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筛选防治玉米螟的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药剂,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 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37.5g/667m2、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50g/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15g/667m2防治效果在95%以上,防效较好。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均对玉米安全,对玉米螟持效期较长。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防治玉米螟最佳施药剂量为37.5g/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为15g/667m2;为提高治虫的速效性,可与菊酯类农药混配使用。
关键词: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20%氯虫苯甲酰胺SC;玉米螟;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92-02
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ern)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上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安徽省北部每年发生3~4代。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低龄幼虫在玉米心叶内为害,往往造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开始蛀食玉米花丝、茎秆、穗轴和果穗,造成被害株倒折,果穗秃尖、折断、子粒不饱满,甚至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玉米螟主害代世代重叠,必须使用持效期较长的药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改变传统的防治玉米螟使用颗粒剂丢心的方法,降低防治成本,笔者进行了该项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 试验设在蒙城县岳坊镇姜饭棚村民慕洋洋玉米田进行。玉米田面积0.6hm2,土壤为砂姜黑土,pH值为6.5~7.2,肥力水平中等。各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时,玉米11片叶,处于大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处于1~2龄盛期。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1%甲维盐EC,山东贵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夏玉米,品种:隆平206。防治对象:玉米螟。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A: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25g/667m2;B: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37.5g/667m2;C: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50g/667m2;D:20%氯虫苯甲酰胺SC15g/667m2;E:1%甲维盐EC60mL/667m2;F:空白对照(ck)。各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120m2,不设重复,共6个小区。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6月28日上午进行,用植保卫士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按每667m2施药液16kg折算成小区药液用量,逐小区施药,喷药均匀周到,共施药一次。
1.5 调查、记录及统计方法
1.5.1 气象条件 施药当天为微风天气,晴天,气温23~31℃,施药后7d内为晴至多云天气。
1.5.2 调查方法 每小区120m2内逐株调查活虫数,施药前记录幼虫基数,施药后2、4、7d分别调查记录存活幼虫数,共调查4次。
1.5.3 药效计算方法
1.5.4 对作物及有益生物的影响 施药后2、4、7d观察有无药害情况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螟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施药后7d药剂防治的5个处理,防治效果均在78.0%以上,其中,处理C、B、D防治效果较高,分别为97.87%、96.23%、95.09%,且3个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A、E差异显著;处理A、E防治效果分别为79.7%、78.0%,差异不显著。
2.2 药害情况分析 各处理区夏玉米生长均正常,没有出现药害现象,也未见对有益生物造成伤害。
3 结论与讨论
由试验结果得知,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37.5、50g/667m2及20%氯虫苯甲酰胺SC15g/667m2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螟低龄幼虫盛期施药1次,即可有效控制当代玉米螟的危害。在玉米螟大发生时,要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处理D、B防治玉米螟效果差异不显著,从防治效果和投入成本综合考虑,用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防治玉米田玉米螟,最佳使用剂量为37.5g/667m2;为提高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最佳用量为15g/667m2。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20%氯虫苯甲酰胺SC;玉米螟;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92-02
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ern)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上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安徽省北部每年发生3~4代。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低龄幼虫在玉米心叶内为害,往往造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开始蛀食玉米花丝、茎秆、穗轴和果穗,造成被害株倒折,果穗秃尖、折断、子粒不饱满,甚至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玉米螟主害代世代重叠,必须使用持效期较长的药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改变传统的防治玉米螟使用颗粒剂丢心的方法,降低防治成本,笔者进行了该项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 试验设在蒙城县岳坊镇姜饭棚村民慕洋洋玉米田进行。玉米田面积0.6hm2,土壤为砂姜黑土,pH值为6.5~7.2,肥力水平中等。各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时,玉米11片叶,处于大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处于1~2龄盛期。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1%甲维盐EC,山东贵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夏玉米,品种:隆平206。防治对象:玉米螟。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A: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25g/667m2;B: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37.5g/667m2;C: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50g/667m2;D:20%氯虫苯甲酰胺SC15g/667m2;E:1%甲维盐EC60mL/667m2;F:空白对照(ck)。各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120m2,不设重复,共6个小区。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6月28日上午进行,用植保卫士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按每667m2施药液16kg折算成小区药液用量,逐小区施药,喷药均匀周到,共施药一次。
1.5 调查、记录及统计方法
1.5.1 气象条件 施药当天为微风天气,晴天,气温23~31℃,施药后7d内为晴至多云天气。
1.5.2 调查方法 每小区120m2内逐株调查活虫数,施药前记录幼虫基数,施药后2、4、7d分别调查记录存活幼虫数,共调查4次。
1.5.3 药效计算方法
1.5.4 对作物及有益生物的影响 施药后2、4、7d观察有无药害情况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螟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施药后7d药剂防治的5个处理,防治效果均在78.0%以上,其中,处理C、B、D防治效果较高,分别为97.87%、96.23%、95.09%,且3个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A、E差异显著;处理A、E防治效果分别为79.7%、78.0%,差异不显著。
2.2 药害情况分析 各处理区夏玉米生长均正常,没有出现药害现象,也未见对有益生物造成伤害。
3 结论与讨论
由试验结果得知,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37.5、50g/667m2及20%氯虫苯甲酰胺SC15g/667m2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螟低龄幼虫盛期施药1次,即可有效控制当代玉米螟的危害。在玉米螟大发生时,要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处理D、B防治玉米螟效果差异不显著,从防治效果和投入成本综合考虑,用80%氟苯虫酰胺·杀虫单WP防治玉米田玉米螟,最佳使用剂量为37.5g/667m2;为提高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最佳用量为15g/667m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