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失物招领何以遭遇“网暴”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11日早上8点,某高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在教室座位抽屉里捡到一个iPad和一支苹果电子笔。他发现iPad设置为全英文,且内置多款英语应用,因此判断失主可能是留学生。基于这一推测,他发布了中英文失物招领,并在捡到iPad的座位留下了纸条,写上自己的电话和QQ 号。但他没想到,“所有的噩梦从中午开始”。11日中午,他先收到一个QQ小号的好友申请,对方直接对其进行私信辱骂。于是11日14时,他在QQ空间发布了一篇文章解释整个事件,而从当晚开始,他开始受到更多人的私信骚扰。
  事件持续在多个平台发酵,有媒体发声:“用思考代替盲从,用理性沟通代替情绪表达,才能摒弃偏见。”
  时评链接
  双语失物招领是一张诚信和文明自信试纸
  □张立
  拾金不昧本来是美德,但因为捡拾者使用双语失物招领启事,却被同学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在QQ、微信上备受骚扰。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使用双语到底算不算崇洋媚外?在如此开放的当下,使用双语失物招领,又如何被确认为崇洋媚外?
  但在一些人眼里,使用双语就是对外国人卑躬屈膝、崇洋媚外,降低了国人的身价。根据这样的逻辑,国内不少公共场所开通的双语广播,设置的双语交通标识等公共服务标志,在不少国际性的公共活动中,安排了外语志愿者等等,这些情况原本极大地方便了中外交流,密切了各界友谊,却都可能被这些人列入崇洋媚外的范围之中予以攻诘。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在归还失物的过程中,捡拾者本人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基础,发布英语招领啟事,对于捡拾者本人而言是一件极容易的事,还可以提高物归原主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攻诘者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其本人在异国丢失东西,又不熟悉异国所在语言时,是否也期待当地人发布双语失物招领公告呢?
  当攻诘者把拾金不昧者批评为崇洋媚外,这种人格侮辱,显然已经超出了个人言论表达的范畴。高校本应该坚持包容并蓄、文明平等,在出现争议时,应该文明表达,出现分歧时,应该有序交流。双语失物招领公告被攻击,让捡拾者不堪其扰,凸显出一些高校学生思想的狭隘,视界的短视,理念的滞后,完全与当下包容并蓄、文明平等、开放互利的时代潮流相违背,着实让人耻笑。
  双语失物招领,体现了当下外语教育水平,也体现了捡拾者敦厚的性格、开阔的视野。对双语失物招领的攻诘,也恰恰如同一张文明自信试纸一样,试出了一些人的狭隘和自卑。这些人的言行,早已不符合时代潮流,必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适用主题:思考代替盲从;爱国与文化自信;理解与宽容;文明与诚信;少一点偏见……
  文本解读: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黄传福
  角度一:爱国与文化自信。
  当一张“双语失物招领”的告示因为被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而被失当解读时,一段拾金不昧的佳话就演变成了丑陋的网络暴力闹剧,这背后假“爱国”之名将纯粹的“失物招领”做阴暗解读,折射出的是萎缩的精神世界。高校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更应有家国意识与良好的国家心态、个人涵养,无论对同胞还是对他族,都应包容与理性。
  角度二:多点理解与宽容,不让情绪伤害善良。
  “拾金不昧”是良善之行,是文明社会自当倡议的美德,与身份、地位、国籍、性别皆无关系,无理的猜测与恶意攻击,不仅毫无根由,更进一步让情绪暴露自身的粗鄙与浅薄。用内心偏狭与阴暗来揣测已是不该,让充溢恶意的语言攻击消弭善良,更是贻笑大方。多点理智,多点理解,多点宽容,社会才会更加文明与美好,不是么?
