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压力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针对此,笔者通过现场访谈与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重庆市某医院(以下简称K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了相关调查,其目的是了解目前他们面临的职业压力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其中深层原因,以期对当前临床护士对抗职业压力并进行心理调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临床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现状
本次调查范围为K医院在岗护士,共134名,均为女性。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工作压力大”时,8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大”;87.6%的人感到“因工作而疲惫不堪”;在“工作中是否有安全感”回答“否”的占到88.5%的比重;面对激烈竞争,常感到力不从心”的认同率为55%;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无成就感”者达50%左右;50%的护士“临近夜班就害怕”、39%“一想到上班就害怕、无奈”;32%“的人表示“一听到呼叫铃就紧张”。
可以看出,在临床护理这一职业中,临床护士面临着体力透支、心理忧虑的现状:工作存在倦怠现象,大多数人内心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偏低,在职业中难以实现认同感,心理负荷重,经常感到压抑、无助和悲哀。
二、造成临床护士职业压力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安全缺乏有力保障
1、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损害。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爱滋病等医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临床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注射、采血、取血、输液等病人治疗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性器物机会多,因此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高。在调查中发现,有80%的护士曾发生过针刺伤。
2、病患家属维权的不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病人及家属维权意识增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就医治疗过程中,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时,病人或家属往往不敢轻易将情绪发泄到医生,多数是把矛盾指向护士,对护士谩骂,甚至殴打,严重地损害护士的身心安全。
(二)工作任务繁重
1、超强度的工作节奏。我国卫生部要求病房床护比不低于1:0.4,而本次调查结果为1:0.29。护理工作繁重而琐碎,同时由于事关生命、健康的特殊工作属性,使得处于工作第一线的临床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并且工作中常有超负荷的工作量,细算下来,平均一名护士一天所走的路程距离,绝不比一个田径运动员的运动量少。
2、多元化的角色扮演。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还从事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种工作。
3、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造成的压力。护理工作一般是8小时倒班制,有时因为连续抢救和护理患者,导致护士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紊乱。同时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殊,护士不可避免会面对生离死别、突发事件,导致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心疲劳。
(三)付出和地位、报酬不匹配
目前医院收费中较高体现了检查和治疗的价值,而护理项目价格都远远低于护理价值,甚至低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价值,致使医院重医轻护,护士职业认同感差,同等年资的护士在福利待遇、外出进修等方面远远低于医生。
三、临床护士对抗压力与心理调适的对策建议
(一)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指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建议护士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保持良好心态。一是培养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心态是缓解自我压力的缓释剂,职业认同感是缓解职业压力的疏导剂。如果长时间给自己传达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慢慢受到暗示信息,越做越怨,越做越烦。作为护士,要不断强化对职业的认同感,在职业中寻找成就感,努力做到“做一行,爱一行”。如果实在难以形成认同感,不如趁早离开职位,寻找新的出路。二是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和社会上的其他职业一样,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有时还会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护士只有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困难,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心理平衡,才能更加积极地工作和生活。
2、宣泄消极情绪。要学会采用各种方式合理地控制和释放压力,当心理压力产生时,要采取参加健身运动、听音乐、浏览美景、看轻松愉快的节目等等形式回避和释放压力。宣泄自身的消极情绪,具体可采取这样几种途径:一是学会倾诉。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当产生不良情绪时,要找朋友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能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入工作、生活之中。二是学会释放。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兴趣和爱好,在遭遇不良情绪后,不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舒缓压力。比如说练练书法、到KTV去唱唱歌、到广场跳跳坝坝舞、养养花看看鱼,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忘却工作的烦恼,让身心得到舒展,调节好自己的内心状态,再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外部心理调适
1、争取政策支持,改善护士工作现状。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管理层要支持与重视护理工作,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必要时应在职称晋升、绩效待遇上予以倾斜。二是要加强职业防护。要定期监测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和监测护士的健康状况,及时分析损害原因,妥善处理。同时要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特别是对孕期护士加强职业防护,适时调动工作岗位,确保护士自身及其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三是妥善处理医患矛盾。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院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协调,成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处理医护关系时,双方都应在患者面前树立对方威信,以利于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可以使医疗和护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当发生护患纠纷时,医生更应主动出面协调,多帮护理人员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2、关注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一是各级领导和护理管理者要尽力为护士提供学习和晋升的机会,加强对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科研活动,为护士构筑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也为护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二是鼓励医院和社会团体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可采用电话咨询、设立咨询室、请专家讲课等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三是通过宣传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护理工作进行正面宣传,要对先进典型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全社会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让护士以此职业为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护士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临床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现状
