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游泳技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游泳教学的开展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广泛受到我国高校师生的喜爱并积极参与。但是在我国游泳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入学前游泳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就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游泳技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普通高校游泳教学 游泳技能 教学方法
  游泳运动是在水中完成并且凭借肢体相互作用而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经常从事游泳体育项目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使人体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得到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开展游泳教学不仅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更使大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下面着重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游泳项目的学习兴趣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克服入水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在游泳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对游泳的恐惧心理。学生在学习游泳技能时,经常会发生呛水、淹水、吸水等呼吸困难的现象,导致学生普遍产生对学习游泳的恐惧心理,形成入水心理障碍。如何消除入水障碍,引导学生熟悉水性训练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游泳技能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游泳训练教学中的难点。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在水中的感受,熟悉水性,逐渐接受水感的练习,渐渐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游泳技能的练习。首先是呼吸练习,在游泳池中借助水压的力量进行水下呼吸练习,使陆上呼吸技巧运用到水中,加强学生对呼吸训练技巧的掌握。其次是浮体练习,学生站立水中吸气低头入水,在全身肌肉放松的状态下抱膝感受游泳池中水的浮力,加强学生逐渐离开池底的勇气,增强信心。再次是伸展漂浮练习,借助教师或同伴的力量漂浮在水中,使其全身放松、自然伸展,保持良好的漂浮状态,训练目的是锻炼学生感受池中水的压力和身体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浮力。最后是水中滑行练习,练习者可以借助游泳池边的力量,保持身体平衡,能自由地在水中滑行。此练习目的是检测练习者的水感、水性熟练程度,如能轻松自由地在水中完成滑行练习,说明该学生已经掌握了水性的练习,并克服了对水的恐惧,消除了入水心理障碍,逐渐提高了心理素质。
  2.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进行专项练习
  2.1加强岸上游泳分解动作的技能训练
  进行岸上游泳技术分解动作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细节的理解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便于学生把握技术动作中呼吸的节奏与动作技巧之间的相互配合。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分辨和区别精细动作的能力对掌握游泳动作要领至关重要。岸上进行游泳分解动作的细节演示,不仅提高练习者对游泳精细动作的分辨力,而且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2.2动力性训练与精力训练相结合
  动力性训练在游泳技巧训练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动力性训练是针对练习者身体各个肌肉部位进行的练习,使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瞬间的爆发力。静力训练可以使练习者肌肉得到最大化的刺激,肌纤维和神经得到最大的强化,提高学生在游泳训练过程中的耐力,同时快速增长练习者的力量。游泳项目是全身肌肉和内脏器官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有节奏的活动。无论哪种泳姿,参加运动的肌肉群几乎遍及全身,使练习者从颈部、臂部、胸部到腰部、腹部、腿部等肌肉群部位得到全面的锻炼,有效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游泳的训练过程中,动力性训练与精力训练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肌肉群部位的训练,将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力量训练,对提高游泳技能有良好的作用。
  2.3水中训练与陆地训练相结合
  教师在教授游泳技能时要达到水中与陆地训练相结合,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保证在水中和陆地训练时,两者发力的方向一致性。水上训练可借助陆地上力量的练习器具进行专门性的力量练习,锻炼练习者的身体肌肉和瞬间爆发力。例如若要提高游泳速度练习,则训练计划应以速度力量或力量种类的练习训练为主。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讲授时间,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练习中,把握陆地上训练的时间,合理安排游泳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两者之间的契合。最后,保持水中与陆上练习的持续时间近乎相似。教师安排训练计划,在水中与陆地力量练习相结合的基础上,使两者之间的训练时间保持相似状态,有利于练习者快速掌握游泳技术。
  3.合理使用辅助教学器材
  在游泳教学中,救生圈、漂浮板是经常用到的辅助教学器材,有效使用救生圈可以缓解练习者对水的恐惧心理。练习者使用时头部不用入水,手臂并拢自然伸直,可以进行腿部动作的分解练习,体会腿部动作的训练要点。经熟练掌握逐渐加入手臂动作,结合呼吸训练,使整体动作协调练习,逐渐适应全身协调用力在水中的游动,充分体会游泳技能的相互协调性,掌握游泳技巧。初学者掌握游泳技能动作还不够娴熟,可选用漂浮板器材,帮助学生消除对游泳的恐惧心理,使其僵化的肌肉逐渐放松,漂浮于水面。合理有效地利用辅助教学器材,特别对初学者在水中动作技能相互协调方面起着良好的积极作用。
  4.结语
  游泳体育项目作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一项有氧运动,长期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人体肌肉生长模式,延缓寿命。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游泳运动的兴趣,正确指导训练,克服惧水的心理障碍,有效提高游泳技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游泳体育项目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汪斌.对不同游泳教学方法优势的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10(01).
  [2]李勇基.游泳教学中提高游泳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3]徐文英.游泳教学顺序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宜宾科技,2009(02).
  [4]王晶晶.高校游泳教学探究式模式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5]琚昭健.优化游泳教学方法的实验探究[J].科学大众,2008(03).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张弘扬人文、张扬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解放。另外,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主宰体育课堂,强调机械灌输、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趋向单一、好奇心日趋降低,
期刊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强化教学研究,全方位地开展创新与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成效:一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学习氛围;二是
期刊
会议
会议
新闻报道都有个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广度,老是在那一两个行业或领域打转转,免不了要“炒剩饭”,难以给受众更多的信息和启迪;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老是“蜻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