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技术的成熟,大体积混凝土其地下室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受到工程施工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也在不断攀升。裂缝的出现对于整体建筑质量水平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为了拒绝这种隐患,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总结防控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裂缝防控
1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的中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日益增多,但这并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因此地下室工程技术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发展了起来。现在的地下室建设趋势是:地深、板厚、面大,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室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整体建筑安全性将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源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寻求裂缝的防控解决措施。
2 地下室裂缝种类
2.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混凝土温度应力反映引起的,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地下室工程对温度裂缝控制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很多相应的施工措施:水管循环冷却,混凝土级配,选用优质水泥。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温度裂缝,对施工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2.2 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主要是指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尤其是使用商用混凝土),其表面干燥后出现的微细裂缝。经过国内外相关专家多年研究表明,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表面出现水分散失过快问题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因此,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表面保湿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3 收缩裂缝
目前工程上主要关注和研究的裂缝类型是由于水泥的干缩和自缩而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而言混凝土因干缩引起的极限收缩应变可以达到2×10-4左右。引起收缩裂缝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重构建之间的约束关系,因为混凝土施工早起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容易开裂,所起早期的湿养措施就特别重要了。
3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
在目前大多数地下室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在施工前首先要将模板内部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在进行浇筑和振捣工序:
(1)分段流水施工,对每一流水段内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采取连续浇筑方式,继续需要间歇,间歇时间也必须尽可能的短,并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
(2)为了防止混凝土施工出现分层离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必须由料斗或者泵管等工具倾倒而出,且混凝土自由浇筑高度并不需要控制在2m以内。
(3)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浇筑前,必须在底部先添置厚度为30~50mm的同配比去石子砂浆。
(4)在浇筑混凝土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看模,不间断地观察模板、钢架、预埋件和孔洞的建设情况,以防发生变形移位,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并且需要立即开展抢修维护工作,防止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
(5)最后使用30或者50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快插和慢拔施工。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普及,人们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裂缝现象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地下室工程中常见的裂缝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4.1 水化产热
混凝土缺乏良好的导热性,而作为施工材料之一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提高,加之混凝土浇筑初期,其应力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比较比较低,无法对水花热量产生约束。随着混凝土施工时间的增长,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对结构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时,温度裂缝便产生了。
4.2 结构约束失衡
混凝土各结构之间在整体变形时会相互约束来阻碍变形的发生。结构约束种类主要分为:外约束和内约束两种。外约束是指结构的边界支撑物对结构变形的约束;内约束是结构内部各质点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相互约束。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会产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又受到约束,便产生了应力,应力超过允许值便可能产生裂缝。
4.3 环境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周遭环境尤其是气温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内部浇筑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外界温度骤降,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就会拉长,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健康成型都是非常不利的。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是引起温度应力反应的主因,所以当出现较大内外温差时,对混凝土外部的温湿保护就极为重要了。
5 裂缝的防控措施
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裂缝的一些防控措施。
5.1 选择合适材料
材料选择主要考虑水泥和骨料两个方面,由上所述,施工过程的水泥的水化热量引起的混凝土内外部强烈的温度反差是造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骨料的膨胀系数以及含泥量对水化热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综合这些因素,现在地下室建设工程中开始着重对材料的选择控制,例如选择低水化热水泥,膨胀系数较小、含泥量低、连续级配的骨料,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水化热的效用。
5.2 选择合适外加剂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发现,当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保持在20℃以下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但仅凭材料选择的控制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所以为了解决工程施工中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必须在外加剂方面考虑,经过实践证明,施工过程中适当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效果。
5.3 增加表面保温保湿措施
为了降低内外温度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内部冷却外部保温是两个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升的过快引起强烈的内外温差可能会导致内部结构裂缝产生;而忽略混凝土表面的保温保湿工作同样也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工作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修筑防风保护墙,即在其暴露在外的表面覆盖各种层状材料,将保温材料固定在混凝土表面,这是目前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保护措施。
5.4 改进施工方法
目前,地下室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的改进主要朝着降低施工温度方向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降低浇筑温度、减小水化热量、调节混凝土内外部温度。
5.5 加强温度监控力度
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度监控力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在重要位置设置温度探测点,每隔10分钟左右探测比较一次温度,通过计算机计算分析,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裂缝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地下室建筑工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施工质量、防水质量要求非常高。而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和施工完成质量,进而会出现钢筋锈蚀、水泥碳化等恶劣现象,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裂缝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8.
[2] 罗雪萍.台州地区民用建筑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0.(3).
