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余年间治疗的3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35例中33例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上腹部压痛25例.35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88.57%(31/35);23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8.26%(18/23);19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19/19);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4.73%(18/19).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16例,采用的术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11例)或胰管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2例),均将结石取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19例,结石均在3枚或3枚以下、局限在胰头或胰体部、直径小于1 cm,取石网篮和气囊取出结石11例,放置胰管支架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3周内症状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随诊28例,随诊率为80%,随诊时间为1~43个月.结论 胰管结石一旦诊断,均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首选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不适合内镜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新年之际,编辑部第一句要说的话是:向一贯关心、爱护我们杂志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新年的问候与感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阖家幸福、事业兴旺!
期刊
作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胃癌的发病机制已受到广泛关注.胃癌是多因素疾病,慢性炎症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选择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β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
期刊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一个具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粘附、凋亡及细胞周期进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因子kBp65(NF-kBp65)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与细胞分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生存素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成员之一,其表达具有一定的
期刊
血色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血色病临床非常罕见,现结合文献,共同复习一下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期刊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Barrett食管(BE)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59例BE,5例食管腺癌,5例重度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10例食管黏膜正常者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数据采用等级分组秩和检验.结果COX-2在BE中的阳性率为86.4%,在食管腺癌中为5/5例,与正常食管(3/10例)和RE(2/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男,62岁,右上腹痛半月余,加重1周.发病以来,食欲差,无恶心、呕吐、腹泻、黑便、黄疸.体检:右季肋区叩痛,锁骨中线右肋下4 cm可触及肝下缘,质地中等,未触及包块。
期刊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dal lymphangiectasia)是一种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它以小肠淋巴液回流受阻、乳糜管扩张以及绒毛结构扭曲为特征,淋巴管的阻塞以及小肠淋巴压力的升高导致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该病自1961年Waldmann等[1]首次报道,目前国内报道少,主要通过手术、胃十二指肠镜或淋巴管造影得到诊断。
期刊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有些疾病可有与其类似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延误治疗.为减少误诊误治,将我院近十年来误诊的19例患者报告如下。
期刊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和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以上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检查费用昂贵,难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5年3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正式投放市场,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以来25例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资料,以阐明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期刊
目的 探讨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受累静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治疗和结局.结果 我院19年共收治本病59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的4.0%.常见基础胰腺疾病依次为慢性胰腺炎(21例,35.6%)、胰腺癌(20例,33.9%)、急性胰腺炎(8例,13.6%)和胰腺囊肿(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