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竹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竹笛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音色。竹笛在演奏中的音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乐器研究者一直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求在演奏中获得美妙的音色。文章主要对通过气息的呼吸方式以及口风的控制这两个方面来把握音色进行阐述。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气息;口风;情感
竹笛演奏从其发展最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对单音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进而使其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色。音色作为竹笛演奏的基本元素,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具有非凡的表现力。竹笛在演奏中的音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气息的呼吸方式以及口风的控制这两个方面,如果能够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能够演奏出好的音色。
一、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方式对音色的影响分析
竹笛演奏中气息的呼吸方式对音色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分别为气息的呼吸方式、气息的稳定性以及对气息方向的控制。
从气息的呼吸方式来说,一般竹笛演奏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主要是靠膈肌、腹肌和小腹的收缩来完成,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这种呼吸方式,演奏者的整个呼吸系统都全部参与到演奏中,肺部吸入的气体就足够多,能够使腹部产生一种充盈感。另外,在胸腹式呼吸中,横膈膜也参与到了呼吸系统中,能够使吸气更加快速和顺畅,并且还能增加呼气的持久性,进而提高音色的质量。由此可见,将胸腹式联合呼吸应用于竹笛演奏中能够使演奏出的音色显得饱满,音节流畅,乐句的衔接自然,其中尤其适合较长的乐句的演奏,并且这种呼吸方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引起的发音,当这种振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行为进行反复时,其发音就比较稳定,有固定音高,人们听起来也会觉得悦耳、享受。
从气息的稳定性来说,均匀而稳定的气流是通过人体对自身气息的调节而产生的,如果能够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控,那么就能够产生较好的音色,不过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大大降低音色的质量,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一是气量不足,冲势太弱,使边棱音振频率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进而导致泛音受到限制。二是气量过足,冲力太强,超越边棱音振动频率的极限,势必造成振频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使笛声尖锐刺耳,甚至失音。
气息方向是指吹奏竹笛时,演奏者射出的气息角度,这个角度与下唇的移动密切相关,会随着不同音区的音高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就是音区高,气息方向高;音区低,气息方向低。如果上下唇平行进行吹奏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稍偏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适中,音色缓和平稳;如果下唇向外推移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小,音色比较亮、细润;如果下唇内收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大,使得音色饱满厚实。
在呼吸方式训练中主要可以分为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这两方面。首先,在吸气时要使身体自然放松,腰微弯,以比较慢的速度吸气,呼出一小部分,然后再进行一次稍快速的深吸气,并屏住呼吸。此时可以感受到腰腹部会产生一种充盈感,这就说明呼吸方式是正确的。然后在呼气训练中,先吸入适量气,吸气时注意对胸腹腔的控制,屏住呼吸片刻,保持胸腹吸气时的扩张状态,做好吹奏时的口型,并慢慢地开始呼气,呼气时要注重口风的合理调整。此时腰腹部仍然保持扩张感,腹肌稍稍绷紧,腰部发力使呼出的气息集中成一束,并逐渐训练对气束速度和角度的控制。
二、竹笛演奏中口风的控制方式对音色的影响分析
口风是指通过口的风门吹出的气流,这种气流的形成主要是靠呼吸和口型相互配合而形成的。风门是指上下唇之间的吹口,在竹笛演奏中,通过唇部周围各肌肉之间的调节能够对风门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风门对音色的影响很大,如果风门不正确就会使笛声含有杂音,其中正确的风门是上下唇肌自然贴住牙床,嘴角的肌肉收缩使上下唇的着力点集中在中间位置,此时即可在双唇的中部形成一个米粒大小的圆形风门。风门较松的笛子音色就圆润、平稳一些,风门较紧的笛子音色就明亮、高拔一些,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口风的控制需要靠风门来进行,通过口风的粗、细、缓、急能够对笛音的高、低、强、弱进行调节。口风粗则音强,口风细则音弱,口风缓则音低,口风急则音高。
另外,在实际演奏中,音色还与口风气流入射角度、入射速度以及口劲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气流入射角度是指气流对竹笛吹口边棱喷射的角度,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对竹笛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起到美化和调整的良好作用。边棱音的高低是由气流速度决定的,而笛管振动的振幅大小是由气流量的大小决定的,因此气流的大小决定了音量的强弱。口劲表示的是唇肌、颊肌、嘴角侧肌对风门的控制能力,笛子的音色与口劲的大小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只有有效地控制口劲,才能够保持气压的稳定,使音色在演奏弱音时高音不会发生改变,同时使气流集成一束,使弱音的演奏保持音质纯净。随着高音的变化,口劲的大小也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吹奏高音和弱音的时候口劲较大,吹奏低音和强音的时候口劲较小。只有对气流入射角度、入射速度以及口劲等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其配合不同音区的变化,才能够保证音色的纯净和饱满。
三、总结语
