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43435dsfsdf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一直是大部分小学生头痛的事。对小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的西师版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并将本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样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他们热情高涨,上起课来也积极。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师先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谁收集的最多?谁收集的最少?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等等)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最终确定“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为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1.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4.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再除以人数)。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來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等等,再让学生完成课本课堂活动的题目,求平均温度和平均路程,使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基础知识。
  五、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求出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这几个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的高中生物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通过指导学生预习阅读、课堂阅读、课后复习阅读、课外阅读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和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信息的阅读进行思考做出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与保证。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个人威信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善于感情投资,用真诚的爱心支起班主任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班主任的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没有爱心
期刊
在谈何为高效课堂之前,首先来看这样一堂英语课:教师要讲的是模块一Unit 2 “Dying to Be Thin”。老师先和学生一起看了Part A的三个小问题,然后一起听磁带找答案。这个环节由于问题简单,学生显得比较放松,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接下来老师就从第一个E-mail开始一段段地讲解,直至第三个E-mail。教师讲得极为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语言点。学生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不断地飞舞。但整个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实现教学内容趣味化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处理;趣味;策略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力量源泉。但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而有相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第一线教师,从扮演的“角色”定位上,应进行战略转换。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理念和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标;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理念转变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期刊
高三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高中数学知识的“树形图”。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技能的要求也慢慢降低,所以,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以往相比确实下降不少,主要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降低、计算速度减慢等等,计算能力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深入与拓展,因而,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应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  关键词: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
期刊
“科教兴国、人才兴邦”已成了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培养也就成了首要任务。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培养,关注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师职业素质方面水平的提高。现在充实到初中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在大学里,学校十分重视他们的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在实习中,大学生也有一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但由于时间极短,他们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认知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主题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分为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像情境等。现对这几点情境的创设分别展开一些议论:  一、直观情境  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直观情境”可以用“物象直观”。就是运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来进行,包括图片、图表、模型等。如教读《中国石拱桥》一文,可以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来代替平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