本次调查范围为K医院在岗护士,共134名,均为女性。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工作压力大”时,8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大”;87.6%的人感到“因工作而疲惫不堪”;在“工作中是否有安全感”回答“否”的占到88.5%的比重;面对激烈竞争,常感到力不从心”的认同率为55%;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无成就感”者达50%左右;50%的护士“临近夜班就害怕”、39%“一想到上班就害怕、无奈”;32%“的人表示“一听到呼叫铃就紧张”。
可以看出,在临床护理这一职业中,临床护士面临着体力透支、心理忧虑的现状:工作存在倦怠现象,大多数人内心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偏低,在职业中难以实现认同感,心理负荷重,经常感到压抑、无助和悲哀。
二、造成临床护士职业压力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安全缺乏有力保障
1、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损害。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爱滋病等医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临床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注射、采血、取血、输液等病人治疗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性器物机会多,因此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高。在调查中发现,有80%的护士曾发生过针刺伤。
2、病患家属维权的不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病人及家属维权意识增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就医治疗过程中,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时,病人或家属往往不敢轻易将情绪发泄到医生,多数是把矛盾指向护士,对护士谩骂,甚至殴打,严重地损害护士的身心安全。
(二)工作任务繁重
1、超强度的工作节奏。我国卫生部要求病房床护比不低于1:0.4,而本次调查结果为1:0.29。护理工作繁重而琐碎,同时由于事关生命、健康的特殊工作属性,使得处于工作第一线的临床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并且工作中常有超负荷的工作量,细算下来,平均一名护士一天所走的路程距离,绝不比一个田径运动员的运动量少。
2、多元化的角色扮演。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还从事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种工作。
3、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造成的压力。护理工作一般是8小时倒班制,有时因为连续抢救和护理患者,导致护士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紊乱。同时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殊,护士不可避免会面对生离死别、突发事件,导致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心疲劳。
(三)付出和地位、报酬不匹配
目前医院收费中较高体现了检查和治疗的价值,而护理项目价格都远远低于护理价值,甚至低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价值,致使医院重医轻护,护士职业认同感差,同等年资的护士在福利待遇、外出进修等方面远远低于医生。
三、临床护士对抗压力与心理调适的对策建议
(一)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指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建议护士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保持良好心态。一是培养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心态是缓解自我压力的缓释剂,职业认同感是缓解职业压力的疏导剂。如果长时间给自己传达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慢慢受到暗示信息,越做越怨,越做越烦。作为护士,要不断强化对职业的认同感,在职业中寻找成就感,努力做到“做一行,爱一行”。如果实在难以形成认同感,不如趁早离开职位,寻找新的出路。二是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和社会上的其他职业一样,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有时还会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护士只有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困难,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心理平衡,才能更加积极地工作和生活。
2、宣泄消极情绪。要学会采用各种方式合理地控制和释放压力,当心理压力产生时,要采取参加健身运动、听音乐、浏览美景、看轻松愉快的节目等等形式回避和释放压力。宣泄自身的消极情绪,具体可采取这样几种途径:一是学会倾诉。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当产生不良情绪时,要找朋友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能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入工作、生活之中。二是学会释放。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兴趣和爱好,在遭遇不良情绪后,不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舒缓压力。比如说练练书法、到KTV去唱唱歌、到广场跳跳坝坝舞、养养花看看鱼,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忘却工作的烦恼,让身心得到舒展,调节好自己的内心状态,再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外部心理调适
1、争取政策支持,改善护士工作现状。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管理层要支持与重视护理工作,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必要时应在职称晋升、绩效待遇上予以倾斜。二是要加强职业防护。要定期监测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和监测护士的健康状况,及时分析损害原因,妥善处理。同时要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特别是对孕期护士加强职业防护,适时调动工作岗位,确保护士自身及其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三是妥善处理医患矛盾。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院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协调,成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处理医护关系时,双方都应在患者面前树立对方威信,以利于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可以使医疗和护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当发生护患纠纷时,医生更应主动出面协调,多帮护理人员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2、关注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一是各级领导和护理管理者要尽力为护士提供学习和晋升的机会,加强对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科研活动,为护士构筑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也为护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二是鼓励医院和社会团体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可采用电话咨询、设立咨询室、请专家讲课等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三是通过宣传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护理工作进行正面宣传,要对先进典型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全社会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让护士以此职业为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护士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