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锋/中国画作品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中性"写作,是巴特很早就推崇和主张的一种写作风格。他的"中性"思想在后来得到不断完善,以至于成为他分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一种根本理论,也构成了他人格的重要部分。概括说来,他把"中性"定义为"凡是破除聚合体的东西",亦即凡是打破二元对立关系的东西,并赋予了其"动态的"内涵。本文在概述巴特"中性"思想演变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他的"中性"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古代思想的结合情况和他在面对中国现实时的"认同"即"中性"态度。文章也谈及巴特自己对于"中性"的符号学解读和符号学界对于这一观念的深入探讨,并扼要论及
在弗莱的两本《圣经》研究著作中,他均以"布道"表达语言再现在场的能力。布道保存着语言模式演进过程中被排斥的能动性,由此成为表达信仰与存在关切的基本语言模式。但是,在描述性语言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布道并不能被恰当地领悟,布尔特曼的解神话主张就是对福音书布道在当代遭遇理解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弗莱并不认同这一诠释学方案。他认为,解神话的阐释原则部分地受制于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可信性原则,这最终也将取消《圣经》。本文讨论弗莱对"布道"的征用以及他对解神话主张的批判性分析,从而表明其著作中信与可信性的张力,以及以神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现有碑志类论文的主要关注对象,为唐宋古文家中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等,至迟为金代元好问,明代之后则少有人问津。王慎中是明代"唐宋派"的主导与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福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散文家,他明确地提出碑志文的创作主张,其文集中碑志文数量也较大,约占五分之一,且被誉为"能言而可信之君子之言",确凿可信、真实客观,又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碑志文十分注重"不苟"与"有法",特色鲜明。由于王慎中强调史料的不被"泯没",因此,其碑志文内容十分丰富,在研究其本人及泉南文化史方面,亦有着相当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