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忍心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3268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五七年,我的父亲被“贬黜”到湖北南山一个名叫天宝的区去做区长,母亲随夫远迁,工作地也由县城调到天宝区政府所在的蔡家坝。
  我和弟弟坐在一副庄稼人挑谷的箩筐里,由一位名叫凌受森的舅舅挑在扁担的两头,母亲、保姆,一前一后,带着我的小姐姐,徒步向着她们从未听说过的南山走去。随行的有一个令我今生今世永远也忘不了的人,她就是我的第二个保姆。她姓周,叫周建仙,娘家在湖北竹溪县城东门街外面的东城角,丈夫是国民党的一名军官,新中国成立后,在沙洋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我把保姆叫嬷嬷,这是我们老家的称呼。我的嬷嬷身体并不好,她有严重的胃病,一疼起来,就用双手按着肚子呼天号地。
  那一年,我刚开蒙,在天宝区的蔡家坝小学读一年级,每天被小姐姐领着上学,往返都要走一里多路,還要过一道双木桥。有一天,放了晚学,一进家门,我突然被眼前的情景吓坏了。我看见母亲像得了急病一样,趴倒在桌上,肩头剧烈地抽耸着,眼睛红肿,脸上全是泪水。嬷嬷怀里搂着我的弟弟,二人相对而哭。一回头看见我,她一把将我搂了过去,嘴里大叫一声“我的儿呀,往后你要受苦了哇”,接下去就哽咽起来。
  小姐姐先我一步进屋,扑进母亲怀里,哇哇地哭。我立刻明白家里出了大祸。从喜欢听戏的嬷嬷那哽咽的念白声中,我才知道大祸出在父亲身上。
  整个事件的过程,是嬷嬷断断续续地告诉我的。饥馑之年,父亲擅自开仓济民,被划为右派分子,还是右派中的右派,名叫“极右”。消息传给母亲的时候,他已经被捕入狱,接着又被押解到襄北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嬷嬷每次讲述这件事,她黄皮寡瘦的脸上都会珠泪滚滚,反复强调一句话:“我的儿,你要记着,你的爸爸是个清官,他是被奸人所害。”她的语气悲愤而又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发生这件事前不久,父亲还因我患了一场眼疾,和嬷嬷大吵一架,她的抗议方式是流着眼泪开始收拾行李,宣布马上离开我们。父亲遭难,反而使她坚定了陪着我们同生共死的决心。
  嬷嬷懂的戏文,比我外婆还要多,母亲更不能与她相提并论。《搜孤救孤》《岳母刺字》《错斩崔宁》和《四郎探母》之类的京剧中,某个正面人物的重要唱段,她能记得一字不差。嬷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她痛恨秦桧,拥护公孙杵臼,一心盼望会有海瑞和包拯那样的青天大人,有一天掀开轿门,出来为我的父亲平冤雪耻,将他官复原职,甚至再升三级。
  现在细细地回想起来,我最初走上文学道路,虽然多少有一些别无他路可走的意思,但在文学兴趣方面,是与嬷嬷有关系的。嬷嬷是一个故事大王,无论是对民间传说,还是唱本戏剧,她都过目不忘、过耳能诵,尤其对那些故事里忠奸人物的情感表达,简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这些自然而然地滋养着我童年时代的文化生活。
  父亲出事以后,我们家在当地的地位一落千丈。蔡家坝小学的同学中,常常有人公然喊我“小反革命”,他们搞不清右派和反革命的区别。我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奋起搏斗,若是挨了别人的打,那就算白挨了;若是打了别人,就要遭到闻讯而来的老师的训斥。
  经济上的困难更不用说,母亲每月工资三十七块五角,相当于父亲当年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这是我一生都不可能忘记的数字。吃饭的,一共有六人之多,迁进南山以后,我又添了一个妹妹。母亲纵然能将一把算盘打得行云流水,也没办法给自己多打出一分钱来。她努力减少开支,恨不得减少人口,但思来想去,自己的儿女一个也不能减,要减只能减嬷嬷。
  有一天,她们又为给我购买学习用具的事发生争吵。母亲流着眼泪对嬷嬷说道:“周建仙,你走吧,我买不起好的作业本,也付不起你的保姆费,你走了,我们一家人会记得你的。”
  “周建仙”这个非凡的名字,取自一位卜卦先生,有些神秘和古怪,就连她本人也不知有何寓意。一听这话,她的泪水立刻从双眼滚落。她也叫着母亲的名字说:“凌受凤,你不要趴在门缝里把人看扁了,我不能走。我不是舍不得你,而是舍不得我的儿。”
  嬷嬷留了下来,她不再吵着闹着让母亲给我们买任何东西,需要什么,她买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口无虚言,她不仅提出不要每月十五块钱的保姆费,还要把她国民党军官丈夫劳动改造期满,转入新人队后每月寄给她的十五块钱,从邮局取回来,伙在母亲工资中一起使用,好把日子过得大方一些。母亲不同意,理由是不能欠她太多,也不能让别人怀疑自己在经济上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同单位一个姓宋的女人,那女人总想以自己的家庭成分和家里有男人的优势压倒我的母亲。
  这个姓宋的女人实在没法打倒母亲,就背着母亲暗地里对嬷嬷说:“周大姐啊,你留在他们家里想当反属哇?”