竹笛演奏是通过音色的无穷变化来完成的,通过以音色为基础的情感变化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要想获得最佳音色,演奏者应从气息的呼吸方式和口风的控制这两个要素进行反复的训练促使自身演奏技巧和技能的提高,达到演奏要求。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气息;口风;情感
竹笛演奏从其发展最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对单音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进而使其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色。音色作为竹笛演奏的基本元素,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具有非凡的表现力。竹笛在演奏中的音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气息的呼吸方式以及口风的控制这两个方面,如果能够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能够演奏出好的音色。
一、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方式对音色的影响分析
竹笛演奏中气息的呼吸方式对音色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分别为气息的呼吸方式、气息的稳定性以及对气息方向的控制。
从气息的呼吸方式来说,一般竹笛演奏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主要是靠膈肌、腹肌和小腹的收缩来完成,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这种呼吸方式,演奏者的整个呼吸系统都全部参与到演奏中,肺部吸入的气体就足够多,能够使腹部产生一种充盈感。另外,在胸腹式呼吸中,横膈膜也参与到了呼吸系统中,能够使吸气更加快速和顺畅,并且还能增加呼气的持久性,进而提高音色的质量。由此可见,将胸腹式联合呼吸应用于竹笛演奏中能够使演奏出的音色显得饱满,音节流畅,乐句的衔接自然,其中尤其适合较长的乐句的演奏,并且这种呼吸方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引起的发音,当这种振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行为进行反复时,其发音就比较稳定,有固定音高,人们听起来也会觉得悦耳、享受。
从气息的稳定性来说,均匀而稳定的气流是通过人体对自身气息的调节而产生的,如果能够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控,那么就能够产生较好的音色,不过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大大降低音色的质量,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一是气量不足,冲势太弱,使边棱音振频率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进而导致泛音受到限制。二是气量过足,冲力太强,超越边棱音振动频率的极限,势必造成振频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使笛声尖锐刺耳,甚至失音。
气息方向是指吹奏竹笛时,演奏者射出的气息角度,这个角度与下唇的移动密切相关,会随着不同音区的音高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就是音区高,气息方向高;音区低,气息方向低。如果上下唇平行进行吹奏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稍偏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适中,音色缓和平稳;如果下唇向外推移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小,音色比较亮、细润;如果下唇内收会使吹出的气息向前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大,使得音色饱满厚实。
在呼吸方式训练中主要可以分为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这两方面。首先,在吸气时要使身体自然放松,腰微弯,以比较慢的速度吸气,呼出一小部分,然后再进行一次稍快速的深吸气,并屏住呼吸。此时可以感受到腰腹部会产生一种充盈感,这就说明呼吸方式是正确的。然后在呼气训练中,先吸入适量气,吸气时注意对胸腹腔的控制,屏住呼吸片刻,保持胸腹吸气时的扩张状态,做好吹奏时的口型,并慢慢地开始呼气,呼气时要注重口风的合理调整。此时腰腹部仍然保持扩张感,腹肌稍稍绷紧,腰部发力使呼出的气息集中成一束,并逐渐训练对气束速度和角度的控制。
二、竹笛演奏中口风的控制方式对音色的影响分析
口风是指通过口的风门吹出的气流,这种气流的形成主要是靠呼吸和口型相互配合而形成的。风门是指上下唇之间的吹口,在竹笛演奏中,通过唇部周围各肌肉之间的调节能够对风门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风门对音色的影响很大,如果风门不正确就会使笛声含有杂音,其中正确的风门是上下唇肌自然贴住牙床,嘴角的肌肉收缩使上下唇的着力点集中在中间位置,此时即可在双唇的中部形成一个米粒大小的圆形风门。风门较松的笛子音色就圆润、平稳一些,风门较紧的笛子音色就明亮、高拔一些,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口风的控制需要靠风门来进行,通过口风的粗、细、缓、急能够对笛音的高、低、强、弱进行调节。口风粗则音强,口风细则音弱,口风缓则音低,口风急则音高。
另外,在实际演奏中,音色还与口风气流入射角度、入射速度以及口劲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气流入射角度是指气流对竹笛吹口边棱喷射的角度,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对竹笛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起到美化和调整的良好作用。边棱音的高低是由气流速度决定的,而笛管振动的振幅大小是由气流量的大小决定的,因此气流的大小决定了音量的强弱。口劲表示的是唇肌、颊肌、嘴角侧肌对风门的控制能力,笛子的音色与口劲的大小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只有有效地控制口劲,才能够保持气压的稳定,使音色在演奏弱音时高音不会发生改变,同时使气流集成一束,使弱音的演奏保持音质纯净。随着高音的变化,口劲的大小也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吹奏高音和弱音的时候口劲较大,吹奏低音和强音的时候口劲较小。只有对气流入射角度、入射速度以及口劲等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其配合不同音区的变化,才能够保证音色的纯净和饱满。
三、总结语
竹笛演奏是通过音色的无穷变化来完成的,通过以音色为基础的情感变化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要想获得最佳音色,演奏者应从气息的呼吸方式和口风的控制这两个要素进行反复的训练促使自身演奏技巧和技能的提高,达到演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