引起规则的改变,而类推改变的是表层形式,不造成规则的改变,只与规则的扩散有关,简单地说,类推就是把新的语法格式扩展到整个语言中去。只有重新分析能产生新的语法结构,但是类推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它的作用表现在:(一)诱发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二)使得通过重新分析而产生的新语法格式扩展到整个语言中去。(石、李2001)论证了动词拷贝结构的产生就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该结构现正经历着一个类推的过程。
动词拷贝结构在产生之后,通过类推的力量,迅速扩大使用范围。它的类型由少到多,随之反映的语义更加具体详尽。同时,它还发展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法手段,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甚至可以独立成句,使汉语的表现手段简练而多样。
通过类推,动词拷贝结构现已成为一个稳固的结构,有严格的使用限制。比如,结构中的两个V必须是相同的动词。而《红楼梦》中的第(6)例“认人问姓”和“认”不相同。又如,结构中O一般指人或事物,但是《儿女英雄传》22回中的例句:
47.这都是你们盼我作外官盼出来的呀!
其中的O指”我作外官”这件事情。这些都说明动词拷贝结构在初期的使用还不稳定。
语法化有渐进的性质,新的形式出现后,旧的形式不一定马上消失,因此总会存在新旧形式共存的现象。
48.谁知贾大妮子就恨我女儿入了骨髓。(《老残游记》19回)
49.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了骨髓。(张爱玲《半生缘》)
清晚期已出现动词拷贝结构V+O+V+C,但还存在古汉语的格式V+O+C,例48。可见新语法格式对规则现象进行规整并最终取代旧格式的过程是逐步进行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如语用、认知、语言接触等导致语法的变化。这方面的探讨,将大大深化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周园,广东省汕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