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儒家思想对我国廉政工作的启示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化进程发展的今天,以先秦儒家的廉政思想结合当前实际,对国家发展社会治理都具有很深的价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和社会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面对基层发展建设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分别从孔子、孟子、荀子三个不同思想角度阐述其对当前廉政工作的启示,以期推动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关键词:孔子;孟子;荀子;廉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93-03
  先秦儒家的廉政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社会结构变化快、矛盾突出,也是在这个时代,思想与思想,文化与文化碰撞最为激烈,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盛世。诸子百家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其中就包含先秦儒家思想崇尚廉政、抨击腐败,一心为保持政治清明,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廉政思想。因此,本文主要总结孔子、孟子、荀子的廉政思想,从勤政爱民、富贵有道、加强修养等思想角度分析,以期为当前廉政工作的开展带来启示,以推动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一、孔子“爱民”思想对我国廉政工作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以孔子的“爱民”思想为基准。孔子总是把“民”作为被统治者来看待,在国家治理方面坚持“民为邦本”的思想,让统治者把人民看成国家的根本,希望统治者将解决人民的问题作为维护统治的政治基础。孔子强调,廉政的基础是处理好基层领导与人民的关系,在治理的过程中首先想到人民,关心人民的生活情况和人民的利益。
  (一)简述孔子的“爱民”思想
  孔子以“愛民”解释“仁”,在“爱民”的思想情感中包含了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怀。孔子的“爱民”思想多有体现,在《论语·颜渊》篇记载着这样一句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说,如果老百姓富足,国君怎么会不富足?如果老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能够富足?这句话正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尊民思想[1]。正如当前廉政工作的开展,一个国家的富强主要是建立在人民富强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过程中,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点,领导干部一心为人民,在经济发展建设中,要使乡村人民先富裕起来,不能贪图一时名利,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要树立正确的人民利益观。
  在《论语·子路》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说明,为政为官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做出失误的决策,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损害人民的事,所以在廉政工作开展中,领导干部要有大局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各项工作开展,真正做到一心为民,一心为人民谋福利,一心为人民谋幸福。
  (二)“爱民” 思想对廉政工作启示
  根据孔子的“爱民”思想,基层干部应积极处理好与地方人民的关系。人民富裕是保障民心安定、改善领导与人民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会逐渐把领导干部当成主心骨。人民富强了,国家也就强大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的各种生活保障也就提高了。就像孔子所说的“节用而爱人”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强调为政者要实施仁政保证民众的生存,实现民众的生活富裕,才会被人民所拥戴,让人民支持领导干部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与人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行各类政策、使政策制度被人民所接受、廉政的风气得以弘扬,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2]。
  二、孟子的 “尊贤使能” 思想对我国廉政工作启示
  (一)简述孟子的 “尊贤使能” 思想
  先秦儒家在当时充分认识到用人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在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孔子就主张为君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举用贤才并以“德”治天下。在这一基础上,孟子认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才是一个国家做好廉政工作的根本,为官者要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以及个人修养,只要有了良好的品质就不会做出危害国家、损害人民利益的事。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认为,国家治理核心在于“贤臣”在廉政治理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廉政工作打牢坚实的基础。而当时“贤”的认定标准就是有德有仁义之人,有贤能之人皆可为官,还说明了统治者在任命官员时,不能单单只听取高层人员的意见,还得听取人民的建议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拔出贤臣去实行仁政管理地方,防止贪污腐败、损害人民的官吏产生。
  (二)“尊贤使能” 的启示
  先秦儒家在治理国家的廉政思想中,从孔子到孟子都在选贤用人方面,把“德”放在首位,注重道德修养,不分亲疏,唯贤之人都可以任用,行事做到不拘一格,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可以破格任用。孟子这种“尊贤使能”的思想对当下的廉政工作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一是合理地任用“能人”官员能够促进地方发展,加强廉政工作建设。在现代化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特殊时期,一个“贤能”的任用,不但能够带动地方发展,还可以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为国家发展建设带去正能量。社会风气正,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人们的行为有了榜样,才能更好地带动社会的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贤能”作用,能够完善廉政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发展,使社会各级人员都能积极发挥自身能力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来,与政府共同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框架,形成完善的激励和监督体系、信息公开制度,激发廉政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应积极优化基层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上下协调、各项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廉政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层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政府引导和社会扶持力度,给基层群众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目标,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在廉政工作中的作用[3]。   三、荀子的“法治”思想对我国廉政工作启示
  在法治方面,荀子以孔子的“德治”思想为基础,在先教后刑、德主刑辅和以德去刑的观念下提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对保持政治清明加强廉政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基层廉政工作建设提供了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简述荀子“法治”思想
  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基本源于西周的“礼治”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经过孔子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儒家以“德治”为主要特点的和谐法律思想。在荀子这里,“法治”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法治的重要性,荀子在面对现实情况,不受孔子的“仁”“礼”之道束缚,吸收法家的思想精华,在孔、孟的思想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将礼与法结合起来,提出“隆礼重法”的思想,并说明了礼是治理国家的最好制度。荀子的“有治人,无治法”思想表现出了儒家和谐法治的立场,加强了对官吏的管控力度,为廉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后盾[4]。
