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枕动脉(OA)-小脑后下动脉(PICA)搭桥或双侧PICA吻合,完成PICA血流重建合再行动脉瘤孤立术的手术方式共治疗代偿不良的累及PICA起始部的椎动脉(VA)夹层动脉瘤6例,将结果总强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一、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患侧肩下垫枕,头部转向健侧,使钻孔点位于头部最高点.先将一根一次性输液器剪去金属静脉穿刺针,另外一端交台下巡回护士接500ml生理盐水瓶,暂时关紧滴速调节器备用.采用单孔冲洗、引流,切开硬脑膜在暗红色液化血肿喷出时将已准备好的输液器细管插入血肿腔后部,打开滴速调节开关,调节滴速,使液体从骨孔持续流出。
期刊
我的老师赵以成教授,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他去世时享年66岁,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是100岁.从1952年我进入天津医学院神经外科开始,赵以成就是我的老师,1954年12月,卫生部邀请前苏联神经外科专家阿鲁秋诺夫和赵以成在北京医学院附院共同培训中国神经外科医生。
期刊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对颅骨缺损面积较大、部位特殊、塑形有一定难度的5例病人利用计算机进行颅骨修补材料三维塑形,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本文探讨了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并通过单独依靠CTA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研究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帮助。
期刊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科室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7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3%.男:女=1.28:1,平均发病年龄31.9岁.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53例,头昏头晕18例,肢体乏力15例,视力改变9例.肿瘤主要来源于透明隔50例.肿瘤误诊率64.4%.手术治疗中,肿瘤全切率80.8%,死
2003年5月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蝶骨腩电监测电极,加用于常规视频脑电监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期刊
患者 女,37岁.因头痛、头昏20余年,加重半个月入院.CT见图1.入院诊断:左顶骨内生性骨瘤.行左顶颅骨骨瘤切除术,术中见颅骨内板光滑完整,未见异常骨组织,颅骨内板与硬脑膜无粘连,硬膜局部扪及1.5cm×1.5cm大小的质硬区,剪开硬膜见一约2cm×2cm×1.5cm大小的肿物,乳白色、质硬、呈骨性,表面光滑,与脑组织界限清楚。
期刊
期刊
患者男,52岁.胸背部不适,伴左上肢及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无病变及异常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期刊
患者男,31岁.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2个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双眼颞侧视野缺损.双侧视乳头水肿.眼睑无下垂.行头颅MRI检查发现"鞍区肿占位",于1998年3月在全麻下经额切除鞍区肿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