  学生运用示例
  一张“双语失物招领”因为被恶意曲解、刻意误读而溢出校园之外,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折射出的是一部分人凡是事涉外国人的,便不问事理,习惯性质疑乃至习惯性扣帽子,表面的强硬和激烈暴露出的是内心的脆弱和自信心的匮乏。民族自强与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排外,反之,全球化浪潮席卷下,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进、积极开放、包容并蓄,这样宽容自信的民族,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之林。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李曼儿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叮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响起,我匆忙跑到座位上,开启了一天奋笔疾书的生活。  有人说,高三就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走得过去,便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走不过去,就只能退往那充满荆棘的无边黑暗。他们只看到了高三的苦和累,却没有静下心来,眺望远处,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啊!  “唉,高三真的好累!”“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我的耳边时常会“激荡”起这样的声音。我笑笑,捧着手中的《文学与人生》,静读不语。高
让花儿跟太阳一起“跳舞”  咱们常见的花盆(pén)都是静止不动的吧?所以花盆里的植物只有一面能晒(shài)到太阳,久而久之,晒不到太阳的一面就长得不够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AG disseny工作室设计出了一款可以让植物跟着太阳的移动而“跳舞”的花盆。这种花盆底部就像一个陀螺(tuó luó),整个花盆能绕着这个“陀螺”的顶点轻轻转动,这样,花盆里的植物就能全方位地接受阳光的照耀(yào)啦
你知道吗?狐狸真的是个胆小的家伙!
电视就像一个上知(zhī)天文、下知地理的小精(jīnɡ)灵——懂(dǒnɡ)得那么多的知识,了解(jiě)那么多的新闻(wén),所以,看电视是深受咱们喜爱的娱(yú)乐休闲(xián)方式哦。别不信,咱们可是做过调查,掌握(zhǎnɡ wò)充分的证据了哟——  ★我的小调查  谢曜阳:我调查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yí)等,其中有2个人喜欢看电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个小时,最喜欢看《新闻
内容介绍:  小男孩是大树的玩伴(bàn),他爬(pá)树、摘(zhāi)树叶、吃苹果,在树荫(yīn)下乘凉(chénɡ liánɡ),在树枝上荡(dànɡ)秋千。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可是,男孩渐(jiàn)渐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shuǎ)。男孩长大后,希望(xī wànɡ)获得金钱,大树便把苹果给了他;男孩需(xū)要建立(jiàn lì)家庭,大树把树枝给他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花样年华,必修上第一单元,都是对青春的吟唱。请结合所学内容,以“送给青春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角度自定,有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首先思考:要送给我什么东西,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代表什么,有什么意义?得到了这些东西我会变得怎样?结合第一单元做学内容仔细思考,可知送给青春的我的东西一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1.是11时12分,太好了,快要吃午饭咯!
2008年,《今日小学生》生出了一个“胖宝宝”,它的名字叫《学苑创造》。  “胖宝宝”用“创造”作主题,拿“学苑”当据点,以“创新”为能事,将带着咱们:  学会动脑——开阔眼界,在学苑和社会万象中寻找创新的起点。  学会欣赏——欣赏他人,欣赏大自然风采,探索与他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奥妙。  学会动手——做手工,做实验,让咱们的手、脑变得更灵活。  学会学习——链接课堂,高手指路,让咱们的学习好得
1 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猕猴、长颈鹿和近视猫前去采摘。走着走着,一条鳄鱼河挡住了去路。  2 正在为难时,眼尖的小猕猴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象伯伯刚刚造好了一只小木船。  3 象伯伯的算术不太好,他正在为算造船成本发愁呢。原来,造这只小船花的钱就在下面这个式子里,一共是△□○元。谁能帮帮象伯伯呢?  4 好在近视猫的算术极好,她很快就帮象伯伯算出了答案,借到了船,大家安全地过了河。  对了小朋友,你知道
松毛虫前进时排成一路纵队,像一条没有断头的长绳,每只虫子都用自己的头够着前面一只虫子的臀部。走在队伍前开路的毛虫,可以随意地游荡,踏出复杂多变的曲线,所有其他的毛虫会一丝不苟地踩着它那弯弯曲曲的线路前进。人们把这种啃咬松树的虫子,叫作结串而行的毛毛虫。  前进中的毛虫,从来不会调头返身,它们绝对想不到在自己的细绳索上,做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为了能按来时的路返回,它们必须先吐出一条迂回到来路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