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调控妊娠期滋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胎盘的发育和滋养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凋亡异常会导致胎盘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细胞凋亡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多个因子的调控。miRNA是小的非编码单链RNA,主要通过调节其mRNA稳定性及翻译,参与细胞生理过程。近来的研究发现,miRNA也可通过多个与凋亡相关的途径调控妊娠期滋养细胞的凋亡。
其他文献
对新疆沙湾县南部的荒漠地区两种适生树种幼林进行林下植物的种类、覆盖率、密度等和生物量调查和测定,探究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随树种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草本植物12种,隶属于8科11属,春季胡杨林下草本覆盖率(62.1%)高于柽柳林下草本覆盖率(47.3%)。藜和芦苇为当地的适生优势种。胡杨林下出现的草本植物种类多于柽柳,随着季节变化草本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季节变化对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影响较大,而树种对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影响较小;两种优势草本和总体的生物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增速减缓,总体的单位生
目的:通过研究黄花白及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从而了解黄花白及的资源现状,为黄花白及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区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已知分布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数据,对黄花白及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黄花白及分布的关键生态因子是年均降水量(bio-12)、最冷月最低温(bio-6)、海拔(alt);其中,年均降水量为750~1 600
杜鹃属植物是中药研究研究热点之一,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从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较系统的介绍了杜鹃花属的发展并进行分析总结,着重的分析了杜鹃花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最后对杜鹃花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是云南省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其人工栽培中产生了大量的紫皮石斛花,测定紫皮石斛花的营养成分,可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光光度法、硫酸蒽酮比色法、苯酚硫酸法、茚三酮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发现,紫皮石斛花中的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多糖含量分别为1.70%、1.64%、4.06%;在紫皮石斛花中检测到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以亚油酸甲酯为主的6种脂肪酸甲酯、9种B族维生素、3
目的:探究适合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壤质地。方法:选取我国西南地区药用植物米槁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对米槁幼苗生长节律、构件、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1)米槁幼苗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极显著(RH2和RD2分别达到0.990以上和0.987以上,P<0.001),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速生期内壤土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及占总生长量的比例最高,苗高累计生长分别为36.153 cm(砂土)、52.226 cm(壤土)、31.798 cm(黏土),分别占观察
苦豆子是豆科、槐属的一种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总结药用植物苦豆子的研究现状,并于2019~2020年调查了苦豆子的野外自然地理分布区,收集了苦豆子群体水平上的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最后,阐明苦豆子种质资源收集对将来系统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苦豆子的重要性。
目的:为了掌握云南省湿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特点,提高对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对云南湿地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科属结构、珍稀濒危情况、生活型、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云南湿地分布药用维管植物112科383属654种,其中蕨类24科36属56种,双子叶植物67科261属475种,单子叶植物21科86属123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1种。(2)湿地药用维管植物优势科为菊科、唇形科、蓼科、毛莨科。(3)在这些药用植物中以草本为主,有622种,
目的:测定不同种源浙贝母异地引种后根际土壤中10种营养元素有效量,为浙贝母异地引种栽培的科学施肥、标准化栽培和药材质量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种不同种源浙贝母引种栽培于重庆市万州区,选择不同株行距栽培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浙贝母5个生长期的根际土壤中有效Zn、Fe、Mn、Cu、Mo含量;使用乙酸铵-原子吸收法、碱解扩散法和碳酸氢钠法分别测定其有效N、P、K、Ca、Mg含量。结果:南通种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包内动脉心外膜的起源、形成及其所含细胞在心包内主、肺动脉管壁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胚龄E9.5—E16的小鼠胚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及培养E13小鼠胚胎心包内主、肺动脉组织原代心外膜祖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E9.5—E10.5小鼠胚胎,心外膜逐渐形成并分布于心房、房室管和心室壁外表面,但流出道壁心外膜尚未形成;E11—E11.5小鼠胚胎,流出道非心肌部逐渐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动脉心外膜开始出现在心包腔背侧壁以及与之相连的流出道壁远端;E12
目的雷帕霉素是小分子mTOR抑制剂,可激活细胞自噬。本研究检测了雷帕霉素对胚胎干细胞(ES细胞)向心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加抗坏血酸诱导ES细胞向心肌分化。悬浮诱导阶段添加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或抑制剂羟氯喹,通过免疫印迹检测LC3蛋白剪切以监测细胞自噬水平,通过检测EB球的心肌搏动百分比以及心肌分化标志物troponin-T和α-actinin的表达来评估细胞分化效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心肌分化转录因子Mef2c和Isl1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