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r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或是有话不知如何表达。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总结了八个字“多看多听多想多写”。
  一是多看:多看就是要多看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内外阅读量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每学年至少要读五万字;三、四年级学生需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读一百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多读书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小学生开始习作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会模仿,比如:学生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写《我们的教室》,同时学会运用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当然,模仿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精品,探索写作规律,尽快进入更高的创新层次,而绝不是永远趴在前人或他人的脚下爬行。要想模仿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认真阅读,语言精品读得多了,受到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自然就能做到文从字顺。在读书时,学生要学习毛主席的读书方法:“读书必须看通、看透。要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想法,要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看书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初写读书笔记时,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课文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句才是优美词句。学生每写一篇读书笔记,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写的最好的在全班交流。“众人智慧胜一人”,在班、组交流中,学生能很快积累大量优美词句,“厚积而薄发”,再进行习作,学生的语言逐渐规范,词汇更加丰富,方言、口语也会逐渐减少。同时,多看课外书,学习语言精品,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开阔思路,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多看并不仅仅是多看书,还包括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但是许多小学生的有意观察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少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溪水般悄悄消失,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如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在学生出发前,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指导学生在春游途中,注意观察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在春游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边游,一边看路边的树木,田野里的庄稼,天上的燕子,池塘里的小青蛙,河里的小鸭……;回到学校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事情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会感到为难。
  二是多听:听教师指导,听师生评点,听别人的优秀作文。习作前,听教师的指导;习作后,进行小组交流,听取同学提出的修改 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然后全班交流,听师生评点,同时听别人的优秀作文,想想别人写得好在哪里,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水平。平时在生活中听取周围的一切声音,做有心人,把听来的故事、听到的美妙声音记录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三是多想:首先是在多看多听的基础上,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次是在下笔之前想好如何谋篇布局,写好习作;其三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儿童天生富于幻想,写想象作文既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提供写作素材。如:学完《去年的树》一文,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此时,教师应解放思想,让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
  四是多写:就是要经常练笔。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强调动手与动脑实际上是同样重要。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把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经常写,熟能生巧,就会越写越好。
  总之,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做到八个字:多看、多听、多想、多写。
其他文献
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而中学历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勿庸置言,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不太乐观。究其原因,即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要搞好中学历史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现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的作用    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应当努力作到六点。  1、奉献
期刊
新课程已经真切地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已摆在每位教师的案头,开放的教材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每位教师来说,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困难是很大的,而集体备课给了我们互相补充、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和备课的质量。可是回顾我们过去的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有时却走了极端,集体备课让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已把集体备
期刊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同样,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后进生群体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办学质量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是取决于少数精英学生的质态,而是取决于后进生的发展状况,下面就笔者多年的转化后进生的认识和大家进行探讨。  1、后进生转化首先要补思想。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主要是由于从小生活在缺乏科学教育和引导或者不利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中,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至关重要。  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迫切任务。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期刊
七-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作为学生系统接受历史知识的第一阶段。就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而言,感受历史知识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其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感受是认知的基础。因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只有实行充分的感受,学生才能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总体的教学任务。  感知的历史教学因为新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日益加大。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不过,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很受欢迎的“知识型”, “适应型”人才开始渐渐被“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所代替。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
期刊
有效性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途径与手段有多种多样。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重视设题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试就设题的重要性与技术操作谈点认识与做法。    一、设题的重要性    21世纪的教育观,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始于“问题”这是中外学者的共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
期刊
一堂课要象做人一样——扎实、朴素、平实。叶澜教授在评价“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公开课”时,概括了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其中讲到一堂平实的公开课应是常态下的课,即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要淡化公开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现在的公开课大多有作秀之嫌。为了“赶时髦”,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