  嬷嬷回答道:“眼看着人家落了难,我怎能忍心不搭救?”
  颇似京剧里一句老旦的韵白,然后水袖一甩,再进谗言的就有小人贼子之嫌了。
  (果 果摘自中国言实出版社《记得》一书,刘程民图)
其他文献
摘要:从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伯延的徐家,房家从挑起担子、推起小车干长贩短卖的营生到设店经营、分号遍布国内十八个省。他们两家从兴起到兴盛,家族的命运起伏与其家族良好的家风有着密切的关联。徐房两家为子以孝,为商以信,为富以仁,为人以义的优秀家风对中国商界及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伯延房家徐家;家风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西南10公里处,居鼓山之阴。据《武
期刊
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树林里。  凤凰山离我家有十几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
期刊
总结自己的2020年时,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又一次翻出手机相册里那张他向许多人展示过的照片。那是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清晨5点多,汪勇走出家门后,转身拍下的自家房门。  那天很冷,一门之隔,父母、妻子和未满3周岁的女儿都还在睡梦中。他离开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再也回不来了。在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第三天,休假在家的汪勇决定出门,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  这像一部英雄电影
期刊
繁星满天,实在瑰异奇妙。尽管我们知道天上有亿万颗星星,但总是忘记一顾。我们也想观星,但也许一年中凝望头顶这块暗夜苍穹的次数不过寥寥。  凝望星空时,我们内心安逸,感到自己在这片浩繁之下渺若尘埃。我们重新感悟广袤,心怀谦卑但并不羞愧。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就连困顿、窘迫,也在星空的衬托下变得微小了。  也许是加班晚归途中在城郊火车站匆匆一瞥,也许是在无眠的夜里透过窗户偶然瞧见,无论身在何处,观星时宇宙之
期刊
陈歌辛  一年一度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主持人歌会启动时,节目制作人林海提议,是否可以让我和黄龄演唱经典老歌《永远的微笑》,并由作曲家陈钢亲自伴奏。听罢此创意,我们不禁拍案叫绝。《永远的微笑》为陈钢的父亲陈歌辛赠予爱妻金娇丽的礼物,当年一经周璇演唱,迅即红遍上海滩。  说起此歌,我不由得想起20余年前与袁鸣联合主持综艺节目《共度好时光》时,其中专门设置“情怀追寻”板块,“美丽到八十”单元便讲述了一
期刊
一  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观点,哪怕是经常谈论的事物,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些不思考的人的看法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人群的传染,来自熏陶。  20世纪7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保罗·威利斯对一群中学生做了一项跟踪研究。研究对象都是英国某个镇上一所普通中学里的工人子弟,主要是男生。乍看之下,这些学生都是非常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白天不好好上课,晚上还在外面到处游荡。他们无视校规,嘲笑那些听话、爱学习
期刊
经常有人引用张岱《陶庵梦忆》里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但这句话常常被人们误读。实际上,张岱的这句话,后面才是重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依恋过、痛悔过、深陷过,就没有深情可言,你永远也不可能在生命里的任何时段与之结为知己。所谓知己,是要同悲同喜,以心相交的。  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人们评价最不一的,就是宝钗。爱之者谓之冷静完美,宜室宜家;厌之者谓之伪善冷酷,没
期刊
与一位作家吃饭闲聊,他说,每个人的心理坐标中都藏有“两个院子”:前院负责身体的喂养,吃喝拉撒都在“前院”完成;“后院”则负责精神的滋养与储备。  时下很多人的“前院”是丰盈、富足的,足以应对突发的变故,让自己活得从容自在、安逸顺心。但是,有些人并不重视打理自己的“后院”,走进那些人的“后院”窥探一下,就会发现那里杂草丛生、空虚破败,让人忧心忡忡。  一个人的“前院”绚丽多彩,“后院”却凋敝不堪,这
期刊
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系馆往北步行五分钟,转入窄窄的红狮街,路左侧有一家不大起眼的中餐外卖店。说是外卖,其实店里有两张方桌和一个靠墙的吧台,供客人堂食。十几平方米的店面,门楣上挂着“山姆士快捷中餐”的招牌,进门是桌子,往里走两步就是收银台和饮料柜,再往后就是灶台和洗手台了。  做体力活的工人,囊中羞涩的学生,骑马巡逻的皇家警察,拄着拐杖、戴着高帽的英国穷绅士,中午或傍晚饭点的时候,便会一股脑儿地拥
期刊
有位朋友问,你注意过更年期的母亲吗?  我想这句话想了很久,母亲今年七十多岁,更年期已经过去了很久。印象中,母亲一直好好的,上有老,下有小,种了好多地,喂了几头猪……朋友说,不管多劳碌,更年期总是会经历。她说,她母亲正在更年期,脾气很大,看她爸不顺眼,看她不顺眼,见碗见盘子也不顺眼,总之,许多不顺眼。有一天还莫名其妙地流泪。有一回,她母亲说,这辈子算是完了,绝经了。她没心没肺地说,多好啊,不用痛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