  (二)“法治”的启示
  对当今社会而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荀子的“法治”思想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其思想上意识到法治建设应该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抓;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们阵地建设的责任意识,强化了其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5]。
  四、总结
  从先秦儒家的廉政思想看来,廉政工作的建设发展不仅需要有对于人民群众的“爱民”思想,对于领导干部阶层的“尊贤使能”思想以及强制性的“法治”思想手段,还要做到富贵有道、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等,要求为政者要勤政爱民、加强修养。廉政工作发展建设是需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建设的,人民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领导干部成为一个称职的、被人民所拥戴的、有所作为的管理者,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廉政工作、廉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先秦儒家文化中有很多文化是对当代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的,如诚信思想、忠孝思想等,人们应该在百家文化中取长补短,并将其融入当前社会发展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为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艳. 《论语》中的廉政思想初探[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5(05):77-79.
  [2] 付岩芹.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N]. 语言文字报,2019-01-23(04).
  [3] 赖红卫. 简论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83-85.
  [4] 高佳红. 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中组织振兴的逻辑与路径探析——基于恩施“尖刀班”创新模式调查的启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2):30-35.
  [5] 高华平.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批評[J]. 中州学刊,2015(08):102-109.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清代词坛复兴,其间涌现的词学论著可谓卷帙浩繁、数不胜数。李佳继昌《左庵词话》作为唯一由满族词人所著的词学论著,却鲜有人关注。李佳提出词要情真,崇尚自然与真情实感。词意方面,他重视词的新意和雅意;创作手法上,以委婉曲折为佳;内涵上则认为意内有意,言外有言,开拓了言内意外的内涵。  关键词:《左庵词话》;李佳继昌;词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
摘 要: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未来从事职业所需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59-03  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摘 要: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大,人才质量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工业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对工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巨大。目前,机械类人才供不应求,人才质量方面也仅仅是差强人意,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从机械类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任务尤为艰巨,如何最大化地提高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工业化发展输送足够的
摘 要:专业认证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持续改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聚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推进工科“一流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工科;专业建设  中图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虽然职责不同,但育人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更高,两者更要相互协助,做好育人工作。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校内学习与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的素养水平得到提升,以更好的姿态步入社会。本文对于协同育人的探讨,旨在探索未来的协同育人工作方向。文章主要总结相关论点与实际应用案例的方式,分析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壁垒破除的必要性以及实际的育人要点。本文通过探讨发现,协同育人对于高校的育人目标有着促进作用,其应用具
本文依据“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神,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实际情况,通过美术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有效构建职前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成就。突出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新时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素养能力的新型教育者。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国家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优秀技能型人才储备对于国家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增加,高职教育在迎来更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德育教育工作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工作,并推动测评体系的多元化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建设社会的有用之才。本文将分析目前学校阶段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探析多元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和策略,进而完善测评体系的建设,旨在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青少年也存在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人蛊惑、冲动易怒等缺点,一不小心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总结法,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从刑法制度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提高教
本研究基于多个乡村的田野考察,回答在当下乡村主体外流、共识虚浮且媒介乡村化的条件下,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本文认为,根据情感传播与乡村共同体建构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面对面的乡村共同体自然形成、主体外流条件下共同体衰落以及媒介化乡村共同体的重塑。文化唤醒、平台建构和形象建构是乡村“弥散性受众”重塑共同体的可能路径。
“00后”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比起“90后”所处的计算机时代,上网更便捷,所花时间更多,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多元文化和价值的冲击和影响,“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复杂化、多样化的倾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论文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对“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认为高校可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的历史博物馆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