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差异性且是独特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从多元智力理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反思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很多教育人士从不同视角作了一定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受到推崇,如“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被作为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并且受到很多教育人士的青睐。而从某种程度上看,多元智力理论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契合度的,如“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鉴于此,笔者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论探析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又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个体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智力,它强调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着重塑造个体在相应环境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此外,从它的内涵来看,智力结构是多维的、开放的,如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因此,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激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来看,对学生有着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如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来创新课程教学。
二、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向的学生是高中生,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结合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科学设置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而多元智力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即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从实质上来看,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联系。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1.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促进课程整合有利于彰显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而促进课程整合是为了进一步保障这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不过受到相关教学环境、教学课时等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切实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变通和调整,如变换教学形式,促进多种智力的交互应用,将其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程教学注重文字、图画、声音的结合,与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融合性。鉴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促进两种学科的综合,最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创建图文并茂的网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别康桥》《沁园春·长沙》等语文内容为素材,并在介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添加相关图片,设置图片属性,整合文字信息。在这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学习需要添加动画、音乐等,最终将设计好的图片插入到网页中进行再次修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自己语文方面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了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在具体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切实注重学生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改变以往那种“我不擅长”“我学不好”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此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信息量比较大,课程教学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在实践学习中强化自己的弱项,丰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教师可实施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从而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例如,针对《用计算机制板报——板块合成》这个模块的教学,教师可先用问题启发学生:构成板报的要素有哪些?接着进一步深入提问:板报板块的构成要素又有哪些?然后为学生引出主题:“文本框的格式设置”在板报制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文本框的格式应该怎样设计,是填充颜色,还是调整大小?是否需要注意线条颜色和样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现自主探索,层层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需要着眼于不同的视角,既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又要顾及到个体的应用能力与活动表现。首先是基础知识与运用视角,如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的?这过程中利用到了哪些搜索技巧?怎么保存信息资料?”然后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其次是基于应用能力的视角,如针对《多媒體信息加工》,教师可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就此设计一期相关的电子报刊,然后以学校为重要范围来宣传。具体的实践中,从学生运用Word文档的综合能力来对学生予以客观评价;最后是活动表现视角,如《因特网信息查找》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指定相关信息,然后引领学生去查找信息资料。在这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可以就此制作一张轶事记录卡,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效性、技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来配合自己的教学,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多元智力理论迎合了教师的这一教学趋向,并引导教师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很多教育人士从不同视角作了一定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受到推崇,如“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被作为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并且受到很多教育人士的青睐。而从某种程度上看,多元智力理论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契合度的,如“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鉴于此,笔者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论探析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又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个体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智力,它强调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着重塑造个体在相应环境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此外,从它的内涵来看,智力结构是多维的、开放的,如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因此,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激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来看,对学生有着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如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来创新课程教学。
二、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向的学生是高中生,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结合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科学设置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而多元智力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即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从实质上来看,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联系。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1.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促进课程整合有利于彰显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而促进课程整合是为了进一步保障这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不过受到相关教学环境、教学课时等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切实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变通和调整,如变换教学形式,促进多种智力的交互应用,将其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程教学注重文字、图画、声音的结合,与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融合性。鉴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促进两种学科的综合,最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创建图文并茂的网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别康桥》《沁园春·长沙》等语文内容为素材,并在介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添加相关图片,设置图片属性,整合文字信息。在这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学习需要添加动画、音乐等,最终将设计好的图片插入到网页中进行再次修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自己语文方面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了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在具体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切实注重学生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改变以往那种“我不擅长”“我学不好”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此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信息量比较大,课程教学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在实践学习中强化自己的弱项,丰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教师可实施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从而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例如,针对《用计算机制板报——板块合成》这个模块的教学,教师可先用问题启发学生:构成板报的要素有哪些?接着进一步深入提问:板报板块的构成要素又有哪些?然后为学生引出主题:“文本框的格式设置”在板报制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文本框的格式应该怎样设计,是填充颜色,还是调整大小?是否需要注意线条颜色和样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现自主探索,层层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需要着眼于不同的视角,既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又要顾及到个体的应用能力与活动表现。首先是基础知识与运用视角,如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的?这过程中利用到了哪些搜索技巧?怎么保存信息资料?”然后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其次是基于应用能力的视角,如针对《多媒體信息加工》,教师可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就此设计一期相关的电子报刊,然后以学校为重要范围来宣传。具体的实践中,从学生运用Word文档的综合能力来对学生予以客观评价;最后是活动表现视角,如《因特网信息查找》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指定相关信息,然后引领学生去查找信息资料。在这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可以就此制作一张轶事记录卡,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效性、技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来配合自己的教学,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多元智力理论迎合了教师的这一教学趋向,并引导教师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