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京,是河南省开封市的古称,开封是一个位于中国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开封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辖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开封新区(金明区)五区。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
开封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宋代特色为主,元、明、清、民初特色齐备,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史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现有清明上河园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包公祠、开封府、铁塔公园、中国翰园、焦裕禄纪念园七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点)11个。
今年“五一”小长假,河南省开封市的旅游业再获丰收,共接待游客174.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5.3%。伴随着旅游的红火,开封文化产业综合收入也大幅增长。开封以文切入,借文造势,靠文发力,充分利用清明文化节、菊花花会和系列文化活动释放经济能量,助推经济升级,找到了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发展道路。根浸古脉彰显宋韵
傍晚的书店街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是阁楼式的建筑,青砖绿瓦、雕窗飞檐,南北绵延600多米。有不少游客第一次到开封,都说自己仿佛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2011年8月,开封提出建设独具宋文化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开封以宋都古城保护与复建工程为依托,以文化旅游、演艺餐饮、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为载体,以精品文化工程为抓手,将文化发展和城市运营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业、书画工艺美术业、饮食文化业、休闲娱乐业等七大文化产业。通过整修书店街。复建鼓楼、城摞城遗址博物馆、清明上河城等,对开封现有文化元素进行改造提升,千年古城特色愈浓,为广大游客所喜爱。
“文化是开封的第一优势。如何让开封这个第一优势真正变成生产力?如何让文化助推经济发展升级?必须在‘化’字上做文章,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个大平台。”中共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
深耕文化点文成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在悠扬的丝竹声中,身着宋服的乐女演绎着李清照的《一剪梅》,舞女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衣裙在空中随风摆动。这是开封龙亭“宋词乐舞”文化周的活动现场。一曲歌罢。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文化“点文成金”。清明上河园借助一幅画、一个机制、一台大戏、一个文化节,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成为全国知名景区。
2012年2月以来,开封月月都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周活动,陆续推出有龙亭公园龙文化周、朱仙镇岳庙岳飞文化周、铁塔公园荷花文化周、翰园碑林书法文化周等。除了文化周之外,开封还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大型纪实性豫剧《刘青霞》,大型室内精品歌舞剧《宋韵之歌》也在紧锣密鼓打造中。各大景区不断将北宋时期各种民间技艺、勾栏瓦肆的娱乐节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景区,将文化变风景,将风景变资本,将特色变实力,将文化制造变文化创造,构筑起属于开封独有的文化图景。
“梧桐”成荫“凤凰”来栖
“梧桐”的树荫不仅使本地人获益,而且吸引了外来的“凤凰”。
随着良好文化生态的形成,开封用文化广结天下“亲戚”。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纷纷签约。通过国家级的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平台,衍生出了汴西湖文化生态园、东京梦华园、鼓楼复建工程、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工程、古城墙修复工程、老城区“两改一建”工程,二期水系沿岸开发工程等正纷纷开工建设,连远道的阿联酋客商也前来投资精心打造的清明上河城。
在开封市长吉炳伟看来,围绕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开封担负着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使命。要立足于文化资源充沛的现实,通过特殊创意,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使其形成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而加速发展方式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开封的浙商已有2万多人,在汴总投资近5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房地产、家电、通信、家具制造、商贸服务等20多个行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显现出良好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新跨越,加快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撑产业的重要途径。
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方式转变的具体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辖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开封新区(金明区)五区。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
开封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宋代特色为主,元、明、清、民初特色齐备,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史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现有清明上河园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包公祠、开封府、铁塔公园、中国翰园、焦裕禄纪念园七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点)11个。
今年“五一”小长假,河南省开封市的旅游业再获丰收,共接待游客174.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5.3%。伴随着旅游的红火,开封文化产业综合收入也大幅增长。开封以文切入,借文造势,靠文发力,充分利用清明文化节、菊花花会和系列文化活动释放经济能量,助推经济升级,找到了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发展道路。根浸古脉彰显宋韵
傍晚的书店街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是阁楼式的建筑,青砖绿瓦、雕窗飞檐,南北绵延600多米。有不少游客第一次到开封,都说自己仿佛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2011年8月,开封提出建设独具宋文化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开封以宋都古城保护与复建工程为依托,以文化旅游、演艺餐饮、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为载体,以精品文化工程为抓手,将文化发展和城市运营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业、书画工艺美术业、饮食文化业、休闲娱乐业等七大文化产业。通过整修书店街。复建鼓楼、城摞城遗址博物馆、清明上河城等,对开封现有文化元素进行改造提升,千年古城特色愈浓,为广大游客所喜爱。
“文化是开封的第一优势。如何让开封这个第一优势真正变成生产力?如何让文化助推经济发展升级?必须在‘化’字上做文章,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个大平台。”中共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
深耕文化点文成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在悠扬的丝竹声中,身着宋服的乐女演绎着李清照的《一剪梅》,舞女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衣裙在空中随风摆动。这是开封龙亭“宋词乐舞”文化周的活动现场。一曲歌罢。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文化“点文成金”。清明上河园借助一幅画、一个机制、一台大戏、一个文化节,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成为全国知名景区。
2012年2月以来,开封月月都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周活动,陆续推出有龙亭公园龙文化周、朱仙镇岳庙岳飞文化周、铁塔公园荷花文化周、翰园碑林书法文化周等。除了文化周之外,开封还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大型纪实性豫剧《刘青霞》,大型室内精品歌舞剧《宋韵之歌》也在紧锣密鼓打造中。各大景区不断将北宋时期各种民间技艺、勾栏瓦肆的娱乐节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景区,将文化变风景,将风景变资本,将特色变实力,将文化制造变文化创造,构筑起属于开封独有的文化图景。
“梧桐”成荫“凤凰”来栖
“梧桐”的树荫不仅使本地人获益,而且吸引了外来的“凤凰”。
随着良好文化生态的形成,开封用文化广结天下“亲戚”。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纷纷签约。通过国家级的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平台,衍生出了汴西湖文化生态园、东京梦华园、鼓楼复建工程、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工程、古城墙修复工程、老城区“两改一建”工程,二期水系沿岸开发工程等正纷纷开工建设,连远道的阿联酋客商也前来投资精心打造的清明上河城。
在开封市长吉炳伟看来,围绕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开封担负着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使命。要立足于文化资源充沛的现实,通过特殊创意,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使其形成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而加速发展方式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开封的浙商已有2万多人,在汴总投资近5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房地产、家电、通信、家具制造、商贸服务等20多个行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显现出良好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新跨越,加快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撑产业的重要途径。
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方式转变的具体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