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比较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的音乐文化也最丰富。本文对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内蒙古北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比较,即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比较。
  关键词:黑龙江 内蒙古 北方民族 音乐文化比较
  一、二者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
  (一)山歌小调类歌曲
  歌曲或称民歌、山野歌曲和小调歌曲,在二者中的称谓与概念大同小异。称谓分别是:蒙古族:道;达斡尔族:扎恩达勒;鄂温克族:赞达拉嘎;鄂伦春族:赞达勒;赫哲族:嫁令阔。蒙古族的道,以曲调和演唱法划分为“奥尔图音道”(长调)和“宝古尼道”(短调),长调又分一般长调与潮尔长调。赫哲族民歌中像蒙古族长调类的歌或山歌类的歌很少见,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族中类似长调或山歌类的歌却很多,不过在风格上则因民歌而异。
  (二)民间“歌舞”音乐
  二者都经历过原始的狩猎时期,尽管目前这些民族的歌舞比起早期有了大的变化和发展,但仔细分析,仍可找出程度不同的原始狩猎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段。它集中反映在歌与舞的不分家上,有歌必舞,有舞必歌,它是由最原始狩獵时期的“圆圈歌舞”形式演变过来的。这些民族传统歌舞的称谓是:蒙古族:选卜先(元代后称孛只或孛只克)安代、浩特格沁;达斡尔族:鲁日格勒(也称哈库麦勒、阿罕伯勒),麦日西格;鄂温克族:鲁克该勒;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赫哲族:天鹅舞(亦称哈康布力)。
  蒙古族的传统歌舞更为丰富多彩,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发展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其古老的歌舞在《蒙古秘史》中称选卜先,目前安代歌舞十分盛行,孛只克仅指舞蹈。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完全是由传统狩猎歌舞演化来的,亦发展得很完美,哈库麦勒的舞蹈部分麦日西格,很像莽式的“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的表演程序。麦日西格亦是莽式一词的音转。在鄂温克族的鲁克该勒、鄂伦春族的吕日格仁中,原始狩猎舞的痕迹更为明显:动作中模仿黑熊对斗,舞者口中呼喊着摹仿熊叫的呼号“哈玛、哈玛”等。
  (三)民间“说唱”音乐
  二者传统的说唱形式仍保留着与民歌的血缘关系,它脱胎于民歌,有的直接用民歌的曲调来演唱。二者发展不一,有的民歌未出现说唱艺术,有的民歌只有长篇叙事歌而无说唱歌曲。二者对此类歌曲的称谓:蒙古族:好来宝、乌力格尔;达斡尔族:乌春(亦作乌钦);鄂温克族:长篇叙事歌;鄂伦春族:莫苏昆;赫哲族:依玛堪(亦译伊玛堪)。达斡尔族单指说唱歌,是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形态。序儿与小段寓言故事用民歌演唱,大段故事则用吟诵式的曲调说唱。赫哲族的依玛堪基本用吟诵式的曲调演唱,艺人根据人物与情节需要时有即兴发挥。
  (四)“萨满”歌曲
  二者都曾信奉和崇拜过萨满,在萨满文化中歌与舞占主导地位。萨满代表“三界”发言的主要形式是民歌,但表现能力却有根本性变化。二者对萨满的称谓是: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勃(亦译博)、称女萨满为奥得根(亦译亦都罕);达斡尔族:雅德根(亦称萨满);鄂温克、鄂伦春二族:萨满(亦称萨玛);赫哲族同满族。
  萨满在这些民族中都曾起过宗教的某些职能作用。各族的萨满在举行仪式时都穿法衣、持法鼓,有固定的神词、神歌、神舞,所不同的是,用的词、歌、舞和表演方法都是本民族的。
  二、二者民歌旋律和曲体的比较
  (一)二者传统民歌的典型风格和基本特征
  二者民歌有各自鲜明的民族属性,具体到每首歌都有其民族风格和特点。
  蒙古族保持民族风格最好而且自成体系的是蒙古族的“草原牧歌”。蒙古族全方位、多侧面地继承发展了本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特别是歌舞,而且创立了完整系统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歌的本体特征是草原牧歌风。这一风格的典型音调是长调歌曲,如《辽阔的草原》。
  黑龙江达斡尔族以在原野高歌的“扎恩达勒”为典型。它歌唱民族的历史、英雄、狩猎、放牧、砍伐、打草、骑马赶路等,旋律高亢、激越、辽阔、悠扬。
  (二)民歌调式、节拍之比较
  二者民歌的调式节拍也大同小异。基本用中国五声音阶为主的宫、商、徵、羽调式。不同民族的同一调式的歌风格不同,蒙古族《小情人》与达斡尔族的《心上人》都是羽调式,歌曲结构完全一致,旋律走向基本一样,但风格却各不相同。
