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促进数控车床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数控车床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黑龙江、辽宁、浙江、江苏、陕西、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广东等11个省、直辖市33家企业生产的33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8%。
  此次抽查依据GB15760-2004《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2002《机械安全 机械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数控车床产品的渗漏、几何精度、静止危险、机械过载保护、缠绕卷入危险、挤压与剪切危险、限位装置、防松措施、异常停止、联锁保护、夹持装置、平衡装置、排屑装置、控制装置的位置、起动、停止、紧急停止、模式选择、噪声、飞溅、控制系统安全及可靠、电源开关、保护接地、绝缘试验、耐压试验、过电流保护、电气过载保护、电击防护、液压系统、安全防护装置、负荷试验、温度及温升、防护等级、配线技术、手动操作、程序操作、手动操作件、脚踏操作件、操作高度、信息显示高度、照明装置、按钮和指示灯、装配错误、切削冷却系统、主参数及第二参数、机床其他参数、技术文件、项目代号、产品铭牌、安全警告等50个安全、性能、标志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结果表明,连续的国家监督抽查促进了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加强了质量管理,数控车床行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次抽查的渗漏、几何精度、静止危险、机械过载保护、缠绕卷入危险、挤压与剪切危险、限位装置、防松措施、噪声、安全防护装置等34个项目单项符合率均达到100%。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1.个别产品电击防护不合格。强制性国家标准GB5226.1-2002《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柜内所有外露危险电压部位的直接触电防护等级应达到IP2X。抽查中有部分产品电击防护不合格,主要是380V电源进线端子和接触器外露端子裸露,未达到防护要求。
  2.个别产品保护接地连续性不符合标准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GB5226.1-2002《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气设备和机械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抽查中有部分产品保护接地连续性不符合标准要求。
  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同时,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数控车床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数控车床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生生不息,长到多高为好?我小时候,家乡有一位最大的文人兼中医的姨父,他曾对我说:长得慢的东西活得长。我那时不懂。后来,学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发现确实如此。离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矩形微悬臂梁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得出微悬臂梁的振型、固有频率及其在外加负载时的电压输出。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微悬臂梁及能量存储电路,并在低频下
着眼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现在决策者忧虑的已经不是涨价,而是跌价。不时见到一些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出面阻止同行竞相杀价争夺市场,舆论也在大声呼吁。对此,我很理解。如
这是"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理论调研委员会1996年上半年推出的一个课题报告,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现刊登于此,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
1概况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由于其装球数量比深沟球轴承多,因而载荷容量在球轴承中最大,且工艺性好,精度等级高,尤其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场合。所以该类轴承标准
据《市场报》报道:从1991年起,广州加大了大型零售商店(5000平方米以上)建设的力度。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发展的加快,一批大型商店拔地而起,发展势头越来
职业投资的诀窍由于职业或行业的差别,人们也显出许多差异。譬如站柜台(商店)的不如坐柜台(银行)的,在外面跑腿的不如坐办公室的,干国企的不如干外企的,当工人不如当干部。这
本文剖析两个有代表性课例,意在使更多的教师觉醒到那些习以为常、为广大教师所仿效的所谓的“经典之作”正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应该加以革新的,并认识到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
变“软”为“硬”,变“难有作为”为“大有作为”。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素
期刊
绩效评价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采用更加灵活的模式评价管理者的工作,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