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困扰着所有中国教育人。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要更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我校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校特色,立足文化育人,把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领袖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方向,为拔尖创新人才、科技人才、体育美术专业人才、领袖人才的涌现创造条件;把体现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走特色化、个性化、精品化、系列化之路。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留有较大的空间,已成为各类学校彰显个性、突出办学理念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研究型课程在新课程结构中是一个比较新的课程类型,清华附中在高中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中大胆起用研究型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提出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创新课程结构,为拔尖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特色人才、领袖人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所谓研究型校本课程是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水平,通过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搜索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类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它以问题研究或课题项目作为其课程内容的载体,一般采用两种实施渠道:一种是贯彻在各学科的校本课程教学上,通过学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方法指导、选题确认,学生通过整理所学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学科内部或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一种是以活动课程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内容,完成相关问题研究或课题项目。
  
  ■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构建
   1.基于全体学生发展的研究型校本课程
   我校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才培养观为基点,配以满足各类人才成长需求的多样课程,按课程的功能划分,我校校本课程包括: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研究型校本课程适合于各类人才培养中对知识、能力、情感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学生。
   合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型校本课程有:数学建模、物理问题探究、化学实践探究、生物课题研究、计算机编程课题研究、国际安全下的科学技术、学生科学工作室、学校项目活动组织与策划、模拟联合国课程、学科前沿文献综述、研究性学习项目等。
   适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型校本课程:数学统计与分析、快乐爱迪生动手实验、化学实验探究、国际安全下的科学技术、科技俱乐部活动课程、趣味力学仪器制作、机器人活动及工程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等。
   适合特色人才培养的研究型校本课程:篮球运动与实践、田径项目运动与分析、射击比赛中的实战研究、美术个性创作研究、学生自主课堂、音乐剧社、革命短剧创作、研究性学习项目等。
   适合领袖人才培养的研究型校本课程:哲学大家、领袖训练营、模拟联合国、社团活动组织与实践、学校文化嘉年华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等。
   2.研究型校本课程的类型
   下面,简要介绍研究型校本课程的类型与相关课程。
   单科性课程:主要是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把某一学科和领域的学习推向深入,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包括:数学建模、物理问题探究、化学实践探究、数学统计与分析、快乐爱迪生动手实验、化学实验探究、文学创作与研究、哲学大家、篮球运动与实践、田径项目运动与分析、射击比赛中的实战研究、美术个性创作研究等。
   跨学科课程: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研究和学习方式,由多学科教师联合指导、选聘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师,给学生真正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国际安全下的科学技术、学生科学工作室、学校项目活动组织与策划、模拟联合国、学科前沿文献综述、学生自主课堂、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
   项目任务型课程:它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有社会性活动的设计、艺术类项目的设计、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三种类型。包括:领袖训练营、模拟联合国课程、社团活动组织与实践、学校文化嘉年华项目、音乐剧创作、革命短剧创作、明天小小科学家项目研究、中学生力学竞赛项目、计算机编程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等。
  
  ■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程开发原则
   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技能出发,关注学生参与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需要,要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自主与合作并行。学校在立足校本的基础上,关注周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课程内容到师资配备与课程实施奉行自主与合作并行原则。
   世界性与现实性结合。未来的教育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校将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研究型课程也将越来越关注现实世界的情况,国际视野下的学习与研究成为研究型课程的亮点。
  2.课程授课方式
   研究型校本课程改变了教师传授式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设置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充分的讨论;进行角色互换,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开展社会调查;确立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亲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同时,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把资料收集、辩论研讨的过程性成果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充分体现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3.课程师资配备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研究型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性有密切联系。我校一线教师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3%,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研究指导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重视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聘请科研院校的专家、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来,为学校研究型校本课程实施提供了优秀的师资保证和专业支持。
   4.学生选课指导
   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将学科学习、实践活动、问题研究集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执行外,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也尤为重要,学校不仅要在管理上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培训与指导,还要注重对学生选课目的、原则以及研究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切实保证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以我校的《国际安全中的科学技术》研究型校本课程为例,介绍其课程的构成与实施。
   《国际安全中的科学技术》课程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语文等各学科知识,以研讨战略武器相关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等为主要内容,从实用的角度研究与国际安全有关的概念、政策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属于综合类研究型校本课程,是以专家引领、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参与理论、政策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国防科技意识;提高学生采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储备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术研究的原创能力。
   该课程由5个学习主题构成,分别是国际安全概论、化学与国际安全、国际安全中的生物技术、密码与数学、物理原理与技术在国际安全中的应用。以“化学与国际安全”主题为例,这部分课程内容会分阶段展开“化学与战争”、“化学武器”、“化学炸药”等问题的探究与讨论,从而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初步树立新时代安全观。授课的教师分别由政治、化学、生物、物理、数学教师担任。
   在该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参与时政评论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在集体中的贡献及个性化研究;关注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合作与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观点的原始创新能力。
  
  ■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建设思考
   综上所述,我校在高中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启用研究型校本课程,这种课程结构在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但从学校的整体课程建设出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课程开设与学生发展性评价仍较严重地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必须改善学校在素质教育探索中的制度环境,只有实现评价制度上的保障,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效益才能增强,学校课程领导的作用才能真正彰显。
   第二, 面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国家课程会考的统一时间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校师生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需求,如何平衡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的关系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第三, 对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特色人才、领袖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建设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亟需开发出对各类人才培养所需的系列教材。■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准确界定,我国的研究者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国外并没有电视新闻评论这一节目形态,而曾做过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也在其著作《十年——从改变电
北京市西城区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师职后学习的有效方式。2004年,全区小学1-4年级、初中1年级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但配套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时交流与解答,传统教研活动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求。2004年9月,西城教育研修网应运而生,在开展面对面研修活动的同时,又开展了网上研修。   西城教育研修网不断建设发展,历经4次改版,现在不仅仅是一个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成立于1996年,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立、有寄宿的完全女子中学。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以“博学、博爱”为校训,以“求真向善,秀外慧中”为培养目标,尊重教育规律,探索成长规律,不断汲取世界女子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开发出一套提高女孩子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探索了一套适合女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女校特质的学校文化。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的一个基本理念.
自2004年以来,我校先后开办了7所分校。我们的思路是,名校办分校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搞“连锁店”,要搞“联邦制”。让总校与分校在成长中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 把“名校办分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契机   我们没有简单地把办分校操作成“挂牌”办学,而是抓住学校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干部教师队伍”来作文章。   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中,所有的干部、教师都由本校产生
<正>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09年建校,是全国知名的小学教育的排头兵,形成了包括"以爱育爱"、"以学论教"、"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共四条路径为主的、丰富的双主体育人办
期刊
2010年,三里河第三小学参与到UDS项目(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作为项目的合作方,组建高校专家支持团队,定期到学校开展学校发展问题诊断评估。以杨朝晖教授为主导的专家团队进入到学校后,通过实地调研,走进课堂、校长访谈、中层问诊、教师交流,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明确具体的切入点;通过系列培训,加强学校中层管理团队的建设;通过与项目兄弟学校的直接接触,架设交流的平台,开阔学校办学的视野。指
“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简称“UDS”项目。U是指大学(University),D指地区(District),特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S指学校(Sch001)。“UDS”代表三方构成合作共同体。rn2010年9月28
2010年8月,我校参加UDS学校发展共同体合作项目,在项目组专家的引领下,学校将“行为更进”式策略引进管理,依托计划更进,在不断改变干部管理思维方式和行为的过程中,促进管理团队发
新课程倡导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互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体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高要求,向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通过多途径研究、实践、总结,师生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成为英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   目前,合作互动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实效的教学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