[3] 陈贵平.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隙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09
[4] 王志永.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学之友,2010,(27).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裂缝防控
1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的中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日益增多,但这并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因此地下室工程技术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发展了起来。现在的地下室建设趋势是:地深、板厚、面大,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室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整体建筑安全性将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源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寻求裂缝的防控解决措施。
2 地下室裂缝种类
2.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混凝土温度应力反映引起的,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地下室工程对温度裂缝控制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很多相应的施工措施:水管循环冷却,混凝土级配,选用优质水泥。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温度裂缝,对施工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2.2 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主要是指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尤其是使用商用混凝土),其表面干燥后出现的微细裂缝。经过国内外相关专家多年研究表明,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表面出现水分散失过快问题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因此,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表面保湿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3 收缩裂缝
目前工程上主要关注和研究的裂缝类型是由于水泥的干缩和自缩而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而言混凝土因干缩引起的极限收缩应变可以达到2×10-4左右。引起收缩裂缝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重构建之间的约束关系,因为混凝土施工早起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容易开裂,所起早期的湿养措施就特别重要了。
3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
在目前大多数地下室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在施工前首先要将模板内部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在进行浇筑和振捣工序:
(1)分段流水施工,对每一流水段内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采取连续浇筑方式,继续需要间歇,间歇时间也必须尽可能的短,并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
(2)为了防止混凝土施工出现分层离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必须由料斗或者泵管等工具倾倒而出,且混凝土自由浇筑高度并不需要控制在2m以内。
(3)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浇筑前,必须在底部先添置厚度为30~50mm的同配比去石子砂浆。
(4)在浇筑混凝土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看模,不间断地观察模板、钢架、预埋件和孔洞的建设情况,以防发生变形移位,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并且需要立即开展抢修维护工作,防止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
(5)最后使用30或者50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快插和慢拔施工。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普及,人们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裂缝现象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地下室工程中常见的裂缝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4.1 水化产热
混凝土缺乏良好的导热性,而作为施工材料之一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提高,加之混凝土浇筑初期,其应力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比较比较低,无法对水花热量产生约束。随着混凝土施工时间的增长,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对结构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时,温度裂缝便产生了。
4.2 结构约束失衡
混凝土各结构之间在整体变形时会相互约束来阻碍变形的发生。结构约束种类主要分为:外约束和内约束两种。外约束是指结构的边界支撑物对结构变形的约束;内约束是结构内部各质点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相互约束。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会产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又受到约束,便产生了应力,应力超过允许值便可能产生裂缝。
4.3 环境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周遭环境尤其是气温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内部浇筑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外界温度骤降,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就会拉长,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健康成型都是非常不利的。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是引起温度应力反应的主因,所以当出现较大内外温差时,对混凝土外部的温湿保护就极为重要了。
5 裂缝的防控措施
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裂缝的一些防控措施。
5.1 选择合适材料
材料选择主要考虑水泥和骨料两个方面,由上所述,施工过程的水泥的水化热量引起的混凝土内外部强烈的温度反差是造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骨料的膨胀系数以及含泥量对水化热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综合这些因素,现在地下室建设工程中开始着重对材料的选择控制,例如选择低水化热水泥,膨胀系数较小、含泥量低、连续级配的骨料,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水化热的效用。
5.2 选择合适外加剂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发现,当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保持在20℃以下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但仅凭材料选择的控制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所以为了解决工程施工中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必须在外加剂方面考虑,经过实践证明,施工过程中适当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效果。
5.3 增加表面保温保湿措施
为了降低内外温度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内部冷却外部保温是两个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升的过快引起强烈的内外温差可能会导致内部结构裂缝产生;而忽略混凝土表面的保温保湿工作同样也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工作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修筑防风保护墙,即在其暴露在外的表面覆盖各种层状材料,将保温材料固定在混凝土表面,这是目前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保护措施。
5.4 改进施工方法
目前,地下室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的改进主要朝着降低施工温度方向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降低浇筑温度、减小水化热量、调节混凝土内外部温度。
5.5 加强温度监控力度
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度监控力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在重要位置设置温度探测点,每隔10分钟左右探测比较一次温度,通过计算机计算分析,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裂缝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地下室建筑工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施工质量、防水质量要求非常高。而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和施工完成质量,进而会出现钢筋锈蚀、水泥碳化等恶劣现象,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裂缝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8.
[2] 罗雪萍.台州地区民用建筑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0.(3).
[3] 陈贵平.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隙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09
[4] 王志永.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学之友,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