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行为取向、动机形成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据,探索大学生生活世界负面影响因素、导致“庸俗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探索方法对策,引导大学生告别“庸俗”,健康成长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庸俗化;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关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探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门话题。以大学生生活方式庸俗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庸俗化”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建设的新方法,通过提出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建设的主要对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
一、“庸俗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沉迷网络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和思想观念等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庞大而繁杂的网络信息冲击,难以区分其中的利弊,又被新鲜缤纷的事物所吸引,导致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大学生沉迷网络聊天、影视视频或互动游戏,占据了其业余生活的60%以上,过度沉迷网络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多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甚至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二)金钱至上
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追逐潮流,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互相攀比的心理。服饰消费名牌化、饮食消费高档化、娱乐消费新潮化,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作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思进取、急功近利,把读书、就业当作以后挣大钱,过上拜金主义生活的手段。金钱致上的错误观念忽视了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扭曲了其人生奋斗的目标,甚至促使少数大学生为了金钱走上偷盗的犯罪道路。
(三)自我为中心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通存在自私心理,无论做什么都先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都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照顾自己的情绪和利益,即他人均应为我服务“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具体体现在过高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紧张、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我行我素的行为。但却常常伴随着内心的极度脆弱、自我封闭或任性张扬的性格弱点。
二、“庸俗化”形成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思想上立即有所放松,脱离了老师家长的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网络的田野中满足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喜欢新鲜和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加之自制力较差,一旦痴迷其中,便执迷不悟。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到大,父母长辈的溺爱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别人为“我”服务,事事都满足“我”的要求,在集体中往往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缺乏包容和忍让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习惯了在家中吃最好、用最好的独生子女,面对同学间的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难免会在心里有所攀比。
大学生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又渴望摆脱这种依赖,表现在听不进任何说服教育,对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富有挑战意识和叛逆性格,逆反心理比较强。对他们来说,父母、老师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网络中的“花花世界”则会让他们一接触到就再也不愿意离开。
(三)道德教育的缺失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家长和老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推崇“赏识教育”,不敢指出孩子的错误,容易让孩子过高地评价自己;物质上百分百满足,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内心脆弱、经不起挫折……这些做法貌似符合现代潮流,主张成才、主张自由、主张关爱,却适得其反。
三、“庸俗化”的纠正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
大学生在学校以学业为重,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上,业余的娱乐活动应适度。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健康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明白网络只是一个信息桥梁,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工具。人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人本身才能得到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证明和认识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实践是实行主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主体意识、培养主体人格,做一个勇于创新生活,敢于追求幸福,能够负责任的社会合格之人。
(二)家庭应配合学校做好引导工作
家庭经济条件、消费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大学生“庸俗化”的主要原因,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常因父母在外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易使他们认为赚钱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经济条件稍差的家庭会因经济压力影响到孩子接受教育,易使孩子因此感到自卑,这样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脱离苦日子,过上舒服的日子。另外,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对子女进行示范教育,以身作则,并试着让孩子学会理财,授之以渔。
(三)改善校外教育环境
许多人认为“教育管理学生是老师的事”。的确,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责无旁贷,但正如打仗一样,要赢得阵地战,离不开后方的配合与支援。现代教育是社会性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校外教育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断除大学生“庸俗化”现象,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离不开校外社会环境的改善。大众媒体应传播健康、积极的社会信息,避免错误舆论;政府职能部门应依法处理各种违规网吧、不良视频等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社会群体和家长也应协助监督管理,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办好教育为人民,人民教育靠大家,教育管理学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杰,黄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2(4):60 -63
[2]郝鹏.对主体性思政教育模式之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8(1):130 -13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3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生活世界“庸俗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JGZXS13063),2013
作者简介:田其濡,女,1985-07,民族汉,本科,讲师,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庸俗化;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关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探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门话题。以大学生生活方式庸俗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庸俗化”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建设的新方法,通过提出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建设的主要对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
一、“庸俗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沉迷网络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和思想观念等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庞大而繁杂的网络信息冲击,难以区分其中的利弊,又被新鲜缤纷的事物所吸引,导致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大学生沉迷网络聊天、影视视频或互动游戏,占据了其业余生活的60%以上,过度沉迷网络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多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甚至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二)金钱至上
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追逐潮流,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互相攀比的心理。服饰消费名牌化、饮食消费高档化、娱乐消费新潮化,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作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思进取、急功近利,把读书、就业当作以后挣大钱,过上拜金主义生活的手段。金钱致上的错误观念忽视了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扭曲了其人生奋斗的目标,甚至促使少数大学生为了金钱走上偷盗的犯罪道路。
(三)自我为中心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通存在自私心理,无论做什么都先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都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照顾自己的情绪和利益,即他人均应为我服务“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具体体现在过高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紧张、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我行我素的行为。但却常常伴随着内心的极度脆弱、自我封闭或任性张扬的性格弱点。
二、“庸俗化”形成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思想上立即有所放松,脱离了老师家长的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网络的田野中满足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喜欢新鲜和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加之自制力较差,一旦痴迷其中,便执迷不悟。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到大,父母长辈的溺爱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别人为“我”服务,事事都满足“我”的要求,在集体中往往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缺乏包容和忍让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习惯了在家中吃最好、用最好的独生子女,面对同学间的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难免会在心里有所攀比。
大学生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又渴望摆脱这种依赖,表现在听不进任何说服教育,对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富有挑战意识和叛逆性格,逆反心理比较强。对他们来说,父母、老师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网络中的“花花世界”则会让他们一接触到就再也不愿意离开。
(三)道德教育的缺失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家长和老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推崇“赏识教育”,不敢指出孩子的错误,容易让孩子过高地评价自己;物质上百分百满足,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内心脆弱、经不起挫折……这些做法貌似符合现代潮流,主张成才、主张自由、主张关爱,却适得其反。
三、“庸俗化”的纠正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
大学生在学校以学业为重,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上,业余的娱乐活动应适度。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健康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明白网络只是一个信息桥梁,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工具。人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人本身才能得到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证明和认识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实践是实行主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主体意识、培养主体人格,做一个勇于创新生活,敢于追求幸福,能够负责任的社会合格之人。
(二)家庭应配合学校做好引导工作
家庭经济条件、消费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大学生“庸俗化”的主要原因,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常因父母在外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易使他们认为赚钱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经济条件稍差的家庭会因经济压力影响到孩子接受教育,易使孩子因此感到自卑,这样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脱离苦日子,过上舒服的日子。另外,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对子女进行示范教育,以身作则,并试着让孩子学会理财,授之以渔。
(三)改善校外教育环境
许多人认为“教育管理学生是老师的事”。的确,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责无旁贷,但正如打仗一样,要赢得阵地战,离不开后方的配合与支援。现代教育是社会性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校外教育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断除大学生“庸俗化”现象,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离不开校外社会环境的改善。大众媒体应传播健康、积极的社会信息,避免错误舆论;政府职能部门应依法处理各种违规网吧、不良视频等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社会群体和家长也应协助监督管理,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办好教育为人民,人民教育靠大家,教育管理学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杰,黄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2(4):60 -63
[2]郝鹏.对主体性思政教育模式之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8(1):130 -13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3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生活世界“庸俗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JGZXS13063),2013
作者简介:田其濡,女,1985-07,民族汉,本科,讲师,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