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一种稳定的趋向,是探究与记忆的动力。早在我国商代,便有了兴趣教学的雏形,并从那时起兴趣教学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并加以提倡。如果课堂上中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必然会使中学生学习历史成为枯燥无味的沉重负担。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于成功的中学历史课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不是很多,这种认识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面临这种问题的情况下,找出适合的方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培养师生情感,改进教学方法,克服学生思想障碍等等。
  关键词: 中学生 中学历史 兴趣培养
  
  历史知识的最大特点是过去性和抽象性强,偏重于文字上的叙述,中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还处在感性和形象阶段,这就决定了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就会显得索然寡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引导中学生重视历史学科
  “兴趣”是一切伟大发现和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学习的根本动力。目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历史被视为“副科”,高中历史同样受到冷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毫无兴趣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他们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完成历史作业、不做历史习题、不看历史书等。这也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历史的主要原因。没有兴趣便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中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中学历史的必要性
  历史知识是对人类过去行为的客观描述,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有选择、有意识的记录,因此历史的内容具有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的特点,容易激发感情,激励意志;又由于历史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是有血有肉的,它寓哲理于史实,寓智慧于真理,有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根据历史知识本来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化教育学和心理学技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学习中学历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学历史是一座将过去、现在、将来连接起来的桥梁。透过这座人类光辉历程的桥,人们可以从中寻求到指导现实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感应时代的脉搏;总结兴国安邦之道。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说的好:“如果没有历史学,社会科学就不完整。只有历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进程和社会制度如何发挥作用所需要的认知能力” 。
  3、中学生明白学习历史是个性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社会可以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涵。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历史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读史使人明智”,鲁迅先生曾说:“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单而可靠的书” 。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作为中学生就更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一个了解历史懂得历史的人,对于做任何事情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力量,如《南齐书·序》中所讲:“其名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比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可见学习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历史的重要性表现为能培养人良好的思想行为,尤其是中学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中学生正处在接受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阶段。学好中学历史对他们端正态度,认清国情,明辩是非是大有益处的。
  二、帮助中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畏难情绪
  由于“重理轻文”传统观念的影响,历史学科被带上了“副科”的帽子而长期身居“冷宫”。由于这种传统的影响,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占中学生人数比例40%以上的人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是因为在他们心中对学习历史知识始终具有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中学历史知识。要帮助中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思想障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中学历史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
  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从内心热爱自己的专业,一自己对历史学科的浓烈兴趣和挚热情感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果本身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专业思想不坚定,为了个人的私立,应付差事的从事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呢?那样又何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对中学历史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对历史课的认识不够深刻,因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思想障碍。中学历史教师要想让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感,让中学生充分认识历史课的意义。让他们克服对待历史课程所存在的思想障碍。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中学历史课的兴趣。
  2、中学教师要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教师要坚持不懈,理直气壮地宣传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杜绝学生的这种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的想法。教师要通过中学其他课程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来讲学好历史课对于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性,用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文学家等人物的成就同他的历史知识的修养关系来阐述历史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
  3、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记忆技巧
  任何一们独立的学科,都有一些基本知识需要通过记忆才能掌握,但这里的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而所谓的”死记硬背”并不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唯一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讲解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的直观具体形象。以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培养师生情感
  师生感情也是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以人育人,以人教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而且有师生之间的情感活动和思想交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以人格和教学水平,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敬佩。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十分的亲密。学生必然会很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程,并能很好的完成课堂任务。反之,师生关系达不到融洽的程度,就很难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这个老师以及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下面就如何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做一下分析:
  1、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自身完美的人格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同时还要注意利用课外时间,主动的去接近,了解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近了解自己,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而且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对课程感兴趣,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使历史课富于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
  2、寓教于情,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对任何的一件事物所持的态度都与他对这个事物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就必须以师生间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使学生坚固的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历史知识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成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掘历史知识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情感。
  3、以史为鉴,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赋有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当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例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其中的许多事例就能激发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中法战争时中国的不败而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自己讲课的风格,有震撼里的言语,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我相信一定能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新课程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着不断改进,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中,无论是综合课、讲授新知识课还是复习课,一般说来都不应当用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到底,而应是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教师要设计好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设计好每堂课的开端,采用新颖别致,形式多样的导课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能为主题教育渲染气氛。因此,教师新课的导语,要做到“声情并茂”,或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采用诗歌,民谣等,增强叙事的形象性和真实性,使某些历史知识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的。历史课不等同于历史故事课。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历史事件过程的细节和场景,而且还要求掌握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对比,以形成抽象的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和客观规律,并能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但所以这些教学目的完成,单靠形象直观的教学是不能完成的,根据笔者的学习经验。总结以下方法以及自己的心得。
  3、 教师应该就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来讲历史
  历史教师要恰当的运用古为今用的原则,将历史同现实联系起来,就在历史与现实结合点上来讲述历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清楚的认识现实,把握未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这样学生会真正感到学史能明智,其学习兴趣也就会产生。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中学生的自觉性,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切实使教育有质的提高。达到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所说的境界:“今教童子必然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上课学练积极性不高,以及传统体育考核模式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考核形式单一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体育课堂量化考核以期能够对提高高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更应倍加珍惜中国文化,使之代代相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一、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设计rn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教学系统,也是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多年来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积弊,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过分强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 主体地位 政治教学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
摘 要:小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基础石。做好小学教学管理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理论与实际现实间存在很多不匹配的情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中,本文总结分析了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讨论了尚需完善的问题与体制。这对加快我国义务教育改革进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小学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是
期刊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现代房屋在耐久性方面的问题,而影响房屋耐久性及其寿命的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房屋的结构稳定性了.但是当前在建筑施工领域,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
探究式教学在职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动性,改变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消除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