  在节拍上除蒙古族有散板式的自由节拍外,四个少数民族民歌基本是四拍、三拍、二拍,一拍歌曲罕见,也有一些混合拍,数量不多。
  三、结语
  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在历史上有着渊源,但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自己的路,由此创造出各自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民族音乐中的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2015B063)。
  (作者简介:顾广阳,女,硕士,齐齐哈尔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剧研究)(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祭拜月亮是一种古俗,秦汉前就已经存在,唐以后在女子生活中颇为流行.有关女子拜月习俗的内容,在唐诗宋词中已有所体现.宋元南戏中所描述的拜月情景,是在文学传统上的秉承.本
《红辣椒》是金敏的最后一部动画电影作品,深夜成人的诱惑、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严肃的社会映射与批判、神奇瑰丽的想象、色彩斑斓的画面、女性命运的展现、人性弱点的揭露,共
目的 探讨长期饮酒对大鼠周围神经功能及形态的影响,并观察辅酶Q10对其所起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60只三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高剂量酒精组(HA)24只、低剂量酒精组(L
目的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居于第二位。由于病程长且对各种治疗反应差,现已成为眼科的主要慢性、难治性眼病。药物治疗疗程长、疗
摘要:编剧的具体实践证明,剧本创作一般是从人物开始的,编剧的精力在创作过程中也大半花在人物的塑造和表现上。  关键词:剧本 人物 形象 塑造 情节结构  在孕育剧本主题思想的时候,剧本创作者的脑子里必然有一些人物、一些情节、一些台词开始活动起来,并逐渐明确,待到主题思想初步确立的时候,人物、情节和台词就都有了一定的雏形。主题思想的胚胎里已具有以上四个成分的萌芽,哪一部分是主导的,是应当搞清楚的。在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浪漫主义晚期的音乐特点,并结合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品,阐述了浪漫主义晚期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希望对研究音乐理论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浪漫主义晚期 瓦格纳 马勒 理查德·施特劳斯  浪漫主义与之前古典主义崇尚的“理性”相反,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之后,人民的思想得到自由和解放,尤其是艺术家更加崇尚“感性”,把自我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到作品中。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经历了萌芽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一定会和其他对象产生细微的联系,这种微妙的联系包括内在与外在的对象。在苏州“十番锣鼓”的音乐模式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觉到内在体系中包含的文字结构、曲式结构以及声音结构等等,外部体系包括传承方式、传播的媒介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在发源和生存时期,“十番锣鼓”依附于昆曲堂名这一生存载体而存在,并对后来的昆曲乐器,尤其是昆曲锣鼓的演变产生了塑造和滋养作
目的:明确Fas(fatty acid synthase)和Fas-L(Fas-Ligand)在鼻息肉(nasal polyps NP)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取30例鼻息肉及同期鼾症手术切除下
该课题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同时用银杏天宝(ginkgo biloba extract,Egb)进行保护,通过观察和测定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指标,免疫学方法来探讨银
患者,张××,25岁,已婚,住院号476172。因“停经51天,阴道出血伴下腹坠胀6天”就诊,门诊以“异位妊娠”于2002年8月22日收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常推迟1周。LMP为2002年7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